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雪下江南
第三十一章 必定到來的死亡

趙寧對兩人的態度心知肚明,黃遠岱乾淨利落投過來,他萬分欣喜,周鞅暫時保持獨立,他也絕對不介意。說到底,趙寧要的只是三人再度並肩作戰,不一定非得周鞅成為他的附庸。
趙玄極在信中還說,小寒當天深夜,伶仃大醉的陳安之到過鎮國公府附近。不過他嘗試沒有進府,只是在街角坐了一個時辰,而後便在寒風中離開。
「那便這麼說定了。」
很可惜,在他最需要朋友的時候,他的朋友已經不在燕平,無論趙寧還是魏無羡。
黃遠岱這話,其實是給了周鞅台階下,讓對方不必因為他打算跟著趙寧,就有什麼心理負擔,朋友做到這個份上,也算是很貼心了。
密折寫完封好,賈肅打了個哈欠,感覺腦袋昏沉得實在是厲害,就打算先眯一眼,明日天亮后,再派人將密折送出。
兩人一板一眼的對話,聽得黃遠岱頭大如斗,連連擺手道:「你倆快別掉書袋了,好好的遊玩採風,多輕鬆愉悅的事,被你倆說得死氣沉沉,實在是煞風景!
這次到鄆州來,趙寧如願見到周鞅跟黃遠岱,雙方還一起覆滅了方家,此情此景,讓趙寧情不自禁想起前世大家並肩作戰,為國淤血的場景。
黃遠岱拍著大腿拿定了主意,絲毫不拖泥帶水,言罷瞅了猶在尋思的周鞅一眼,「書獃子,你怎麼說?乾脆些,不要婆婆媽媽的。寧哥兒是敞亮人,你一大把年紀了,想回去媳婦孩子熱炕頭,那是人之常情,寧哥兒不會生出什麼不快。」
這幾年皇帝會緊鑼密鼓收攏世家權柄,無論是哪個世家,稍微有差錯就會被推事院揪住不放並大做文章,趙氏也不例外。
……
方家覆滅帶來的市井議論,已經漸漸消散,鄆州刺史賈肅而言,曾以為一家獨大的方家消失后,沒了地方豪強的掣肘,他就能在鄆州一言九鼎,可事實並沒有如他所料。hetubook.com.com
新晉麗妃「吳媚娘」是誰,趙寧不得而知。
然而人生的艱難總需要自己去面對,無論那有多麼難以承受。想要有所作為的人尤其如此。眼下趙寧能做的,也只是寫一封信派人送給他,告訴對方無論時勢如何陳氏如何,他們的兄弟情都不會變。
跟皇朝正統相比,他這個世家公子的身份,在書生士子眼中,到底還是輕了。
三人見禮落座,寒暄兩句,趙寧開門見山:「時近年關,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趙某本不應提這個問題,但這回趙某離京南行,有諸多雜事在身,實在無法在一地多作停留,故而只能冒昧詢問:二位可願隨趙某南行,一同遊歷天下?」
雲家忽然強勢崛起,雖然跟方家的家勢沒法比,但在鄆州大族中的威望,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各個大族都唯其馬首是瞻。這讓賈肅的權力還是時時受到限制。
趙寧畢竟只是世家公子,不是皇帝不是朝廷,周鞅跟黃遠岱願意捨身報國,卻不一定願意跟著趙寧。
黃遠岱戰死的次年,齊軍丟失江淮,被迫退守嶺南。趙寧在廣州訓練新募士卒時,周鞅奉命前往福州組建右翼防線,后因同僚出賣,被俘于烏江之畔。
趙寧寫完這三封信,派一品樓修行者送出的時候,周鞅跟黃遠岱聯袂而至。
北胡軍素知周鞅大名,用盡各種手段企圖讓他投降,從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到嚴刑拷打百般逼迫,周鞅始終不為所動。終受盡磨難后,他在獄中用鮮血寫下「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等句,絕食而亡。
「這回若能跟寧哥兒一同遊歷天下,在見識大好河山的同時,行俠仗義鋤強扶弱,實在是生平一大幸事與快事,周某怎能拒絕?」
黃遠岱答應同行的條件是美酒,這就是交換,既然是交換,那他hetubook.com.com等於是把自己賣給了趙寧。帶自家婆娘在船上安家的言辭,也證明了這一點。
讓賈肅頭疼的是,雲家跟方家大為不同,雲家家主雖然也對他客客氣氣,但卻只是客氣,根本就沒有跟他相互勾結,在鄆州為所欲為的打算。賈肅好幾次試探的效果都不好,這讓他沒了巨額錢財來源,漸漸就對雲家分外不滿。
而對方最為依仗的利器就是輿論,在刺史府跟雲家之間,鄆州百姓沒有更願意相信刺史府,而在具體事情上,因為雲家每每都站得住腳,所以往往都能取得百姓支持。
而最讓他難以忍受的是,雲家憑藉自身在鄆州的良好名聲與現有威望,開始對官府指指點點。
他現在想要的,是周鞅跟黃遠岱就此跟在他身邊,彼此再度共度時艱,為天下之事各展所學,並肩奮鬥。若能有他倆相助,趙寧不管做什麼都能事半功倍,往後國戰爆發時,也能順理成章帶著他們趕赴戰場,委以重任。
「好,今日不醉不休!」趙寧也不矯情,自動忽略了對方跟家裡媳婦晚上的事,當即就讓人上酒。
荊州很少見的下起大雪,荒草萋萋的古道口,帶著一幫殘兵敗將,護著許許多多傷員的趙寧、周鞅,跟黃遠岱在呼嘯的西風中拱手作別。北胡軍近在身後,他們甚至連喝一杯離別酒的時間都沒有,只是在馬背上簡單抱拳。
永遠都不可能再睜開。
前世之事已成過往雲煙,趙寧無意回想太多。
不過趙氏眼下的核心追求是秘密壯大自身實力,這其中的主要部分又是長河船行。漕運的事有趙寧親自主持,所以趙氏在燕平的力量暫時只需要穩住即可。
趙寧計劃離開鄆州時,是小寒過後第三天。
他這番話說得嚴肅認真,入情入理,跟黃遠岱張口閉口美酒婆娘的言辭形成鮮明對比。
他閉上了眼。
另外,趙氏其它產業的和-圖-書擴張,會由王柔花回燕平來打理,在趙寧離開燕平之前,王柔花就已經準備啟程了,如今應該已經回到了鎮國公府。雁門關那邊有趙遜輔佐趙北望,短期內就算王柔花不在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問完這個問題,趙寧目不轉睛注視著兩人,靜靜等待對方回答。
自此之後,趙寧就再也沒有見過黃遠岱,但他跟周鞅所部卻成功撤到了岳州。月余後趙寧才得知,以身為餌把北胡軍耍得團團轉的黃遠岱,終因寡不敵眾,被北胡軍包圍在夷陵。
賈肅逐漸意識到,雲家靠著自身的影響力,已經極大制約了刺史府的權力。
趙寧離開鄆州兩個月後。
但周鞅不同,他沒有提條件,答應同行的理由也是敬佩趙寧,這表明他對彼此的關係的定義是平等相交,所以他是以朋友的身份,正兒八經跟趙寧一起遊歷天下,並不是投入趙寧麾下。
前世黃遠岱死得最早,荊州之役苦戰數載,後期齊軍防線被攻破,大軍損失慘重,余部不得不向楚地撤退。為了讓趙寧所部將士跟周鞅所部官吏,能夠從戰場上脫身,黃遠岱自願留下斷後。
他離開街角的時候,應該是格外孤苦、伶仃、無助。
這集中表現在官差們像往常那樣,敲詐勒索鄆州商賈,對平民百姓予取予奪時,雲家都會站出來主持公道,並且每回都會把事態擴大,鬧得全城皆知,短短兩個月間,賈肅就被迫處理了好幾名毆打百姓、勒索商賈的官差。
他們都沒有立即回答。
但這也得他倆同意才行。
他離開燕平城時,陳安之是知道的,後者在小寒當晚沒有進鎮國公府,原因大抵也在於此。
也是在這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來自趙玄極的家信。
趙寧一共寫了三封信,除卻給陳安之的,還有給趙玄極和給趙七月的。
趙寧心頭大喜,當即哈哈笑道:「我也是好酒之人,楊大將軍同樣如此,www.hetubook.com.com黃兄到了這裏,不僅酒肉管夠,酒友也是絕對不缺的!」
通過這封家信,趙寧知道了陳氏的事。
性情火爆的陳安之頭腦簡單,面對如今的局面很可能會心緒茫然、彷徨失措,亟需一個人為他開解心事,跟他合計未來該怎麼做。
覆滅方家,雙方是平等合作的關係,趙寧就算對他倆有恩,在雲家之事上他倆也償還了,如今鄆州事了,若是他倆不願跟著趙寧,趙寧也沒辦法強求。
飛魚衛之前讓他對付方家,用的就是這個理由,賈肅覺得自己這份奏摺送到皇帝面前後,必然能夠讓飛魚衛二度出現。
「寧哥兒少年英雄,正氣浩然,在燕平時即能揪出敵國細作,剷除黑心世家,年方十七征戰沙場,便能縱橫三軍大敗外寇護衛國門,今番到了鄆州,更是為誅除地方豪強惡霸仗義出手,無論人物品格還是心性才能,都讓周某敬佩不已!
廳中氣氛一時有些尷尬。
不過既然對方出自宰相府,有徐明朗義女的身份,那趙寧就得考慮對方是趙玉潔的可能性。要初步驗證也很簡單,只需要一品樓收買宰相府的下人,稍微打聽一下趙玉潔還在不在宰相府即可。
合上信件,趙寧陷入沉默與沉思。
其實黃遠岱跟周鞅的態度是不同的。
腰包癟了下來,官吏們叫苦不迭、怨聲載道,希望賈肅能夠扭轉局面,讓一切回歸正軌。
之前「飛魚衛」幫他拔除了方家,現在他希望對方再度出手,將雲家也打壓下去,繼續維護刺史府的地位。
趙寧心頭一陣黯然。
在這種情況下,刺史府的官吏被迫收斂言行,不敢再輕易在青樓、酒樓、市井橫行霸道,也不敢再隨便魚肉百姓,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官吏們權威下降,沒了諸多利益收入。
賈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飛魚衛」。
「周兄滿腹經綸一身正氣,此行能跟周兄坐而論道,聽周兄指點江山,見識hetubook.com.com周兄詩賦風流,也是趙某之幸。」趙寧也拱手正色回應。
聽罷趙寧的話,周鞅跟黃遠岱相視一眼。
子夜,一個黑衣人悄無聲息出現在他的房間,拿起那份密折打開看了看,隨手收了。探了探賈肅的脈搏,在確認賈肅已經死亡后,黑衣人轉身離開,消失在茫茫黑夜中。
這一夜,賈肅寫好了密折,打算直接呈送皇帝,希望對方可以讓飛魚衛再來一次鄆州。理由很明確,雲家崛起過快,即將成為第二個方家,來日也極有可能成為世家,必須儘早處理。
他也沒見過。
在歷經一場血戰,麾下只剩下百余將士后,黃遠岱打開城門,一馬當先,帶著眾將士策馬出城,衝進了漫山遍野的北胡軍群中。
「黃某這輩子沒什麼追求,塵世間唯二眷念的東西,除了家裡的丑婆娘就只剩下美酒了。若是寧哥兒船上好酒管夠,黃某能帶著婆娘在船上安個家,那跟隨寧哥兒遊歷天下又有何不可?」
周鞅的考量有了結果,他朝趙寧拱拱手,正色道:「此番若無寧哥兒出手相助,周某已經是死人一個,哪裡能有大仇得報、揚眉吐氣、妻回子歸的今天?
「寧哥兒,快讓人上酒,老黃我已經饞得不行了。自從喝了你這的劍南燒春,老周家的刷鍋水我是再也喝不下去,昨夜就沒睡著,白白便宜了家裡那丑婆娘。」
就在他準備打個哈哈,把這茬給揭過去,免得大家面子上過不去的時候,黃遠岱嘿然一笑,不甚正經的對趙寧道:
不管他說了什麼,只要同意跟著自己,趙寧就非常高興。
再者,周鞅的態度也不是就不會轉變了,這回一起行走四方,朝夕相處之下,趙寧相信周鞅最後不會讓他失望。
加上他倆都是大才,心氣高,如今沒了方家作梗,他們選擇留在鄆州讀書,謀求科舉出仕,做皇朝的正經官員,對他倆而言是非常不錯的一條路。
那也是一個寒冬。
再也沒有睜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