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當面和他們談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李世民自己也不想看。
所以這事得提前說好來。
「我在!先生。」
既然這樣的話,那就多多聽聽大家的意見吧。
最後,甚至於手機直接死機了。
李世民是帶著氣在說著這些話的。
等房玄齡到達盛唐集團的時候。
「什麼方式你說!」
李愔聽了之後直呼好傢夥,既然這樣的話,那他可以操作一下,讓李世民多聽聽民間的聲音。
於是,便有文官將手機上的簡訊抄了下來。
但這手機剛換沒多久,怎麼可能會壞掉呢?
一直到了晚上九點多的時候,有人拿著一大堆紙走到李世民跟前。
當他見到李世民的時候,就和李世民說起的。
李世民說完之後就開始拿起了筆在紙上畫著,此時他心情複雜,這純屬是給自己找事啊。
而手機一直響了半小時才停了下來。
長孫皇后又問。
李世民也釋然了。
然而這個時候,他的手機開始持續不斷的響了起來。
房玄齡說完之後,帶著這個好消息走到宮中去找了李世民。
狄仁傑又說。
而也是因為大臣們提出了很多意見。意見多了,他又感覺到都是事情,還要去處理。
狄仁傑一聽覺得這是好事。
可以說三千多條之中,沒有一條是站李世民這邊的。問題是一大堆的,沒有一條是表揚李世民的。
只要房玄齡得理就行了,無論花多少錢,那都是房玄齡來做。
這真符合李愔給自己的目標。
「現在!」
狄仁傑算是明白了,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
感覺這次的事件就是他們宣洩的口子,將心中一直不敢講的話都講了出來。
「是,陛下!」
「夠嗎?一千兩。」
再有人讓他知百姓的疾苦,多出去走走,不要一直在深宮高院之中。
李世民如此表示說:「我十分贊同。但是在執行上。難度極大,我就一個人。所要面對的,此時面對文武百官,那已經足夠了。如果再將意見下放到百姓和_圖_書
身上,那朕這一天都不用睡覺,吃飯。甚至連上個茅房的時間都沒有。」
李世民也不管手機,先去吃飯。
還有眾位親王、妃嬪、公主的服飾極為奢華,讓李世民在這方面少花一點錢。
那是好事啊。
並且以長安以及各地所購的車來說。
完全沒有辦法閱讀啊。
「來人,將手機上的文字抄下來,給朕看!」
於是他說:「可以這個事情並不算很難。只只是需要點時間!給我三天時間,還有朝廷方面至少要送100人過來,我們教他們如何去使用。還有如何去分類別以及統計。」
他生怕李世民到時候改來改去的。
無論怎麼樣都看不了了。
還有人提到了讓李世民節約的。
此時已經是凌晨時分了,李世民還沒有睡覺的打算。因為那些意見太多了,他得看啊,好明天和大臣們溝通,甚至做出決定。
「陛下,臣以為,能不能將提意見的範圍擴大,擴大到整個大唐,讓百姓們暢所欲言。百姓們想說什麼想知道什麼都可以通過這種形式來和陛下對話。這麼一來,陛下的聲望一定會擴大。知百姓之所求。做百姓想做的事情。大唐一定會更加興盛的。」
甚至於有人對物價進行了抨擊。
他們的不滿還不止於此,還有他亂花錢的這一點毛病。
……
「怎麼回事!」
李世民聽了之後覺得十分有道理。
李世民聽房玄齡這麼一說,似乎是有理的。本來想要讓房玄齡開導的,現在倒好,直接讓對方上了一課。
他十分好奇,本想看看是誰提的意見的。
這是他們難得的好時候。
可不想他出去幾次之後,大臣便便開始不滿意了,又給他提了很多意見。
於是連忙說:「是是是,那一切聽你的意思想方說。」
「將最近咱們需要讓朝廷做的事,都讓人發給皇帝,讓他好好看看。記住,要匿名!」李愔這麼說道。
現在不論狄仁傑說什麼,他都會答應的。
「朕知道了,和-圖-書一定是早上朕讓房玄齡通知官員們有意見就提,現在他們提了意見了。」
「費用也不高,就提個人工費吧,拿個一千兩意思一下就行了。」狄仁傑這麼說。
文官立即說:「陛下,臣不知,據臣所抄之時,上面就沒有了名字。」
「確實有點多,但有意見是好事,朕再等等!」
李世民納悶了。
「好!去吧。」
於是,下令。
李世民想了想,一直到想到了一件事。
不得不說,房玄齡的腦袋十分不錯。
他說:「近來上書的大臣們都說朕遊獵太頻繁。但是朕以為,如今天下無事,武備的事不能忘,朕雖然時常射獵,可並沒有打擾到附近百姓生活啊!也沒有因此而荒廢處理國事的進度啊!朕就不明白了,他們在擔心什麼?」
而開發之後的存在可以讓專人去審核。一些沒有意義的留言直接可以清除掉。並且由專人去統計。百姓呼聲高的那就是大部分人關注的。咱們只處理呼聲高的事情。
並且勸李世民應當發揚禹、湯、文、武的帝業,為子孫確立千秋萬代的基業,多給百姓恩惠。
於是,大家就拿起了手機,往著李世民的手機發起了簡訊。
「現在手機的網路十分發達。如果咱們去找盛唐集團合作,讓他們為我們開發一種可以聽到百姓心聲的存在,那麼百姓和您的溝通,就變得十分暢通。也不必再有吵人的聲音。
這個消息很快的傳到了李愔那裡。
不由得震驚了,大量的簡訊提示。
於是,房玄齡便開始去安排了,當天下午,文武百官都收到了關於向李世民提意見的消息。
李世民的話讓房玄齡覺得震驚。
「朕不知道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簡訊。」李世民表示說。
還有人說到夏商周三代以及漢代,歷經年代多者八百年,因對百姓不施恩惠,所以根基不牢固的緣故。
房玄齡立即說:「陛下或許咱們有其他方式呢?」
因此,李世民說:「行!這事由你來處理。我就不過問和圖書
了。到時候我只要看到那些的結果就行了。」
而一邊的房玄齡跟著也是震撼無比,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多。
可就是這簡訊的鈴聲讓人聽了心中有點煩煩。而且僅僅是文武百官所發的意見就有三千多份,如果說再擴大到百姓中去,那他一天都不用睡覺了。
能做成李世民這樣的,確實是十分不簡單啊。
這讓房玄齡頗為驚訝,讓盛唐集團做事,還沒有不超過一千兩的。
「夠了,這是好事,是利於百姓的事,所以,一千兩是足夠的。」
長孫皇后與楊妃二人都在說著李世民的好。
「是,陛下,那臣便去找盛唐集團。」
兩人也是納悶,簡訊真的有點多。
……
於是,他便帶著軍隊到了郊外狩獵。
「是啊陛下,妾身以為,這種形式很好。」
隨後又與狄仁傑說:「狄仁傑!」
「行,你去拿錢,咱們簽個合約,然後就可以開始了。我們會幫你們設計得好好的,但是如果後面要改的話,按時間來算,一天一千兩。」狄仁傑又說。
長孫皇后則也是表示了認同。
讓人聽起來十分的吵。
可是狄仁傑卻是說只要一千兩。
「陛下,若是這樣的話,那百官當不會暢所欲言,他們所說的一定是他們所想的,如果您知道了他們的名字,追著問為什麼。那往後沒有人敢說真話了。」房玄齡卻是這麼說道。
那就是在給自己讓利啊。
與之一起的,還有長孫皇后還有楊妃二人。
「這意見有點多啊?」楊妃則是問說。
還有人對百姓收入進行了懷疑,倡導李世民關注百姓收入。
「什麼?這麼多!」李世民大驚。
「行,我明白。那我先離開了。告辭。」
房玄齡聽了之後,趕緊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若是不說,陛下哪裡能知道陛下所為之事,在他們心中的看法呢?陛下既然讓大臣們上書奏事,就要聽聽他們的陳述意見。如果他們的話可取,固然會對國家有利;假如不可取,聽
和-圖-書聽也沒有也無妨啊。」
因最近李世民受資治通鑒影響,所以他常與大臣們說,有想法可以多提提,特別是在早朝的時候。
皇帝怕是又要勵精圖治了。
房玄齡一聽,覺得人說的對。
「需要100人嗎?這麼多人嗎?」
「行,你去吧。」
「是,陛下,那臣這便去通知文武百官們這麼做。」房玄齡當下說道。
「聽你這麼一說,似乎就是這個理啊!那就由你去找盛唐集團聊聊。具體的事,你來負責!」
於是李世民便查看著這些抄到紙上的簡訊內容。
房玄齡這時說:「陛下為什麼想知道他們的名字?」
「是,先生,那我這就去做。」
「去吧。」
也是李世民最放鬆的時間。
關鍵是他簡訊也看不了,因為他想點開看的時候,下一條又進來了。
「房玄齡,你說得很好,那麼朕就要好好看看他們寫的內容!」
於是房玄齡便出了皇宮去找狄仁傑。
希望可以從房玄齡這裏得到一些安慰。
「是!」
「是,陛下,那臣這便去找戴胄提款!」
楊妃則是說:「陛下的這種形式。可以一直延續。如此一來,陛下才能真真切切的知道文武百官他們在想什麼。」
「怎麼回事?是不是手機壞了?」
「差不多!畢竟百姓的心聲千奇百怪。整個大唐的人現在是以億來算。咱們就拿1%來算吧,有近百萬人的意見,100人平均每人要處理1萬條以上的意見,而且人們發現問題提交問題那是每天都在改變。如果不要這麼多人的話。那完全沒辦法處理。但這看你們自己了。如果你們覺得幾十個人也夠,那當我沒說?」
「讓朕看看!」
「行,去吧。」
所以,李世民一時無法排解心中鬱悶。
他直接找到狄仁傑說出來意。
於是,李世民十分生氣,直接找來了房玄齡發牢騷。
一直到了晚上,李世民這時正與長孫皇后和楊妃等人在吃著晚飯。
但在這個時候房玄齡卻說。
「這些都是何人所寫?為和圖書什麼上面沒有署名!?」李世民拿出了近百張紙說。
「是,陛下,不僅如此,還要給大家反饋,鼓勵大家這麼作,如此一來,大臣們才是更加願意提出自己看法。」
隨後李世民還覺得不夠。
「何時開始?」
「那這個費用呢?怎麼算?」
房玄齡這麼一說,李世民覺得還是有點道理。
甚至於還有勸說讓他減損勞役,少造營繕之事,讓老百姓得到休息!別成天的想著再造什麼宮殿。
「那行!我知道了。那我先回去和陛下說起這事。」
長孫皇后問:「陛下,怎麼了?」
又說:「傳令下去,大家有什麼意見可以通過手機發送到朕這裏,朕一有空就會看!」
大家真的是暢所欲言啊。
「陛下,經統計,共有三千五百六十條簡訊被抄下來,還請陛下過日。」
房玄齡有點驚訝。
可能是他們看中了事情背後的意義。
有大量的簡訊進入了他的手機。
隨後開機,過了一會兒之後,簡訊又進來了。
其中便有:「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寸絲千命,匙飯百鞭,無功受祿,寢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取本份之財,戒無名之酒。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貴功名可久。」
這件事李世民也沒有特別的關注。
想什麼時候發簡訊就什麼時候發簡訊。
李世民聽后又說:「你說得很對。」
這是在勸李世民言行注意。
「既然皇帝要這樣子,那是好事啊,這事可不能由大臣提出,咱們也可以提出不是。而匿名只是為了讓他找不到咱們,否則他是不會看的。」李愔這麼說。
反正他們也有李世民的號碼不是。
李世民拿起手機一看。
李世民聽了之後也沒有再說什麼。
「先生這是?」狄仁傑不是很理解李愔的做法。
對極個別的人所提出的問題可以往後延延。這樣的話,就能達到和百姓走得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