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牛兒對趙寧問題的回答,差些讓趙寧的下巴掉在地上:「末將也不知道。」
馮牛兒就像是被人捏住脖子的鴨子,張著下巴嘎聲道:「難道是要出戰建武軍?」
在趙寧身後出帳透氣的范子清看完這一幕,上前試探著道:
看了這麼久侍衛親軍與晉軍拼殺,他能不清楚晉軍有多厲害?
對此,趙寧只有八個字的回答:「不要懈怠,再接再厲。」
趙寧搖搖頭:「不是出戰侍衛親軍。」
這番話讓吳俊這個功勛卓著的世家子弟不無難堪。
「馮牛兒,你給我聽好了,明日建武軍若是不來也就罷了,倘若建武軍真的來了,而你又沒能成功擊破敵陣,那就等著軍棍伺候!」
馮牛兒一副我很委屈,但我很堅強我絕不哭鬧的樣子:
乾符七年鳳鳴山之役,是趙寧重生后初次領軍作戰,當時自身就只是個都指揮使,那會兒馮牛兒剛剛投身軍伍,每日只能涮涮馬。
屢見不鮮了。
吳軍想要用建武軍來牽扯反抗軍的兵力與精力,為侍衛親軍分擔壓力,兩相合作之下疲憊反抗軍,趙寧豈會讓他們得逞?
「軍中肉食還夠吃多久?」趙寧忽然問。
趙寧踢了他一腳,示意他趕緊滾起來,不要在中軍大帳前丟人現眼,「讓你出戰建武軍,不是看不起你,恰恰相反,這是委以重任。
「如果我是你,我會在戰陣中布置多道防線,以便在前陣潰退的時候,中陣、后陣能夠有條不紊地繼續作戰,這樣大軍就能整體不亂。」
「放心,軍令他會不折不扣的執行,而且就這樣挺好,他會把軍令執行得更加賣力。」
「故而只要這一戰持續不停的再打半個月,晉軍就算是鐵人,也必定被我們累癱、擊敗!」
https://www.hetubook.com.com趙寧無奈地問:「又哪裡錯了?」
趙寧被馮牛兒這一出鬧得滿頭霧水:「你哪裡錯了?」
建武軍至今沒有參戰的原因在哪裡,趙寧多少能分析出來,畢竟這是扮演事後諸葛亮,洞悉種種關鍵要簡單不少。
「大帥,末將錯了,請大帥責罰!」
「末將若是沒有錯,怎麼會讓大帥這般瞧不起?大帥不可能有錯,所以一定是末將哪裡錯了!」
吳俊這副樣子並非作假。
楊佳妮說話的時候雖然沒有面對吳俊,但其耳提面命、敦敦教誨之意卻是再濃烈不過,這讓吳俊感覺自己就像個三歲小孩兒。
如果不是了解馮牛兒,知道他頂用,趙寧也不會選擇讓他部一直養精蓄銳不出戰。
楊佳妮繼續道:「你們的功勞大小,取決於你們能拖住多少晉軍,晉軍分出來應對你們的人馬越多,你們的功勞就越大,戰後評定時超過侍衛親軍也不是不可能。
「晉軍已經作戰多時,不復大戰初期的氣力之盛,但你部卻養精蓄銳,戰力處於巔峰狀態,集中精銳后要擋住對方並不太難。
建武軍不敗,大軍也就勝了!
「而你部想要成功拖住晉軍,不被他們擊破戰陣,關鍵中的關鍵又在於出戰之後這三兩日。
馮牛兒重重一抱拳,奮然轉身離開。
很多戰爭的勝負,其實不是靠在沙場上對壘的兩軍的純粹戰力分出來的。
聽到這裏,趙寧已是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啞然失笑道:「就因為不讓你部出戰這件事?」
「吳將軍,說一千道一萬,根本只有一句話:建武軍只要能保證三兩日不敗,大軍就能獲勝!
趙寧慶幸地是,他沒有這種內部隱患需要考慮m•hetubook.com.com
。
楊佳妮眉眼肅殺,眸中彷彿有利劍出鞘,「我們有兵力優勢,就要把這種優勢發揮出來,讓優勢轉化為勝勢!
並非鐵板一塊的吳國內部,影響了戰場情況,給了晉軍機會。
「晉軍戰力、士氣如何,這些時日你也看得清楚,很多問題不用我贅言。你只需要記住,建武軍出戰的目的不是擊敗晉軍,而是拖住他們,儘可能多的拖住他們。」
……
「大帥,馮將軍明顯不太樂意出戰建武軍,明日不會出岔子吧?要不要末將過去,跟他解釋一下這其中的緣由?」
范子清雖然是軍中主將,但他這個大將軍職銜是臨時加上的,平日里只統帶自己那一萬余部曲,馮牛兒不屬於他麾下,他對馮牛兒沒有過深的了解。
楊佳妮的意思很直白,連侍衛親軍都奈何不得的反抗軍,就更加不是你們建武軍能對付得了的。
趙寧擺了擺手:「不必著急,明日你部就能出戰。」
吳俊精神一凜。
「不知道你來請什麼罪?」趙寧奇怪地問。
趙寧則是不同,他太了解馮牛兒的性子了,不以為意地道:「無妨。他就是腦子軸、一根筋,說太多他也想不通透,等於白說。
大晉只有反抗軍沒有藩鎮軍,也不存在那麼些爭權奪利的派系山頭,將士們到了戰場上不用擔心被身後的因素妨害,丟了性命。
「如果戰事艱難,必要時候能保持以弓箭襲擾對方也無不可。不必擔心箭矢損耗,有多少就放出去多少。」
「大帥放心,末將必會全力施為,一雪鄒縣之敗的恥辱!若是此戰被晉軍擊破大陣,末將提頭來見!」
大軍出營列陣的時候,楊佳妮來到建武軍大營上空,親自對吳俊面授機宜。事到如今和-圖-書,她也不得不嘮叨一些了。
這些時日,每天戰罷來中軍大帳軍議的將校們中,作戰不利的人數越來越少,作戰得力的人數越來越多。
「而只要你們撐過了這三兩日,晉軍疲憊之下戰力必然持續下滑,後面就更難威脅到你們,屆時建武軍便可穩如泰山!
「末將雖然不知自己有什麼錯,但知道必然是自己錯了,因為錯的不可能是大帥!」馮牛兒堅定的態度里透露出很高的覺悟。
吳俊立即昂首挺胸一臉肅然,表示自己雖然被楊佳妮說得一無是處,但絕對沒有因此心中不忿,自己絕對不會小覷晉軍,必然以十二分的小心去應對。
所以你們不要想著進攻,結陣之後全力設防,能夠穩住陣腳維持不敗的局面,就算不錯了。
這是大晉的優勢,同樣也是趙寧只帶三十萬反抗軍,就敢來中原與秦吳聯軍外加張京所部廝殺的底氣之一。
「一言以蔽之,此戰我們想要獲勝,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晉軍成為疲敝之師。
范子清見趙寧底氣十足,便也不再多言,他可以什麼都不信,卻獨獨不會不信皇朝戰神的軍略。
說到這,楊佳妮終於肯轉身看向吳俊。
結束了中軍大帳的軍議,趙寧剛出來透口氣,就看到一員悍將悶頭悶腦地靠近,在跟他見禮之後果斷單膝下拜,瓮聲瓮氣地道:
馮牛兒猛地一下站了起來,牛眼瞪大老大,驚喜之中夾雜著懷疑,確認般地多問了一句:「大帥終於肯讓末將出戰侍衛親軍了?」
「想要做到這一點,關鍵中的關鍵在於你部能拖住一些晉軍!
「你可明白了?」
聽他這意思,分明是在腹誹趙寧錯了。
今日陣戰的三個反抗軍大營,都在戰局態勢上取得了全面壓制效果,各部不僅和-圖-書
殺敵顯著增加傷亡大大減小,成功在戰陣中取得突進成果,迫使侍衛親軍提前輪換的都、隊也多了不少。
到了今天,帳中終於一個作戰不利的將校都不再有!
在趙寧原本的預計中,建武軍早就應該參戰,那樣的話反抗軍壓力會大不少,要取得眼下這樣的成果就難很多,而且得耗費更久時間。
現如今,養精蓄銳的建武軍以逸擊勞,能最大限度的穩操勝券!
他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何楊佳妮直到今日才讓建武軍出戰。
「晉軍雖然攻勢兇猛,但畢竟人少,你部上陣之後,要集中軍中精銳上前應對,同時營、隊戰陣要勤于輪換,休得被對方突破戰陣。
其中有三個表現特別好的,甚至搶在當面的侍衛親軍都、隊輪換之前,就徹底擊潰了對方戰陣!
楊佳妮望著出營的反抗軍,目不斜視、聲音沒有感情、語氣沒有起伏地對側后的吳俊說道。
趙寧露出孺子可教的欣慰笑容:「根據如今的戰況,若是我所料不差,建武軍近日必定參戰,你部明日就可出營列陣。
馮牛兒很不情願的站起身,努著嘴滿臉都是嫌棄二手貨般的樣子,聲若蚊蠅地咕噥:「反正大帥不會錯,末將領命就是。」
翌日。
「若是他們明日便出動了,你部就有了仗打。」
如果是要出戰侍衛親軍,早就應該上陣。畢竟對方難纏,反抗軍需要在戰鬥中了解對方,積累經驗教訓,找到破敵制勝的法門。
「足夠將士們再吃半個月。」
如若侍衛親軍不是訓練有素、戰力強悍的精銳,被擊潰的吳軍都、隊後面的部曲及時上來穩住了陣腳,今天甚至可能有擊破吳軍大陣的情況出現。
趙寧懶得跟他掰扯,揮手將他攆走:「趕緊去準備。」
在趙寧和_圖_書看來,這無非關係著吳國中央禁軍與地方藩鎮軍的矛盾,關係著吳國加強禁軍削弱藩鎮的國策大計。
看得出來,馮牛兒恐怕已是快要被憋出了內傷,就差沒有直接高喊大帥糊塗。他這個一營主將如此,想來他部將士的情況差不多。
「連續激烈拼殺十多日,到了今天,侍衛親軍的疲憊已是肉眼可見。他們不僅疲累,大軍士氣與鬥志的下降,將士們也感受得一清二楚。」
內政影響外戰、上層權力爭鬥貽害普通將士性命這種事,在算得上是縱覽史書的趙寧看來,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趙寧望著坐在帳中的反抗軍將校們,眼中笑意濃郁。
范子清滿面春風,不無自豪地對趙寧道,「侍衛親軍的綜合戰力,相比之於第一輪時明顯下降,此消彼長之下,末將估計再戰一兩輪,他們就要堅持不住!」
楊佳妮早就看出晉軍戰力強橫,不僅侍衛親軍難以正面將其擊敗,建武軍也難以正面匹敵,所以她在一直等對方久戰疲憊、戰力下降的那一天。
明白了楊佳妮的苦心與用意,吳俊油然而生一股欽佩之情,心中再無任何雜念,擲地有聲地道:
馮牛兒深吸一口氣,二話不說,頭一低,又單膝拜了下去,用近乎嚎叫的語氣叫起了撞天屈:「大帥,末將錯了,請大帥責罰!」
而今,趙寧是大晉太子,而在軍伍磨練多年,且在河東撐過了慘烈國戰的馮牛兒,則成長為了都指揮使。
「是!」馮牛兒出聲迅捷,幾乎是在搶答,「全軍都在戰場浴血,唯有我部始終被晾在一邊,若是末將沒有錯,大帥怎麼會這麼安排?」
「我們人數佔優,將士們輪換之際可供調整的間隙大,而對方人數少,戰士休息時間就少,換下去沒多久又得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