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的身份所在,不能直接說出……
方屆率領著部屬前來迎接,他身材高大,此刻整理著甲胄帶有緊張之意。
關寧就來到了淮州首府淮安城。
其身後人也同樣扣禮。
「方屆倒是個麻煩,不過也不足為慮,軍是軍,政是政,我們先給小皇帝上一課!」
現在也沒什麼好怕的了,除了有戌京師部隊調來三萬五千人外,還有一支親衛御林軍也來了。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庭每個父母的願望。
可很快就平息了,因為進行不下去。
這種反應相當強烈。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葉青城?」
江州經濟發達,淮州文人墨客居多。
其面色是相當的凝重。
此言引起周邊一片讚歎。
「莫非就是名震江淮的大才子葉青城?」
他把這裏選為了督察第一站,也是有原因的。
「陛下駕到!」
同時還有錦衣衛的保護。
他張口無言,隨即搖頭道:「這位陛下不同以為,怕不是容易妥協的人。」
「去吧。m.hetubook.com.com」
方屆督促著。
因為關寧年紀小,而這般稱呼也是表示不屑。
當今閣首,就是趙南星。
為了抗拒此令法,官員們都拒不出仕,也就是說他們罷官了!
他知道,這位就是陛下。
其門生故舊相當之多,是南方文人之領袖,頗具名望。
方屆快步走了過去,看到眾星捧月中,有一身穿紫衣,貴氣無比的年輕人。
當罷官了以後,就直接導致行政體系癱瘓,直接失了秩序。
現在是沒開恩科,但遲早都會開。
「真是年輕的皇帝啊,以為憑著滿腔熱血想做什麼,就能做成什麼,真是想的太簡單了……」
「還是祝老有辦法啊!」
此等影響之惡劣,根本無法形容。
他擺了擺手,話鋒一轉看向了位於正中,一個年近五旬膚色略白的人開口道:「南星,你這個閣首做的可不稱職啊!」
這些人聚集在一起,整日商談此事。
臨安,蓮園。
正如他們所議www.hetubook.com.com論的這樣,關寧去了淮安。
沿淮河兩岸多有煙花柳巷之地,也留下了相當的風流韻事。
玩火自焚!
龐大的隊伍來到淮安城外。
同時內心也在想。
「老師,我……」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罷考就夠受的了,更不用說現在這麼多事情……
清流黨並不清流,反而很是污濁。
「誰說不是呢?」
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看起來充滿著文人之氣,此刻卻顯出冷笑之意。
每個地方都有一套行政體系,這是維持地方平穩的基礎。
此人是清流黨的老人,此番竟把這幫老古董都炸了出來。
眾人驚嘆連連。
現在特權沒了,那還做什麼讀書人?
關寧打量著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他外露的皮膚黝黑,應該是曾在槽運幫時風吹日晒。
李拔隨意的開口。
「除了你們這些人,就沒有其他官員接駕嗎?」
「起來吧。」
除此外,還有其他原因。
「那方屆呢?」
「讀書人手握筆桿,掌天下https://www•hetubook.com•com
言論,這也是我們最厲害的武器。」
這種做法很有效率,尤其是對輿論的控制,使得那些普通百姓都被引導。
在這種影響下。
不讀書,不進取。
這些人從高位退下,自身又有名望,其影響力很大。
這些文人墨客操控輿論,擾亂人心,其行為相當惡劣。
有人冷笑道:「他去了以後會發現,沒有一個人迎接他!」
祝老是真正的文人領袖,這話可不是虛言……
眾人大笑著。
從大康建立到隆景末期,二百七十余年,也僅有兩次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並且也是同樣的事由。
「臣,淮安大將軍,忠誠伯方屆扣見陛下!」
蓮閣閣首,即清流黨魁首。
淮州是南方六州之一,其經濟繁盛程度僅次於江州。
能夠享受到特權。
他們這幫人聚集在一起,稱呼關寧就是小皇帝。
他看著這一個個揚著自信笑容的人。
有尖聲響起。
他們已經沉浸在了陛下低頭妥協的幻想中,可他卻覺得這些人是在玩火和-圖-書!
對他這種出身草莽,又曾跑江湖的人來說,能見到陛下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或許是背後有人在挑撥攛掇,很多閑散無業人員跑上街頭打砸搶燒,使得一片混亂。
宣揚罷考拒絕出仕就是他們最嚴正的抗議。
「他不妥協又能怎麼辦,官員罷官,考生罷考,地方政務完全癱瘓,用不了多久,他就會妥協了……」
要知道這還是他們都知道,皇帝已經來的前提下。
朝廷一日不取消官紳一體納糧之令法,就一日不出。
而讀書人們都聚集在一起,寫文撰稿抨擊朝廷,同時大搞遊行,宣揚罷考。
他跪下行禮。
這幫人可真是在找死啊……
「都打起精神,陛下要過來了。」
這裏面有假清流,他們有錢不想繳稅,也有真清流,他們沒有錢,但自肆讀書人就該高人一等,同樣也很反對。
不過關寧已經決定,就從淮州開始打好第一槍!
淮州前州牧,李拔。
同樣一個上了年紀,穿著長衫儒袍的老者開口道:「就算是陛下,也不能為所欲為,元和*圖*書武帝本為造反奪位,受盡罵名,我們要從這一點入手,對其抨擊!」
「名師出高徒啊!」
趙南星沒有說話。
祝賀同,乃是學究大儒。
關寧打量著其身後之人隨意問著。
「聽說小皇帝要去淮安了?」
祝賀同開口道:「老夫已經囑咐葉青城,組織操辦此事。」
作為清流黨核心之地,近日多有集會,甚至很多抵制之法,就是從這裏傳出。
為的就是成為讀書人。
他們反而更加的變本加厲,擺明了就是要跟皇帝對抗,他們相信皇帝一定會低頭……
顯然,有跟關寧同樣想法的皇帝。
而在此次官紳一體納糧中。
竟然成為了主流。
並且提出嚴正要求。
讀書人控制輿論挑撥,官員們站場,鄉紳地主在背後出錢,便形成了一股強烈的抵制風潮!
徵收商稅時沒有這樣,反腐除奸時也沒這樣過,現在這樣了。
這是所有人的認知。
他並未隱瞞自己的行跡。
他以為自己不緊張,可真到了眼前,卻格外的緊張。
所以他的安全能夠得到極大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