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官僚養成所的弊病

王紳肅然道:「臣只願國子監昌盛,成為朝廷人才之重地。」
連禮部尚書這種六部高官,都看不出國子監只教育四書五經的問題,甚至反對增加其他課業,你還指望國子監的老頭子們接受?
真的是人才匱乏到了極限,朱元璋也沒辦法,糧長都扔官僚序列了,這都不夠用,這群讀書人還給自己添堵。
王紳沒有辜負朱允炆的信任,不僅在國子監站穩了腳跟,更借「國旗、國徽、國歌」的國本之事,贏得了一大批監生的支持。
走投無路,朱元璋只好一邊興科舉,一邊打造自己的新官僚。
「你認為,監生無需修習四書五經之外的知識?」
姚廣孝停下了撥動佛珠的手,看向朱允炆,道:「回皇上,國子監只教導四書五經,自有其局限。臣認為,四書五經之言,無需作聖人之言,日夜聆訊,應作輔助之言,塑人品性,明禮知信即可。可在國子監開設其他課業,以hetubook•com•com監生歷事輔國為主,取才配德,方為正道。」
陳迪肅然道:「《國子監十大弊病》疏中言及,當下國子監教授內容,僅限《四書》、《五經》及有關律令,應拓至農、商、匠、軍之領域。恕臣直言,國子監乃為朝廷選材,應與科舉考核匹配,不可擅增內容,徒加監生負累。」
國子監前身為國子學,一開始沒有校址,就在內府大本堂教學,後來朱元璋將國子學設在雞鳴山以南,于洪武十五年,改為國子監。
可是這些讀書人也有顧慮,明初北蒙還在,朱元璋的帳篷穩不穩當都說不準,冒失地入賬聽差,萬一蒙古人再殺回來,那豈不是要被清算?
缺乏變通,迂腐至極,滿口仁德,實無一策。
為什麼朱允炆重用姚廣孝?
朱允炆認真地點了點頭,道:「這國子監十大弊病,可謂是犀利至極,直指本質,日後革新,人才鼎盛,你當和*圖*書為首功之臣。」
行,你們不來是吧?
朱允炆知道古代的傳統教育問題很大,尤其是明代的官學教育,問題更大,所以朱允炆選擇了王紳。
人家當官拿主意的都是文人,你一個粗鄙漢子,縱殺敵有功,也抵不過文人一筆一口。
經過幾個月的觀察與思考,王紳完成了《國子監十大弊病》疏。
可再看朝堂之上,又有多少懂得變通的人?
朱允炆睜開眼,看向姚廣孝。
還有方孝孺推薦的楊士奇,未來的內閣之人,朱允炆也十分重視,雖然楊士奇所學都是四書五經,但人家好歹是在江湖飄了一二十年,黑白兩道都混過,懂得變化,能解決很多問題。
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那就是這些人幾十年都被困在了四書五經里,思維從來都沒有打開過。
朱允炆再次低下頭看去,驚嘆于王紳的獨到與敏銳,收起奏疏,說道:「你且回國子監,朕需要與內閣、禮部商hetubook.com.com議下國子監之事。」
無數大明的讀書人,懸樑刺股,鑿壁偷光,也只不過是為了研究透這幾本書的奧秘。
對於國子監的建設,朱元璋未必是存著「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心思,實在是出於無奈。
為什麼朱允炆器重解縉?
陳迪直言道:「皇上,國子監監生日常已被排滿,已無時間修習其他課業。」
朱元璋請他們來,他們偏不來,逼得老朱發怒。
好了,從三歲識字開始就背這幾本書,課外讀物都是雜學,非正統的,你看它做什麼?
想要治國,就需要官僚,而官僚,又必須認識字,認識字的,統稱為文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朝代發展到一定時期,便會出現「文盛武衰」的現象。
說起後世的應試考試,都是千人踩萬人踹,可誰能想象,明代科舉與官學的教育,比後世應試考試還應試數十倍!
他們的變通,往往都是腳底下的立場變通,而不和*圖*書是思維的,思想的變通。
朱允炆仔細看過每一條,直至文末,回過頭再次審閱,反覆看了三次之後,才抬頭看向王紳,認真地說道:「這封奏疏,當入史冊!」
如果你問他們如何救災,他們會搖頭,一問三不知。如果問他們不能完成朝廷使命怎麼辦,他們會說殺身成仁,然後找個地方自盡。
因為解縉善於變通而且富有遠見。
難道想要做一個雜人?
先說清楚,科舉就考四書五經,不可能超出這個範圍。
因為這個傢伙所學龐雜,思維活躍,點子很多。
王紳暗暗激動。
國子監東臨小教場,西至英靈坊,北至城坡土山,南至珍珠橋。左有龍舟山,右有雞鳴山,北有玄武湖,南有珍珠河,「延袤十里,燈火相輝」,便是對明初國子監規模之壯觀的真實寫照。
國子監,明代最高學府。
朱允炆用手指叩了下桌案,問道:「陳尚書所言不可取之處,為何?」
而這個新官僚養成https://m•hetubook•com•com所,便是國子監。
不來當官,那就殺了吧,看看你來還是不來。
「姚師父,你如何看?」
這是大批讀書人的通病!
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大部分都是粗人,不認字,公文都不會寫,用他們治國,是不是太費嗓子了?
內閣郁新、解縉、張紞,禮部尚書陳迪,翰林侍講姚廣孝分坐左右,傳閱過《國子監十大弊病》疏后,陳迪送還奏疏,道:「皇上,此奏疏對國子監弊病可謂鞭辟入裡,只不過有些觀點太過偏頗,有可取,不可取之處。」
問題是,朱元璋手中的文人不多。於是,便將元朝裏面還活著的舊官僚拉了過來,這也不夠,怎麼辦,只能啟用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唯科舉論,一切服務於科舉。
在明代初期,國子監確實培養了一批可用之才,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國子監是完善的。
朱允炆微微閉上眼。
朱允炆輕輕問道,目光中有些失望。
大明以武力奪天下,總不能用武力治天下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