說來也有趣,這人開始急得狠了,聲音帶著局促,被這一聲,竟恢復了平靜,低聲道:「麻煩的還是太后,她是長輩。」
「這是?」
滿月酒,沒有產婦、沒有嬰兒,祝纓還是給辦了。岳妙君也跟著湊熱鬧,又準備了給大人孩子的東西,打發了幾大車,往安南送去。
次日早朝散后,楊太后也賜下了錦緞等物。
次日一早,祝纓起身,楊太后一夜沒睡,依舊神采奕奕。到了靈前,她又是一個哀凄的寡婦了。
小太子皺眉,掙扎著看向祝纓:「祝相公,發生什麼了?」
她兒子被岳妙君帶著,她還挺放心的。一時半會兒不陪,算什麼?得抓好朝中大臣,這樣母子倆才算有依靠。孤兒寡母的,可太怕被大臣架空了。
祝纓收回了手,平靜地看著貴妃:「你不負我,我不負你。」
「請吧。」
貴妃放下心來,拎著念珠走了過去,站在門內等祝纓進門:「祝相公,我能相信你嗎?」
……——
行吧,這太后如果有祝纓一半的本領,不不不,只要有三成眼色,也就足夠了!
楊太后攥著祝纓,直到要就寢了,她仍不肯放手:「我心裏慌得很,相公,陪我一起入睡吧。」
「我錄了,」祝纓說,「不過……你們還是先看看吧。」
祝纓道:「我知道了。」
兒子學寫字,親娘學掌權,倒也……和諧。
岳妙君道:「是貴妃派他來找的我。你知道的,陛下自受傷后,一直未能痊癒。去年又又勞心勞力,親自試過各地縣令,積勞成疾。入春后,又犯痰症……」
朝中對此也有些說法,不幸一個祝纓女人不好扣上呂不韋的帽子,連帶的太后的清名也得以保全。祝纓只是很簡單地放話,人,我按住了,誰要嫌我跟太後走得近,那你來,看太後會不會安靜,看外戚、宦官會不會膨脹。
祝纓撥開眼前的人,宮女、宦官作勢上前要攔,又哪裡攔得住?
楊太后聽得著迷,催著多說。
楊太后睡不著!
又說:「算算日子,明天孩子滿月,咱們給她辦滿月酒吧。」
睡吧。」
後宮干政敗壞朝綱,與『後宮』無關,與『愚蠢的後宮』有關。話又說回來了,哪裡沒有蠢人呢?太后聰明一些,朝上的蠢貨也能少一些,不是么?」
施季行問道:「陛下單召的子璋錄遺詔?」
一行人進了宮,直達貴妃處,貴妃正把念珠捻得飛快。這宮裡,確實經過一番清洗了,可要說全都聽她的,她也不信,就怕走漏了風聲。到時候她只是貴妃,穆太后可是太后!名份這鬼東西,它真的有用!
又過一年,陳放出孝,祝纓將他提回了戶部。也是這一年的秋天,天下縣令也輪完了,裁汰了一些不合格者。祝纓繼續考查明法科。
「不如意事常八、九,哪有什麼好處都占上的?總要選一樣去放手。咱們不可能事事都攥在手裡。是放生太后,還是放生外戚宦官?陛下還小,總要有所妥協。」祝纓說。
四相之中,唯祝纓行走後宮如魚得水,說的話總能在兩宮那裡通過。祝纓要繼續推行女法官,也得到了太后的支持。先帝的周年還沒過,第二次的明法科女試又開始了,太后也饒有興趣地去看了一回。
「許、許進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許出,膳、膳食照進,葯、葯也照昨天的方子熬了進過來。把太子殿下也召了來一家團團聚。」
陛下都死了!楊太后愕然,旋即想起來,現在的陛下是她兒子了,她笑了又哭了。王叔亮道:「臣等去籌備了,子璋,你,今天就你值宿吧。」
宦官深吸一口氣:「是。」
岳妙君輕吸一口氣,祝纓道:「陛下的生死,不能由你一句話就定了,我要見陛下。」
祝纓道:「走東門,那裡的守衛是咱們的人。」
以防她以「太后」的名份干預皇帝的「遺詔」。
楊太后又試探地問:「眼下呢?其他三位相公只怕又要說什麼後宮干政之類的話了。」
於是派人去知會穆太后,請她過來。穆太後人一到,丞相們便宣布遺詔,貴妃、現在是太后了,哭昏了過去。穆太后不敢置信地說:「陛下竟然就這麼去了?還、還讓你們?!!!」
到得秋天,縣令們又輪來了一番,楊太后已能高坐上位,看縣令們入宮拜見,並且主持了筆試。詢問各地風俗、治理情狀,也似模似樣。
女人安慰女人,真是太合適了,他們可頂不住一個年輕的太后撲過來。也不是很會哄寡婦。
兩宮太后互相制衡也是個不錯的辦法,然因齊王之事還有疑點,丞相們打定主意不讓這人插手,一齊把太皇太後排擠在外。內外都動了起來,內有新晉的皇太后,外有丞相召集百官。祝纓從岳妙君手裡接過了太子,將他領到正位,扶他站好。接著退後,率群臣山呼萬歲,甚至沒有給這孩子三辭三讓的機會。
貴妃當然是想有個正式的名份,不過她想了一下,道:「太子還小,請您為他想一想。」
誠如祝纓所言,三千鐵甲、四萬禁軍,穆太后是無法對抗的。同樣手握重兵的姚辰英也很快統一了立場。
她徑直走到床前,床上的人一動不動,伸手在皇帝頸間試了一試,人都涼了。祝纓回過頭,問道:「有什麼遺言嗎?」
殿上的人開始哄孩子,王叔亮等人趕到的時候,宮裡已經開始撤彩飾了。他們急奔入內,當地一跪:「陛下!」
太后對此頗為滿意,唯一遺憾的是,禁軍什麼時候給她?祝纓稱得上可靠,可是既然許諾了,禁軍一天不由自己做主,太后心裏一天不踏實。因為另一半的禁軍還在姚辰英手上,禁軍一個卒子都不聽太后的。
祝纓道:「那就該請太后與丞相來主持大局。」
岳妙君忙打了個圓場:「你們都別僵著了,大家不妨開誠布公。娘娘,相公入宮不是奉詔,已然冒了天大的風險,是向著娘娘的。您不把事講明,接下來又能如何?」
楊太后道:「有夫人陪著他。」
這些祝纓確實知道,她早就在為皇帝活不久做準備了。岳妙君說完,祝纓就盯著小宦官說:「昨天還好好的,有些突然吶。」
祝纓走了出來,蹲在他們的面前:「陛下駕崩了。」
貴妃腳步不動,道:「我今天做這樣的事,是把我與孩子的性命相托!還請您與我約誓,永不相負!我願與您同掌朝綱。」
楊太后道:「我現在心裏躁得很,不解了心頭火氣,只怕要衝他發脾氣,還不如不
和圖書見。我心裏有事,就想躺著說,沒人陪我聊天,我睡不著。」
「好。」
施季行與王叔亮都說:「也是。」不過祝纓這文采,也是幾十年來長進不太大,有點乾巴。
如是數日,這天,早朝還未開始,王叔亮便要與祝纓討論一下太后的事情。
太子在靈前即位,火速將穆太后架到了太皇太后的大長輩的位子上榮養。
祝纓笑笑:「制衡嘛,你手裡得有點兒東西,如果沒有,政事堂可不會理你。你拿一個,其他的歸政事堂。」
姚辰英看到岳妙君拉著小太子,心頭一松,也問:「陛下有遺詔嗎?」
貴妃問道:「太后那裡?只怕她鬧起來也不好看。」
四個丞相,數來數去與祝纓最熟,祝纓也最能容忍她。一個能有女官的丞相,總比別人更能接受一個想握權柄的太后。名份是祝纓給她定的,玉璽是祝纓給她的,祝纓是個買賣公平的人。
都這會兒了,還說這個?我發的誓你也敢信?
安排完了,祝纓也上了岳妙君的車,岳妙君有些歉意地說:「對不住,累你也與我一同坐車,我實騎不得馬。」
「她?她到現在都沒有出現在這裏,已經不中用了。現在先不要發喪,現在管著宮禁的是我的人。陛下沒有留下話是不行的,要錄下遺詔。」
「你也知道她是長輩。」祝纓說。
她說:「臣值宿,明早也不走,娘娘有什麼話要說,隨時都可以說。」
楊太后心裏是沒底的,驟然之間,一個偌大的國家名義上落在了她和她兒子的手上,能不能從名義變成現實,她是不確定的。雖然她心裏想極了。
這一日,祝纓從宮裡出來,回到府里就收到了安南來信——祝青君生了個女兒,請她起名字。
小宦官道:「今天天沒亮,陛下就不太好了,貴妃看著很心急,請您進宮商量。」
楊太后也就繼續享受著講解服務,偶爾也能發表一些見解。
祝纓苦笑道:「單召是真的,為的是太后的事。陛下並不以為自己會現在就死,齊王除了,就剩太后了。當年先帝,我是說上一位,走的時候,老施你審的齊王,他的事有蹊蹺。陛下也疑太后,我也問過宮中,討好齊王是有的,不顧倫常是假的。郝大方,你們知道的,我與他熟,他對我講,他在宮中,並不曾聽到齊王穢聞。所以連陛下的傷,恐怕也是太后的算計。
「那我要怎麼學?還是讀書?」這就扯了哈!
姚辰英道:「太后聽政?」
三人看完了,倒也挑出大毛病來,王叔亮道:「這個,太后……」
祝纓道:「由淺至深,先從這次喪禮開始。你要先把一些小事做好,讓天下看到你的條理,才能相信你能做好,才會與你議政。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把權柄給你,讓你做決定,但是如果你沒有經驗,隨便一個人都能騙到你。
祝纓笑了:「你想要什麼?」
「他們,我自有辦法說服。」
「好!」貴妃一口答應。
楊太后追問道:「現在不行?難道要我兒長大成人了我才能行?」這就荒謬了,那時該兒子掌權了。
祝纓不得不安慰:「請娘娘照顧好陛下。」
祝纓道:「有次序就夠了。」
沒了一個成年的皇帝,大臣們做事反而更方便了和-圖-書一些。照著原定的計劃,地方上的官員著手抑兼并。除此之外,便是休養生息。事務也漸漸少了一些,祝纓每次議政都給楊太后講得很細緻。
祝纓也不急著與他們一同出去安排事,最大的事她都安排完了,也就耐心地陪著太后。
貴妃本以為自己已經是個聰明周到之人,不能說算無遺策,也要講頗有城府,然而祝纓一出手,她便覺出差距來了。忙伸出雙手接到了玉璽,雙膝一彎:「多謝相公指點,以後還請相公指教。」
祝纓眼圈兒一紅,哽咽道:「陛下,去見先帝了。」
王叔亮抬起頭來,雙目如電,釘在祝纓臉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祝纓偏過頭來看一看她,楊太后道:「陛下還是太小了,朝上的事情,我雖是深宮婦人,但也知道一些。聽說以前是很好的,但這二、三十年來,亂七八糟。我該怎麼樣處理政事,才能守住這江山呢?」
四人湊到了一起,施季行問道:「如何不見太后?」
祝纓道:「還是安排人盯著她,以防生亂。實在不行,就說傷心過度,需要靜養。遺詔上本沒有她的事。」
先帝的葬禮進行得也還算順利,既沒有一個出逃外邦的皇子,也沒有一群吵鬧禮儀的大臣——從簡,從速,沒來得及吵就結束了。
「那我該學些什麼?經史我也讀了,您給我的文章我也看了,做事呢?不能總是看書吧?」
貴妃道:「現在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只請不要辜負我的心!」
祝纓問道:「知會其他人了嗎?」
「我會教你。」
祝纓道:「你現在還不行。」
貴妃道:「沒有那個宮使。」
貴妃道:「沒有遺言,怎麼寫?」
貴妃落淚:「陛下,陛下,你看看咱們的孩子吧!你睜睜眼吶!」又搖著孩子,讓他快點哭。
祝纓道:「這是誰?」她看向車裡的一個小宦官。
太子就在隔壁,很快被保姆帶了過來,看到父親一動不動,他彷彿受驚過度,又彷彿沒受驚,問道:「阿姨,阿爹怎麼了?」
京畿及周圍的識字女子,就算從第一次考試開始現學,到如今聰明的也能學出來幾個了。
「貴妃還做了什麼?」
最後說,自己登基的時候正在危急之時,連年征戰,到了現在國家才稍有起色,所以葬禮一切從簡,萬事以百姓為重。
小宦官慌得臉色紅透了:「奴、奴……」
貴妃輕聲說:「陛下,駕崩了。」
貴妃與岳妙君互相扶持著走了過來,貴妃攥緊了數珠,道:「他不以為自己會死,怎麼會安排後事?」
「沒有,連太后也沒有告訴。您可快著些,要是叫他們知道了,可就不好了。」
遺詔要蓋章,祝纓順手又把玉璽給扣了。天子八寶各有用途,沒有璽印,發出來的詔令是可以不認的。
祝纓道:「以後我會儘力教你的。議事的時候,我會將道理剖析分明。到得秋天,又該有另一批的縣令進京考核了,我教你怎麼分辨。後年還有這樣的事,你就可以自己試著做了。你是安全的,過幾年,我會把禁軍交到你的手上。
祝纓道:「太皇太后明鑒,陛下的國家,不託給妻兒和重臣,托給誰?」
「無論娘娘信不信我,我都已經到了。」
祝纓睡得四平八穩,楊太后羡慕和*圖*書
極了。
「你以前從未秉政,」祝纓說,「要學。否則就是自取死路。古往今來,主政的太后能做得好的,無不是虛心向學,慢慢浸潤的。騎馬的人,沒有一上來就騎烈馬的。若是上手就做壞了事,人不信你,你以後想做什麼都沒人肯聽了。能招來的只有無賴廢材。」
祝纓道:「那……再請老太後來?」
姚辰英憋了半天,先說:「沒有遺詔,畢竟不美。」
祝纓也高興,提筆寫下了兩個字:祝融。
皇帝的喪禮,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楊太后哭昏又醒,撲到了丞相面前,男人們躲閃,祝纓被她一把薅住:「嗚嗚嗚,我們孤兒寡母……」
眼下外患也平了,齊王也死了,他就開始防著太后了。孝字當頭,又不能做得太過份。實不相瞞,還問我該怎麼提防呢。大概是覺得我先前把太后心腹都給逐出了宮,做得很合他的心意吧。順便聊了點兒別的,說話間就不行了,我只得把他最後說的話囫圇著記下來。算不算遺詔,大家看著辦。」
兩人並排躺下了,楊太后一翻身,側過來抱住祝纓的胳膊:「我現在還不能安心。」
信一打開,她就發現自己笑早了——劉遨遇刺。
王叔亮嘆息一聲:「只願陛下能夠聰明睿智,早日臨朝。」
「宮門上的檔,我來做。」
「這……」王叔亮語塞。
她半真半假編了個事故,聽的人都信了,他們也覺得當年的事是奇怪的,只不過木已成舟,不好深究罷了。兒子年幼,讓老婆與大臣互相制衡,也是個很正常的做法了。祝纓整人,也確實有一套,召她對付太后,理由也很充份。
祝纓道:「你不教她,讓她聽誰的?外戚?還是宦官?把她的耳朵佔滿,她才能不聽烏鴉叫。即便尊親,她也能明白事理,不聽外戚的。得讓她自己能夠明辨是非,不是么?你不會以為,同她講一句,這個你不能做、那個你也不能做、只能聽我的、我說的都是對的,她就聽話了吧?她會更加厭惡你和你的道理,更加親近那些讓她覺得舒服的人。大臣轄制她,她就只好依賴娘家人。
「現在要攔我嗎?有點晚了。」
「先不用管她,大事定下來她再鬧也無濟於事了。這個你拿著。」祝纓將一枚玉璽交到了貴妃手裡。
「陛下喪父,正需要母親陪伴。」
「是、是賈順兒領著祝相公和鄭夫人來了。」
「不要想著現在就換掉政事堂,」祝纓說,「他們能做事,換一批人,不如他們。」
祝纓絲毫不慌,道:「急什麼?貴妃這不是布置得很好么?」
寫好了,貴妃看了也覺得滿意,祝纓之前對她的態度雖然不太禮貌,辦事還真是沒得說。她問道:「為何要四位丞相呢?只有你我,豈不美哉?」
笑死,想做官還得長到成年參加考試,皇帝比官員權利大得多,偏偏不用考試。祝纓翻了個白眼。
貴妃猛地轉過頭來:「誰來了?」
宮裡才幾個人,就已經很麻煩了。整個天下,億兆黎民,人心只有更複雜的。許多宮裡能行得通的道理,宮外不在乎。你得先試試水,適應了,再深入。」
祝纓倒也不介意跟個年輕女子睡一塊兒,不過那是太后,她還是推辭了一下,不就是有話要說么?坐一塊兒也能講,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必非得睡。
宮使四齣的時候,祝纓也「錄」好了遺詔,遺命太子登基,然後是把太子的生母扶正,方便撫育新君、協理聽政,再以四位丞相輔政。遺命里還囑咐了新君要好好地孝敬母親,還要照顧好穆太后,好好給她養老,讓穆太后能夠頤養天年。
貴妃放心了,鬆了一口氣:「太后一定恨死我了!」
「我在娘家的時候,可也不是不見外人的。人間疾苦,也都嘗過,當然知道他們瞞了什麼事兒啦。」楊太後有點小得意地說。
事情有點緊!
王叔亮是贊同跟太后把話說明白,但是告訴她怎麼做對就行了,不必從頭講起,給她講的那麼多,跟教兒子似的。哪怕先帝活著,親自教太子,都未必有這般上心。
還是岳妙君給小太子慢慢解釋了,小太子的臉皺了起來:「哇!」地一聲,哭了!
貴妃半步也不肯讓:「您會保護我嗎?」
能夠處理政事,又有禁軍,你的生前是可以保證的。
也正如祝纓的相府,沒等王叔亮等人反應過來,她就已經把人攏了起來。
……
祝纓道:「稍等,我換身衣服。二十三娘,叫阿彤來,讓她隨我一同去。趙霽看好家,一旦有變,就去知會京兆府,讓他們把京城封了。如果我有事,你們就去陳家,讓陳放動起來。」
岳妙君道:「娘娘請你來就是信任你!我們無所依託,不要拿弱女子開玩笑啊。」
祝纓不為所動,道:「到這邊來說吧。」將其他三人引到殿里。
接著幾天,祝府不斷地收到各處送來的禮物。丞相家辦滿月酒,送禮就行了。
禮物陸續收完,安南又有信來,祝纓笑道:「這回難道還有好消息?又是誰家喜事?紅鳳?還是誰?」
祝纓道:「咱們這位陛下,看起來柔弱,心裏可不糊塗。留了制衡的手段啦,天子八寶,他扣了一枚,現在在貴妃——哦,如今算皇后了——的手上。」
祝纓與岳妙君把她給攙了起來,祝纓道:「準備一下,正事兒開始了。」
祝纓馬上開始安排,先給林風等人下令,宮中禁軍將宮門封鎖,後宮則由祝彤帶人「守衛」,尤其看好太子。同時請丞相們都來。再下令給京兆,控制京城。然後是叮囑岳妙君與小宦官:「你們到我家是意外,因為有事請託,貴妃娘家的侄子想要做官。到我家后遇到了宮裡來人宣我,於是同來。」
祝纓道:「我永遠忠於陛下。」
「你……」
岳妙君道:「今天一早,陛下就不好了,你說吧!」
祝纓居然是個實在人!!!三人也不能將自己的心事翻到太陽底下來曬。
行,睡。
「要是天下人都像你這樣就好了。」
守門的宦官一聲:「他們來了。」
太后不知道的是,這一天就快到來了。
三人甚至在內心深處有一點點的責怪祝纓:你怎麼把什麼都寫下來了?你看不出來母后與大臣,這是制衡么?深宮婦人干政,真是讓人頭皮發麻!你就把她隱了去,又能怎樣?幾十歲的人了,你居然是個誠臣?
祝彤很快也收拾好,帶了一隊人跟了上來。
一個擅權的女人,會引來舉世攻訐,你需要一群源源不斷出現的、在你死後也會自動自發維護你名譽的人。科考,我已經開了,接下來,就看你怎麼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