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初試結束

張三是一個小偷,他入戶偷竊,被房主王五發現,兩人撕扯在一起,王五失手把張三打死,該怎麼定罪?
也讓很多人幡然醒悟。
而今,已經變了。
這比上午的文綜要難太多了。
其實卷面上的考題出的都很有深意。
這……
依照律法,殺人可是重罪。
他們心境改變了!
大多數人都是干坐著,兩眼痴獃。
午休有一個時辰,雖然不算長,但也很人性化了。
以文化的方式,讓人們服從他的統治,愛護自己的國家。
其實這些題並不難,只是出題的方式很特別,容易讓人反應不過來。
「對,認真完成!」
一時間眾多考生都有明悟之意。
這讓考生有種驚喜之感。
飯食很好,有肉有菜。
填空題,判斷題等都有。
一眾人又哀嚎起來。
而且還大多是明算的內容。
除此外,還有不少關於刑法類型的題目。
看似簡單的案例,卻很複雜。
我的強項終於來了!
讀書人學的最多的就是各種詩www.hetubook.com.com書禮易等。
「真不知道理科又是什麼?」
這是一種隱晦洗白。
那又會是什麼新奇的考題和什麼樣的難度?
第一門考試結束,但還不能離開,下午還要考一門,就是理綜。
「不管如何,我都會認真作答,完成這次考試!」
可實際上卻很難。
考生們常會以年限自居。
只不過內容完全不同。
休息過後,下午的考試開始了。
而今出到這題中自然是別有用意。
一直以蓮自居,可自己真正做到了嗎?
這場別開生面的初試終於結束了。
這時他注意到有一人竟然低頭書寫不止。
「最後文章寫的怎麼樣?」
還是跟上午同樣的流程。
在眾人的期待中他們拿到了考卷,皆是細看了起來。
無形中改變了關寧在眾人心中造反奪位的看法,增強人們的支持意識。
只見這個考生答的很快,已經作答了一部分。
已經改朝換代了。
其實誰都知道推行新政的好處和*圖*書,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尤其是他們這些有文化學識的人更明白。
「太難了!」
只是限制了外出,在考試結束之前,只能在縣院。
試卷被收走了。
殊不知這正是關寧的有意引導。
這讓很多人都是傻眼了。
「是簡單,但也最難啊!」
這就很難判定。
文綜倒是可推測端倪,這理綜是什麼就真的不知道。
考生們終於可自由交談。
簡直是哀嚎遍野,還有不時響起的抱怨之聲。
而今,有吃有喝。
就這樣的考題,別說是作弊了,就算是把題目公布出去,怕是也沒有人能做出來標準答案。
連種地都考出來了。
第一門結束。
哪有專註明算的。
可就因為侵害了自身利益,而一直抵制。
給你一個案例,若你是主判官,你該怎麼選擇?
當時引起極大轟動。
方智內心吶喊著。
還提供了整潔的房間供他們休息。
若是如此,可張三確實死了。
這一次是理綜。
「好好休息吧,下午還和*圖*書有一門。」
由此不由想到近日風波。
王五雖是兇犯,但他是跟賊搏鬥,屬於自衛。
以愛蓮說為感悟寫一篇文章,對他們這些人來說是手到擒來。
這符合讀書人的品格嗎?
因為這是在拷問內心。
科考的流程縮減,難度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這是一種強烈的暗示。
就這樣兩個時辰過去。
這隻是一個類型。
「這算什麼科考,我可是前朝舉人,我敢說就是舉人試都沒有這麼難。」
竟然還考什麼時候是種地的時節,要種幾茬,收幾茬等。
李權看著大多數人都愁眉不展,幾乎是完全放棄的姿態。
「這文章也是意有所指啊。」
出題同樣也很刁鑽。
但很多人都鬆了口氣。
簡直不敢想象。
第一題考的就是他登基的時間,就是給考生們形成一種心理暗示,現在是新朝了,已經是元武年間。
有幾人相繼開口。
在科考中,明算都是不受重視的項,就算有考,但比重很小,因而也不受重視。
和圖書還有問到關於鎮北王府的功績這樣的題。
李權好奇走了過去。
他們終於明白了。
往常科考都是自己帶吃的,然後帶在那個小間隔苦不堪言,哪有這種待遇?
不少人都沉默了。
隨之他們便被安排吃了午飯。
這就是讓考生們知道,鎮北王府曾經功勛卓著,是受到迫害,不得不反的結果。
同樣又是一片哀嚎聲響起。
類似的題還有。
總之是給人一種雜七雜八什麼都考的感覺。
這一次有不少人都交了白卷。
有些看似簡單,卻意義很重。
除此外,還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題。
現在卻是大篇幅的明算。
態度跟以前完全不同。
題目的類型跟上午考的出入不大。
還真有擅長的人?
各種算術類的題目,各種方式的出題,看得人眼花繚亂。
簡單說,關寧就是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歷史。
這場初試應該就能卡下去很大一批人。
他並沒有注意到李權在身邊,因為他已經全身心地投入進答題的狀態中。
但方智可和-圖-書以,這正是他擅長的,而且還覺得很有意思。
有一考生低嘆。
現在就有了效果。
李權只是大概看了幾眼,也不知答的對不對,而且就這些題目,他也做不出來。
其中有這麼一個題。
說到此處。
「總之是砸了,錄取無望,當時見之,腦中一片空白,整體卷面怕是答了一半都不到。」
咦?
這名句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尤其是南方學子。
上午考的文綜至少還能動動筆,這可是完全都不知該怎麼做。
李權已經不再像上午那樣嚴厲制止,而是略微寬鬆,因為他有些同情這些考生了。
「那不至於吧,只是出題的方式有些新奇。」
這很重要。
陛下兩年前,親臨淮安,在一次眾多清流聚集抨擊新政時,創出此篇。
比如隆景幾年的進士等等。
最後的文章是用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句話感悟,從而寫一篇文章,字數為最低八百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