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清君側,誅佞臣

鎮北王關寧于北方雲州陽台城宣布發布征討檄文。
在場的將領可聽得清清楚楚。
世宗皇帝對關家分為看重,鎮北王的封號就是這位皇帝授予。
正常當然是不會的。
你們確實迫害忠良了,確實謀害忠誠了。
全場寂靜,只有關寧的聲音在回蕩。
關寧接著道:「一國之君竟然如此的迫害忠臣,實在讓人無法想象,我鎮北王府已鎮守北方不知多少年月,代代忠烈從未有任何不忠之舉,而今卻落得如此下場!」
就因為這個,沒有人敢錄用他。
可關寧手下多為良將,舞刀弄槍的一抓一大把,找個寫文弄墨的可就太難了。
除非爹不是親爹,女兒不是親女兒。
他聲音朗朗,面容肅然,義正詞嚴。
隨即關寧把佩劍收回,大聲道:「此人是關子安同夥,本王將之處決,諸位可有異議?」
這幫奸臣就要交給我處理。
隆景三十年八月十八日,史稱大康內戰日。
所有人都疑惑不解,你怎麼還https://www.hetubook.com.com為陛下說話?
安北大營十余萬大軍歸於關寧麾下,算上之前周擎,李福帶過去的人馬,總數共計十三萬……
這也是個技術活,必須有文采有學識的人來寫。
這也是一個弊端。
不過也有這個可能。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有人認了出來。
「本王幾次救國於危難,結果換來的卻是無盡的猜疑和迫害,是陛下昏庸么?」
他在說話時,原本跟他來的一個護衛走了將台,正在眾人疑惑之間,這護衛將盔甲摘去,露出一張清麗容顏。
可偏偏永寧還真不是隆景帝親生的。
關寧已當眾打出旗號!
連公主都搬了出來,說出清君側誅佞臣這樣的話,這又是一種正名。
說起這個人,在北方很多人都有耳聞,關寧也聽過他的聲名,此人經歷頗為傳奇,他曾參數次科舉,學識淵博並寫的一手好文章。
眾人再無任何疑慮,關寧準備的太充分了和*圖*書
聖旨原本是天物,誰不是小心翼翼的對待,今天卻屢次掉在地上。
藩王有勤王之責,這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永寧清冷的聲音傳出。
「不是!」
這話讓周邊不少將士皆是一怔。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是瞳孔微縮嚇了一跳。
之後關寧安排周擎等人立即整頓安北軍,重新划編將不忠之人該調離調離,該處置處置。
這是要明著抗旨了。
關寧這話又是讓所有人都是一怔。
此事也讓他們無比震撼。
這檄文洋洋洒洒上千字,曆數隆景帝罪名,足足列出十項,先信佛后通道也被列入其中,當然最主要的是勾結外族迫害關重山的事迹,當真是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鄭譯已死,但其他二人依舊在禍亂朝廷蠱惑陛下,他們才是罪魁禍首!」
到關鍵時刻沒有可用之人。
總是要有人來執筆的。
直接把帽子扣在高廉,段盎等人的頭上,就是這幫奸臣禍亂和-圖-書,才使陛下昏庸無道,迫害忠良。
這麼多罪名里,偏偏把隆景帝最受人詬病造反奪位的這一項給漏了,原因很簡單,因為關寧也是要造反。
一眾人忙著開口,到了這個時候誰還敢有異議?
最難的一環解決了。
「他們便是申國公高廉,沛國公鄭譯,鄂國公段盎!」
「朝廷的旨意想必各位都已清楚,但這份聖旨,本王不會接!」
「鎮北王府受世宗皇帝之命建立,曾秘授訓示,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沒錯,他就是關子安同夥。」
關鍵是關寧的這個理由能站得住腳。
你交或不交都沒有意義,反正我的旗號是清君側。
一直以來關寧都是到處打仗,軍事方面極強,可謀士方面嚴重短缺。
同時關子安等人所做惡事也在軍中傳開,他早就引起諸多將士不滿,因而在整編過程中,也並未遇到有抵抗之舉。
緊接著關寧又大聲道:「除有祖上示訓,本王還是當朝駙馬,也算hetubook.com.com皇族之人,應當為國為民,為挽救朝廷不至於走向深淵!」
那幾個本跟賀新有同樣心思的人也不敢說話。
「沒有異議。」
一片齊聲響徹!
賀新眼睛瞪的斗圓,神情帶著濃濃的不甘倒在地上。
誰都能勾結外族,但你陛下不能勾結外族……
「永寧公主?」
本來是要關子安寫的,但他肯定不會配合,只能先寫出來,讓他簽個字,然後再宣傳宣傳,就是他寫的了。
而後關寧把再一次掉在地上的聖旨撿了起來。
鎮北王府還有這樣的訓示?還是世宗皇帝授命?
一眾將領趕緊跪拜。
他是安北軍中的萬人大將,怎麼也沒想到關寧會如此膽大,在眾目睽睽之下敢直接殺他。
檄文寫的好,就能引起更多的人的共鳴(矇騙)。
「奸臣當道,禍亂朝政,忠臣受迫,亂世將起,本宮希望爾等能追隨我夫君鎮北王,清君側,誅佞臣,還大康于安寧!」
大局已定。
不過也有人知道,這很可能是關寧想的借口。
和_圖_書公主還會造父皇的反?
但每次參考都未得高中,原因就在於他曾在科舉文章中抨擊過隆景帝。
「剛才關子安已經說出了我父親以及十萬鎮北軍被陷害的真相!」
「你……」
關寧拿著聖旨又重新走上將台。
發布檄文是一個必要的環節,就是告訴全天下,我要清君側(造反了)
關寧接著道:「是朝中有佞臣禍亂,佞臣為何人?」
也許真的會暗中授命。
誰造反會傻乎乎的說自己造反,也不能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反這樣的話,必須要有能夠讓人信服的理由,有了這個理由,就佔據了大義。
這已經是相當強大的軍事力量,這還不算他曾在隴州留有的布置。
關寧大聲道:「這背後真是陛下的授意!」
這時龐青雲舉薦了一個人,此人名為公良禹,現年四十五歲。
這個人被緊急找來,其實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還真的寫出了一篇絕佳檄文。
再加之關寧原有鎮北軍及關家軍,還有新成立的關寧鐵騎,有近三十五萬大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