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陳迪從東大陸歸來

「我想,學,做紙,和墨。」陳東問道,「可以,用什麼換嗎?」
當陳迪到達東大陸的時候,全船被東大陸的部落人熱情接待,並且幫他們建造住處,送給他們食物。
他今年長時間待在南京,幾個陪伴他的妃嬪相繼有了身孕。
誰家的藏書能比得過皇帝?
朱元璋表示,當暴君真爽。
朱棣小小年紀已經有了未來永樂帝(雖然他這輩子不但當不了永樂帝,連燕王的頭銜都被人搶了)的氣魄,大聲道:「大哥!我給你打一頭熊回來!」
王褘做出一副「我想起來」(其實沒有想起來)的表情,道:「送!別忘記告訴他,這是我用頭髮和腳畫的!」
應該不會?
朱橚:「那老虎?」
朱元璋以後宮嬪妃不多,不需要進那麼多伺候的人為由,放出了一部分宮女,又停止往宮中進宦官。
現在季仁壽把官學都丟給了別人,自己一頭扎進各地軍營中。
有些孤本其實在華夏也存在,只是在某個高門大族的藏書樓中。
陳迪所做的事不是理所當然嗎?別人對你好,救了你的命,無私地教導你怎麼種新的糧食作物,陳迪自然也要對他們好啊。
經過這次官場大動蕩,朱元璋的耳根清凈了多少。
陳迪當然禮尚往來,也給了他們大明的農作物種子,和大明的絲綢陶瓷。
不過朱標沒睡著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擔憂弟弟,還因為有一隻三弟鬧了一宿。
「理學啊。」朱元璋臉色古怪,「季仁壽和朱升年紀大了,現在還到處亂跑。我看他們也別跑了,去北京讓標兒幫他們養老好了。」
朱元璋淡淡道:「標兒曾經說,孩子小時候就要教導。三歲看到老,三歲還養不好,就歪了。」
不愧是我們泱泱華夏,日月大明啊。這道德感就是不一樣。
朱樉離開家的時候,朱標會規定好書目和功課。朱樉回家后,朱標就會檢查功課。
只是以前,就算傳抄,能流傳到民間的書本也少。朱標直接不計成本地開動印刷機,用賣話本的價格賣孤本,民間不管看不看得懂,都願意買一些深奧的書回家充當門面。這讓高門大族對知識的壟斷越來越困難。
至於最大的問題,出航成本問題……朱標笑得溫柔又無力。長兄如父,自己會想辦法,一定能想出辦法。
朱標讓下人將王褘搬運去客房睡覺,看著王褘的左手字冷冷一笑,把這幅字收到了存放家書的盒子里。
何況弟弟們在朱標面前都是乖弟弟,偶爾心情不好,都會找正當途徑發泄。
據說只有強大的國家才能養得起職業軍隊,而職業軍隊的戰鬥力是普通軍隊無法比擬的。朱元璋拍著胸脯,認為大明必須是強大的國家。
葉琛被胡大海綁定后,繼任史官的王褘表示,他已經在《明太祖實錄》中大書特書了。
雖然他自己也會教,但一個時代的人有一個時代的智慧,能青史留名的大儒更是有其值得學習的地方。只要有條件,老師越多越好,這也是「兼聽則明」的體現。
到秋季的時候和圖書,朱元璋終於能帶著馬秀英去北京過年,順便把一眾老臣也帶去了。
已經出海許久的陳迪終於回來了。他居然帶回來了一船「東大陸」的人!
那位年輕的巫師十分聰明,很快就學會了用毛筆和紙張,每天手不離筆,每天都會記錄下一大堆東西。
王褘當即潑墨,雙手左右開弓,給朱標秀了一把雙手書。
何況現在有了蒸汽船,只要沿著海岸走,再備上足夠的救生船,又是整支船隊出航,危險其實很小,就算擱淺也能輕鬆得救。
朱樉只比朱標小一歲,體型比朱標壯一圈,已經有了一拳打死糟蹋田地的野豬,把野豬扛回來給大哥炫耀的經歷。
看著弟弟們都喜歡找刺|激,在一個地方閑不住,朱標想,大海雖然危險,但一定是最適合他們生活的地方。
比如去剿匪什麼的。
雖然大家語言不通,但大明幅員遼闊,不識字又鄉音不同的人太多,大家都習慣了比劃。
朱元璋道:「我看他們是一點都不想回鄉,就想到處亂跑。」
朱標:「……不許去!」
華夏自古「敝帚自珍」就是貶義詞。分享知識是文人們的美德。高門大族雖然都喜歡壟斷一些孤本充作門面,但有人把孤本拿出來給眾人傳抄,他們也只能酸溜溜拱手作揖說一聲高德。
馬秀英無奈:「行行行,你說了算。但也要老先生們同意,你可不能亂來。或許老先生們想回鄉?」
朱標佔領大都,直接把大都的書庫一屋子端了之後,那些高門大族已經痛苦了一次。
徐達笑道:「我就是突然感染了風寒,哪需要標兒給我調理?」
馬秀英心中嘆氣,有些可憐這幾個妹妹。
正準備致仕的李善長表示自己的拳頭癢了。
朱標基於這件事與「感恩節」起源的超高相似度而驚訝。除他之外,所有人都對陳迪所作所為沒有一點驚訝。
朱元璋震驚:「我家那幾個臭小子,乖?!」
他們還不敢公開說朱標不是。
朱標也把弟弟們交給王褘教導。
他去了一趟雲南,風光是風光,就是身子骨顛壞了,生了一場病,累不得。
全國各地都知道官場潛規則是個什麼東西。
朱標前腳剛勸完,後腳三弟朱棡扛著一頭野狗回來說吃狗肉,也是赤手空拳打的。
有孩子的胡順妃和沒孩子的胡貴妃都被朱元璋這一手嚇到,各個也比以前更加低調。
而未來如何,誰也不知道。
洪武皇帝還未開始編纂圖書大全,朱標已經先用印刷機讓孤本不再「孤」了,並聲稱這是洪武皇帝的命令,讓更多的百姓能讀到孤本。
她只能天天去馬秀英處請教怎麼教導孩子。雖然她有一個教養得不錯的女兒,女兒和兒子不一樣啊,何況還是別人的兒子。
因為大明人和當地人的長相有相似的地方,巫師又從部落神話中得知,當地人可能「自西方來」。他們猜測大明可能是部落神話中的「聖地」。
朱元璋看到後宮那些女人不開心,他就開心了,批改砍人腦袋奏摺的https://m.hetubook.com.com速度也更快了。
朱棡比朱樉小兩歲,今年十四虛歲,周歲只有十三。
玉米!紅薯!土豆!辣椒!西紅柿!
「陳」是跟著陳迪姓,「東」表示他從大明東方而來。這個名字看似簡單,對陳東而言,十分有意義。
嗷嗷嗷嗷!!!迪叔牛逼!!!
「好!」
他和朱升現在都認為,讓這些只知道聽命令殺戮的兵了解自己為何要打仗,等「退伍」后就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說不準還能成為大明的基石。
不知道是不是繼承了朱標的豪商基因(這也能繼承?),朱樉做生意也很有一套。他在高麗和戰亂的倭國結交了不少貴族友人,用廉價的東西換來了許多古籍和字畫,送給自家大哥。
這不就是感恩節的起源嗎?
洪武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已經在朱標的心中逐漸變成了朱國瑞那個諧星的形象,回不去了。
於是陳迪回來的時候,部落酋長讓自己的兒子和部落巫師的繼承人,帶著一群人一同回來,想看看兄弟口中的「大明」。
陳迪比劃著告訴他們,自己是來找新的糧食的時候,當地人非常慷慨地向他們分享種子和培育方法。
朱元璋半點沒有認為自己哪裡不對。他對這些一直陪伴著他的女人,心中的溫情總是不多的,是一個很典型的封建大男人。
朱標看著王褘的字,又看著親爹模仿的字,臉板不住,笑了。
王褘醉醺醺道:「陛下將來的廟號除了『太祖』還能是什麼?陛下有時候和我們說話的時候都自稱『俺明太祖』。」
老瘋子洪武大帝生出幾個小瘋子,很正常對吧?只有自己繼承了馬皇后的真善美基因,他和娘在這個家真是太難了。
李文忠欲言又止。
於是朱棡這個熊孩子就三天兩頭鬧騰,直到看到朱標出現了黑眼圈,才乖乖聽話。
在朱標的耳提面命下,弟弟們都很老實聽話,王褘直誇朱標的弟弟們都是乖學生。
他說要改革官場制度的時候,官員們幾乎一致通過,沒有和他唱反調的人。
朱元璋性子來了,馬秀英都勸不動,勸得動他的人遠在北京。
這樣幾個月過去,大明官場上下都換了一遍,朱標派去各地巡遊的戲曲社都到廣東唱戲了。
若不是看著二弟已經壯得能一拳打死野豬,朱標也不會讓才十五周歲的二弟去耽羅島。才十三歲的朱棡太小了,朱標怎麼也不同意三弟出門。
朱樉雖然去了耽羅島,但有了蒸汽船,往返很容易,他每個月都能回一趟家。
現在大明已經進入休養生息,可以逐漸對軍隊進行改革。
朱標當然喜歡。
當下的人只知道現在,大明官場殺了這麼多官員,居然能順利過渡,沒起多少漣漪。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喜歡編纂圖書大全,讓孤本得以流傳,是為文治的一部分。
王褘酒醒了之後,就完全忘記了醉酒後的事。
朱標板著臉。呵,是我爹那個鐵憨憨做得出來的事。
這「文治」難道不值得史書大書特書?
東大和圖書陸的人迅速換上了大明的衣冠,習慣了大明的生活。
最後他還在後宮讓人開墾,種桑種棉,讓妃嬪們除了上學,沒事就在宮裡種田織布。
朱標笑道:「你們帶來的糧食,已經足以交換了。」
這東大陸,當然就是朱標心心念念的「美洲大陸」!
之前陳迪帶著幾艘蒸汽船出海,說要去遠一點的地方。朱標還以為陳迪是要開闢西歐航道。誰知道,陳迪居然是往更東邊去了。
朱橚眯著眼笑,保證自己絕對不會去找大老虎打架。
鬧歸鬧,要是把大哥鬧病了,朱棡自己會把自己吊起來抽。
知道之後,朱標以前怎麼對待弟弟,現在仍舊怎麼對待弟弟。
朱樉開開心心坐船去了耽羅島,為廖永忠打下手。
朱標知道王褘這個弱點,才故意灌醉王褘。
他把自己帶來的珍寶都拿了出來。
他自詡能文能武,又立下了三人滅一國的戰功(王褘:我和燕雲、康茂才合力嘎嘎亂殺!),學生們都很喜歡這個厲害的老師。
當知道親爹是朱元璋后,朱標恍然大悟,親爹基因真的有問題。
他們都知道,文人們不會支持他們現在教授的一套。所以兵營中那些沒讀過書、書讀得很少,又對朱元璋非常忠誠的士兵們,成為他們最好的「弟子」。
朱元璋想起皇宮裡自己的庶子庶女,臉色不虞。
王褘寫完之後又叫又跳,把鞋一脫,腳指頭夾著毛筆畫了一幅山石。
朱標:「……也不要和野狗赤手空拳打架。」
朱樉相信,大哥一定會喜歡這份禮物。
王褘炫耀完之後,就去北京官學安了家。
他現在正在頭疼,要怎麼告訴朱標,他又多了一個庶弟。
於是郭寧妃剛歡喜沒多久,兒子就被朱元璋送給了孫貴妃養。
朱標將孤本印刷成冊,賣成了大白菜價,許多高門大族心裏都在滴血。
朱元璋原本想沿用元朝的「戶籍制度」,並將其嚴格制度化。
馬秀英笑道:「他們上學敢不乖,標兒一定會訓斥他們。」
但他家標兒罵了「洪武皇帝蠢」,他立刻就放棄了「兵戶制度」,改為民兵和兵役制度結合。等大明有錢了,就爭取往標兒所說的「軍隊職業化」轉變。
當地人非常高興。接待陳迪的部落酋長立刻和陳迪在部落神靈的見證下,由部落巫師主持儀式,成為了異性兄弟。
朱元璋在把郭寧妃的兒子送給孫貴妃養的時候,順帶查了查宮裡的花銷,越查臉越黑。
朱標知道弟弟們的性格有問題。就算是看似最安靜的貓兒弟弟朱橚,隨著年歲長大,也越來越顯示出陰著壞的彆扭個性。
朱元璋道:「有標兒在,北京就是比其他地方適合養老。」
王褘閑不住,一來北京就當起了官學老師。
馬秀英也露出思念的神色:「標兒現在正是長個頭的時候。聽說每個月衣服都會短一截。他早早做好了準備,把衣服往大的做,然後把長出來的袖口和褲腿縫好,身高長一截就放一截。」
不然呢?自己一手帶大的親弟弟,又不能丟了。
孫貴妃:「…和*圖*書…」其實並不想養這個孩子,但還是含淚養了。
朱標立刻端來筆墨紙硯:「來,寫一個,我拿去嘲笑景濂先生。」
這件事,在當時文章中,都被寫成老百姓們愚昧。
於是這群老百姓們蜂擁觀刑,文人們再多惋惜的詩句,都壓不過老百姓們罵貪官的聲音。
一直跟著他的老人們還好,新進的秀女和貢女們叫苦不迭。
王褘得意洋洋。不愧是喝醉酒的我,這字這畫真是神韻十足,一定能好好向師兄炫耀炫耀。
但朱元璋和徐達兩人都認為沒問題,李文忠也不好說話。
王褘撒開衣襟大笑:「哈哈哈,沒錯!我師兄左手寫的沒我好!」
這大概和朱元璋前些年培養了許多後備人才,現在正好能用了有關;也和朱元璋牢牢掌控著兵權有關。
靠著比劃,大明人很快就和這幾十個東大陸的人聊上了。
朱標捂著鼻子。
真是一幅韻味十足的一幅山石圖啊,真是太有味道了。
徐達感染了風寒,不是應該在更溫暖的南方過年嗎?舅舅你把徐達叫去北京過年,是想讓徐達再感染一次風寒嗎?
朱標一直認為,自家親爹基因有問題。
郭寧妃連病都不敢生,急忙養好身體,比以前更加節儉和乖順。
朱元璋得到王褘的信時,差點把早餐的肉粥噴出來。
馬秀英哭笑不得:「北京的氣候可不是養老的好地方。」
「你的身體怎麼突然變差了?趕緊去找標兒給你調理調理。」朱元璋很關心徐達的身體。
朱元璋擦了擦嘴:「這倒是。既然他們學得進去,乾脆讓宋濂他們也去輪流教教,減輕標兒的負擔。」
馬秀英哭笑不得。她確實喜歡種田織布,這是愛好。但不是人人都和她一樣啊。
不過一手狗爬字的臭爹現在居然模仿王叔叔的左手書,模仿出了七八成神韻,確實是牛。
孤本前腳到他手中,後腳就進印刷廠。
朱元璋道:「也不能什麼都讓標兒來教。」
這樣忙起來,後宮因進了許多新人而有些緊張的氣氛,又變得平和了。
朱標十分喜歡這個好學的年輕人,送給他啟蒙書本,讓朱棣和朱橚教導他學習大明的文字和官話。
「太祖是廟號,陛下還活著呢。」朱標一邊給王褘添酒,一邊道。
朱標把故意搗亂的朱橚按在懷裡,使勁揉搓朱橚的小臉蛋。
馬秀英雖然自己節儉,但也憐惜郭寧妃和其孩子,便由著郭寧妃。
郭寧妃先夭折了一個兒子,又得了一個兒子,現在寶貝得緊,什麼東西都要最好。
不知道是不是巫師繼承人真的有比較特殊的天賦,只一個月,這位年輕人就能磕磕絆絆說大明話,還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陳東」。
到達新大陸的時候遇到極端天氣,被當地人救下並熱情接待,這件事好耳熟啊。
但感恩節就留下了一個虛偽的節日,而大明的船長則和當地酋長結為兄弟,還帶著一船人來大明了?
朱標把王褘頭髮寫的字和腳畫的畫拿出來,問道:「你說要送給景濂先生。」
對此,朱標只是溫柔地笑道,「仲澤和-圖-書,不要和野豬赤手空拳打架」。
為了面子,爹真的很拼,也真的很厲害了。等父子二人坦誠相見時,他一定要好好誇誇爹。
馬秀英贊同道:「他們長大了,也該學一學理學的一些東西,才好和理學的人交流。雖然他們心裏不喜,還是得裝一裝。」
陳迪一直堅信朱標所說的「東大陸」的存在,朝著東邊一直前進,經歷了許多險情,終於到了東大陸。
生了一場病,錯過了在朝堂看好戲,捶胸頓足至今的徐達也被朱元璋帶上了。
朱標根本沒空生氣。他現在欣喜若狂。
高麗和倭國當了一個文明古國千余年的小弟,貴族手中存著不少祖上從華夏大地帶回來的書籍。
但朱元璋下令,她也只能手把手教導宮中女子種田織布。
朱標笑眯眯道:「好,我這就遣人送回去。」
現在他們教出來的最早的一批學生,已經卸掉盔甲,去各地當官了。
雖然小時候是個會禍害大哥書房的壞小子,但朱樉從小到大被大哥手把手教出了很好的學習習慣。他現在也十分上進,每次回來,功課都能超額完成。
寫完之後他還不盡興,把頭髮梳成了高馬尾,蘸墨又寫了一幅字。
眾所周知,朱元璋嘴中的「我家的臭小子」不包括標兒。
這群人都是部落中最會種地的人。
原本那些秀女貢女雖然知道自己生前不能當高位嬪妃,也是為了生下大明的皇子而爭寵的。
希望標兒不要生氣。
王褘鬧完酒瘋后,倒頭呼呼大睡。
看見弟弟們一個個閑不住的模樣,朱標最終決定讓弟弟們閑不住就出海,去釣魚執法當海盜,總比老去和什麼野豬野狗黑熊老虎打架強。
他們倆都很激動,希望事實能證明他們是正確的。
王褘摸摸腦袋:「我昨晚喝醉了?」
北京比南京氣候差,但這群人總覺得有朱標在的地方,生活就能過得好。所以朱元璋就讓王褘去北京養身體,養好身體再回南京。
老百姓們很少被皇帝告知官場的情況,所以他們都很相信自己得到的消息。
以前都是朱標離開弟弟們遠行,現在弟弟離開他這個大哥遠行,朱標一宿沒睡著。
馬秀英知道朱元璋想說什麼,笑道:「孩子還不會說話和走路的時候不記事。郭寧妃的兒子剛出生,現在好好哄著,等他兩三歲的時候,標兒都是太子了。」
朱元璋理直氣壯,我家皇后就喜歡種田織布,你們難道比我家皇后還嬌貴。
臭爹,你好面子,讓王叔叔這個大書法家給你代筆,還厚顏無恥自稱就是你寫的,牛啊。
現在她們都沒力氣爭了。
他們沒有文字,但部落巫師會傳承一種類似文字的特殊符號,記載他們想要傳承的故事。
朱標灌醉了王褘,趁著王褘撒酒瘋,問道:「子充先生,聽說你雙手都能書?」
「再過一兩個月,我們就能回家了。」朱元璋提起標兒,就忍不住想念,「標兒是不是又長高了?」
朱標驚訝地下巴都要掉了。
朱樉才十五周歲,正是該學習的時候。就算去了軍營,讀書也不能鬆懈。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