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政權持續了四年,在張士誠接受元朝招安時滅亡。
他一邊吵架一邊用眼神示意楊憲,讓楊憲帶廖永安到一旁安慰解釋一番。
甚至他麾下有了更多讀書人當官,就要賜予官吏更多的土地,那麼他那點領土面積更加緊張,只能從老百姓手中拿田給官吏,土地兼并更加嚴重,人口流失會加劇吧。
陳標白了朱元璋一眼。我猜你個大頭鬼!
無論哪一點,你這個主公都%#¥%&!!
陳標皺眉,他用求助的眼神看著自家爹。
此後張士誠的領地在優秀的官吏的治理下,商業經濟會更加繁華。但那繁華,很難轉化成張士誠本身的實力。
在這一點上,他們與張士誠君臣多年,終於默契了一回。
陳標將這些情報整理成奏本,準備讓他爹抄一份,向朱元璋上奏。
楊憲也忍不住笑了:「廖將軍,不用懷疑,這位就是你認識的陳公子。」
施耳和羅本師徒二人的離開,並沒有引起張士誠的在意。
他猜測廖永安可能對他有一些不正確的認知,現在正處於三觀重組中,所以藉著和老爹吵架故意讓廖永安冷靜一下。
陳標道:「哪都好!」
不久之後,魯淵和劉亮也相繼請離,才讓張士誠感到了一絲不對勁。
魯淵,字道源,元朝進士,官至浙江儒學提舉。他曾經在脫脫麾下效命,參与了圍攻高郵。稱病回鄉后,被原本是敵人的張士誠請出山。
廖永安瞳孔顫抖:「你、你就是陳標,陳家家主,率領四萬兵力擊退陳漢六十萬大軍,在和-圖-書
應天舌戰群儒趕走一群儒生,管理應天官學的陳標?!」
廖永安聲音顫抖:「小、小主公?」
他帶領軍隊和老百姓一起在郊外屯田;下令廢除苛捐雜稅;頒布《州縣務農桑令》抑制土地兼并和官吏奢華之風……
爹,我怎麼感覺廖將軍被關傻了!
張士誠見兩人在施耳之後請辭,以為兩人因自己沒有挽留施耳而鬧脾氣,特意給了些金銀安撫。
楊憲聽了陳標的話后,也不由心生悵然。
張士誠顧忌城中士族富戶,沒有像他還是「誠王」那樣執行惠民濟民政策。雖然他麾下領地看上去欣欣向榮,但能參軍的普通老百姓人口會逐漸流失。他的兵力得不到補充,自然也就不成威脅了。
張士誠搖頭:「那不一樣。」
施耳等人確實如張士誠猜測的那樣,各自隱居山林,沒有投奔朱元璋。
廖永安:「誰?」
張士誠曾經是個沒文化的草莽,至正十三年(1353年)建立「大周」,建元「天佑」,自號「誠王」。
廖永安:「……」
陳標疑惑道:「小子陳標……我給廖將軍寫過信,廖將軍應該認識我。」
朱元璋道:「奏本之後寫,看看我帶誰來了?」
在這四年間,張士誠也與現在一樣,為了鞏固政權,頒布了許多政令。
應天府城中,陳標拿著剛回來的楊憲遞來的第一手資料,露出了無聊的神情。
朱元璋確實是旁若無人,陳標則是故意的。
楊憲拉著廖永安來到院子里,壓低聲音道:「你發什麼愣呢和_圖_書,小主公才華橫溢,如此年輕就立下赫赫功勞,你不應該對小主公更加敬仰嗎?」
廖永安使勁搖頭。
張士信對施耳及其友人十分不滿,立刻向張士誠說壞話,污衊這些人是要投勞朱元璋。
張士誠興建官學、舉行鄉試,四方文士紛紛前來投靠,無數優秀學子在吳國出仕。一時間,張士誠的名聲越發響亮,為張士誠寫詩,歌頌張士誠納賢和教化美德的文人越來越多。
朱元璋忍笑,沒忍住,哈哈大笑道:「老廖啊,你在裝什麼傻,把標兒都嚇住了!你不是想見標兒嗎?他就是標兒啊哈哈哈。」
施耳年邁迂腐,羅本行事偏激,又得罪了張士信,張士誠早就已經疏遠二人,只是礙於施耳是他親自請來,不得不捏著鼻子繼續尊重。
他很認真地對張士通道:「那幾位先生雖心胸狹窄,認為我沒有重用他們,所以自請離去。但他們大體上的品德操守不會有問題,他們既然說是致仕歸家,就不會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連連搖頭:「標兒,太過謙虛可不好。做過的事就要承認,男子漢大丈夫要勇於承擔責任。」
楊憲:「……」我他媽……
廖永安愣了許久,才消化了這擁有龐大信息量的話。
在他看來,這些人只要不在平江繼續礙他的眼,便可以放過。
他們與主公的君臣情誼,其實也並非真的完全磨滅。
楊憲深呼吸:「沒事。總之,主公就是陳國瑞,標兒就是少主。因為相師預言,少主必須隱瞞身份到弱冠方能歸位https://m•hetubook.com•com,所以少主並不知道陳國瑞就是主公。你現在要住到陳家養身體,可千萬別露餡。」
陳標點頭。
楊憲作為一個情報頭子,對於情緒管理十分嚴禁,輕易不會罵人。但此刻!他不僅想罵人,還想拎著主公的衣領施以老拳!
張士誠自認為坐穩了吳王的位置后,雖有三兩幕僚離開,但又有更多的人才加入麾下,一時間風頭無兩。
陳標和楊憲聊了聊當初的張士誠,道:「主公現在許多扶貧救民的措施,都學習了張士誠當年的經驗。雖然主公嘴上不會說,但張士誠確實是他的引路人。在這個亂世,所有割據勢力中,只有張士誠當年認真做到了一個好皇帝該做的事。現在……」
他一邊整理一邊抱怨:「爹的公務讓兒子來做,我這個爹真是不要臉。」
陳標有點尷尬:「呃,誇張了誇張了。」
楊憲在心中罵了一連串不可描述的話,臉都氣紅了。
陳標抬起腳,在朱元璋腳背上狠狠一跺:「閉嘴,臭爹!我沒做過!率領四萬守軍擊退陳漢六十萬大軍的是洪都守將朱文正,你侄子,我堂哥!別仗著堂哥脾氣好,就把堂哥的功勞亂送人!」
希望看到主公這番言行,友人能稍稍釋懷。
張士信完全不信:「他們以前還是元朝的官呢,不還是投靠大哥你?」
但兩人堅持請辭,張士誠也來了脾氣,認為這兩人心胸狹窄,不再挽留。
他揉了揉臉,道:「我還是回弟弟家住吧!」
陳標打著哈欠道:「倒不是不喜。他所作hetubook•com.com的事都很正確,興建官學和鄉試,對他現在的統治來說挺必要。只是對比他當大周皇帝的那幾年的舉措,讓我覺得有些感慨。」
朱元璋:「放屁!」
廖永安再次道:「……誰?」
張士誠此舉雖然吸納了許多優秀的讀書人,但現在爭奪天下最重要的是「人口」。
弟弟救我!
同時,他們二人也是施耳好友。
分析了張士誠那邊情報后,陳標認為如今的張士誠已經沒有了威脅,便不再在意張士誠。
陳標道:「不準說髒話!堂哥脾氣本來就很好!」
張士信不懂為何不一樣,但見張士誠沒有殺掉施耳、魯淵、劉亮等人的意思,便也不再糾纏。
楊憲問道:「大少爺可是不喜他的措施?」
二人得知了張士誠和張士信的對話,感嘆不已,將此事寫信告知了友人。
陳標嘆了口氣:「現在張士誠也是好皇帝,只是不再低著頭看著腳底下的泥了。」
除此之外,他還興修水利、賑災救貧、融佛鑄錢,當時朱元璋還在為一塊能落腳的地盤而努力拚殺,張士誠已經顯示出了明君雄主之風。
他又像是被朱元璋刺|激了一樣,一改之前頹廢,開始勤政起來。
劉亮,字明甫,吳郡人,是張士誠麾下最早投靠的文人之一。
誰也想不到,那樣的張士誠,為何會突然接受元朝招安。
說俗一點,這大概就是「愛過」吧。
他跳下椅子,作揖行禮:「來者可是廖永安廖將軍?小子陳標久聞大名,有禮了。」
主公我知道你的惡趣味,但你把什麼都不知
https://m.hetubook.com.com道的廖將軍帶到屋裡來,不怕廖將軍說話露餡嗎!
張士誠此刻卻沒有聽信張士信的讒言。
廖永安被嚇到了:「楊憲,你沒事吧?」
陳標放下筆,抬頭道:「這位是……」
陳標寫著奏本,頭也不抬:「說實話不叫說壞話。你既然回來,就趕緊抄奏本。我寫了一半了。」
他正罵著,朱元璋領著一個面容蒼老的人大搖大擺走進來:「標兒!你又在說爹的壞話!」
他說起張士誠麾下一些核心幕僚離開后,隱居山林不再出仕的事:「我本以為他們愚蠢。但縱觀張士誠以前作為,也不難理解他們此刻選擇。」
父子倆為朱文正脾氣是不是很好一事爭執起來,把楊憲和廖永安都晾到了一邊。
饒介、陳基二人仍舊在張士誠麾下效力。他們二人不再為張士誠出謀劃策,平日深居簡出,只作為內吏為張士誠的詔令代筆,頗有些大隱隱於朝的風範。
咳,有點肉麻。
朱元璋道:「哪裡誇張了?這不是實話嗎?」
陳標腳指頭都扣緊了:「真的誇張了。我只是參与了洪都守城,不是領軍;我也沒有舌戰群儒,甚至沒和他們見面……啊,管理應天官學的其實是季山甫季先生,我就是個教書的。」
還是說你十分了解廖將軍,知道廖將軍會震驚地說不出話來,不會揭穿你?!
朱元璋滿臉嫌棄:「脾氣好?朱文正脾氣好?標兒你捫心自問,朱文正脾氣好在哪?」
朱元璋道:「你猜?」
楊憲疑惑:「主公帶你過來,難道沒告訴你他現在是陳國瑞,標少爺是他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