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展望未來·日常二三事(二)

咳,戰勝王保保確實可能是朱標的功勞。
不過也不怪他們。封建王朝就是這樣,頭一兩代的君王權力很大,個人天賦一般也比較出眾,很容易力壓國內的反對聲音,做出些成績。後來的繼承者就要困於層層權力旋渦中周旋束手束腳。這才有「守業更比創業難」的說法。
國外史書太過離奇就罷了,讓史學家絕望的是,民間野史更離奇。
墓門上有龍鳳呈祥,飛禽走獸,花鳥祥雲,以及十二個龍飛鳳舞的大字。
「水泥板,後面空,隨便砸,別心疼!」
那麼老百姓家中的「野史」寫了啥?
記者還在那裡滿臉不敢置信,全世界觀看直播的網路上,評論都已經炸了。
張教授笑道:「是這樣沒錯。「
后明和前明沒辦法比,勉強能稱得上盛世的統治時間也只有不到二十年。
明高宗後期腦子一抽,瘋狂想要超越祖父,於是好大喜功,連年征戰,給國內百姓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導致了明朝農民起義復起。
記者介紹完前情提要,挖掘器械已經清掃完塌方的碎石,準備打開墓門。
「你根本不是大明的繼承人,你不是!大明已經亡了,已經亡了!」
明世祖救出被關押的少年「先帝」,那位被剝奪了帝號的少年「先帝」原本將玉璽給了明世祖,並承認明世祖的正統繼承權。
但其他國家的史書……怎麼說呢,他們記載歷史的時候不太嚴禁,寫明太宗的時候就像是寫神話似的。
歷史學家們露出疲憊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所有考古學家全部當場獃滯。
於是研究清太宗的史學家們常常自黑,他們應該先去讀個生物學位,才能論證明太宗能不能在掛鼻涕的時候就去當商人賺https://www.hetubook.com.com錢養朱元璋打天下。
他居然大量刪改明太|祖和明太宗的記錄。後世所存的明實錄中,關於這兩位皇帝的記錄少之又少。特別是明太宗,記錄基本被刪改得面目全非。
雖然後明刪改的史書中,這一戰是其他幾個將領的功勞。但根據史學家查驗,那幾個將領戰後都沒有封爵,只是得了些賞賜。當時北京城有資格統帥大軍出征的,只有朱標。
他不敢置信地問現場主持考古挖掘的負責人、明史專家張教授:「張教授,你確定咱們沒挖錯地。」
但後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被史學家稱為「明廢帝」的少年,持劍刺殺明世祖,並在被明世祖斬落時喋血泣鳴。
后明那個自掛歪脖子樹的皇帝也在這一點上,為自己贏得了新政府的尊重和厚葬。
「你是數典忘祖!」
這兩個熱搜,上了國內外所有社交軟體。
考古學家湊近墓門,戴著勞保手套,用小刷子輕柔地刷去水泥墓門上的塵土,讓墓門上的花紋重新顯示。
一個考古專家過來道:「我們剛剛已經遠程連線後方,之前發現的『歡迎來挖』等字的字跡,和明太宗所存不多的墨寶鑒定結果終於出來。之前發現的字,確實是明太宗親筆所書。」
記者露出了痴傻的表情:「所以說,洪文皇
明高宗鎮壓了農民起義之後,明太|祖和明太宗打造的明初君民和諧的盛世,就朝著普通封建王朝統治一路滑落。之後大明就和其他封建王朝的興衰規律一致,沒了讓史學家津津樂道的特殊性。
於是,朱元璋瞞著朱標十九年,直到朱標弱冠(虛歲),朱標才知道自己是太子。
朱標天和圖書生異象,相師言,此子生而知之,貴不可言,恐老天收之,需隱姓埋名,遮掩天機至弱冠之年方可歸位。待此子歸位,定能保老朱家萬世永昌。
另外插一句,昭武皇后並非謚號,而是封號。
網上和朱國瑞家都在吵吵鬧鬧的時候,考古現場正有條不紊的推動著進度。
百姓萬歲。」
后明被推翻,新的華國建立之後,各行各業的百姓都從家裡拿出古老藏書,捐獻給國家圖書館和文物局,並聯名希望重修前明史,就按照老百姓家的「野史」來修。
「你是大明的罪人!」
洪都不是燕王朱文正、岐陽王李文忠和黔寧王朱文英守的嗎?攻取大都不是中山王徐達的功勞嗎?戰勝王保保難道不是……
朱元璋年號洪武,朱標年號洪文,父子倆共同締造了大明的文武盛世。
考古學家們拿著儀器,戴著氧氣面罩已經準備妥當。只要墓門一開,他們看到有可能會受損傷的文物,立刻就會把文物塞進保管箱保護起來,盡全力不會損傷任何一件文物。
他堅持不讓抵禦侵略的軍隊回來,並拒絕外逃組建流亡政府,並下達了最後一道旨意。
朱元璋也當了二十年的「陳國瑞」,並且在開國之初因為和中山王開玩笑,要把中山王擠出開國功勞榜單前三,於是封「陳國瑞為開國第一功臣」,並賜名為「朱國瑞」。
#我的墓歡迎來挖#
……
不過後世人倒是對明高宗頗有好感。
此刻,需要吐槽後期瘋癲自焚大喊「我沒錯,朕沒錯」的明世祖一萬次。
明朝是華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明朝分了前後期,稱前後明,也有研究歷史的人也將其分成兩個王朝,不過這就和兩周兩漢和兩晉的劃https://www.hetubook.com.com分一樣,並未成為主流。
明高宗之後,大明就進入了較為黑暗的中後期。
有許多證據證明這一點,史學家當然就確定這件事是真事。
前明通知三百余年,印刷機早就發明出來。就算明世祖再怎麼想要刪改明太宗的過往,甚至連明太宗的將軍皇后的事迹都刪得一乾二淨,只留下了民間抹黑的言論,但百姓家中仍舊存著不少歌頌明太宗和昭武皇后的書籍。
為什麼明太宗他老人家的野史和國外史書記載都如此玄幻?你讓我們怎麼研究?
記者哭笑不得:「張教授,這後面真的是墓葬,而不是洪武洪文皇帝父子倆給盜墓賊埋的炸|葯?」
記者:「啊?!」
比如明太宗一歲開始為朱元璋賺錢養家,三歲通讀諸子百家開始著書立說,五歲成為朝中眾位勛貴老師,還在換牙的時候就守衛洪都、攻取大都、戰勝王保保……
之後因為大明開國之初四位皇帝,給了華夏百姓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的平靜生活,如西漢敗落時一樣,百姓的呼聲讓一位大明宗室重新奪回了王位,仍舊定都南京,稱明世祖。
王朝後期,皇帝必定短命。幾個在位加起來不過一年的幼年皇帝登基又退位后,華夏大地陷入一片戰火紛飛。
考古學家用激動到顫抖的聲音讀出這十二個字,表情瞬間獃滯。
明高宗腦子一抽,非要想個法子超越爺爺,還給自己擬定了「聖宗」的稱號。雖然這舉動為前明挖掘了墓坑,後世華國人還是需要感謝他。
「民間野史傳聞,明太|祖為擔心兒子的墓葬太過簡陋,成了太上皇后第一件事就是為兒子修墓。明太宗許多字跡都是明太|祖親手所寫。」
#我兒子的和-圖-書墓隨便砸#
而且后明的軍隊到王朝覆滅的最後一刻,仍舊堅持了前明軍隊的思想,「保國家大,保王朝小」。所以當后明被新的人民軍隊推翻的時候,前明軍隊還在邊境和外海抵禦外國列強趁機入侵,並未回國參与平亂。
明太宗朱標是前明第二個皇帝,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嫡長子。
總的來說,明仁宗和明高宗縱觀歷史長河中,也算得上是有能耐有政績的明君,只是明太|祖和明太宗過分逆天,趁得他們略遜一籌。
墓門如同史料中所記載的那樣,明太宗提倡薄葬,他的墓基本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沒有什麼「純天然無污染」的高檔玉石木頭材料,甚至墓門上面的花紋大概都是水泥未乾的時候畫上去,連色彩都沒有,十分敷衍。
「這確實是明太|祖的親筆題字,是朱元璋的字跡,沒錯!」
帝寫『歡迎來挖』,洪武皇帝寫『隨便砸』?!」
「先祖,兒孫對不起你們,對不起你們啊!」
感謝史學家,連這個都敢記錄。雖然他寫成了「民間荒謬傳聞」。
大明前兩位皇后都有封號,朱元璋的皇后馬秀英封號為「仁文」,謚號「孝慈」。
還好后明雖然內治差,但外戰強。
後世史學家研究明太宗的時候十分痛苦,還得去看與明太宗在關係密切的其他國家史書中的記載。
世界上無數洪武洪文皇帝的真愛粉們,都在絞盡腦汁給他們心中逼格超高的神仙父子二人找借口,以挽回他們碎了一地的清高神仙人設。
「治世」比「盛世」略遜一籌,可見史學家們對明仁宗和明高宗父子二人的統治略有些遺憾。
之後明世祖的所作所為,也證明他確實做了虧心事。
張教授幽幽道:「這個……我們和圖書確實考慮過。所以在初期探查的時候,我們專門探查了這一點。放心,後面沒有炸|葯。根據聲波檢測,這後面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墓室。」
張教授用戴著勞保手套的手指輕輕觸碰墓門上龍飛鳳舞的大字,喜不自禁。
「大明已亡,王朝已滅,請勿再立皇帝。
「你不能違背太|祖太宗對子孫的訓令!」
許多官員在此事件后辭官,也悄悄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下了這件事。有些人還將這件事的記錄藏在了自己的墓中。
「不能燒掉祖宗的訓令!我會詛咒你!你所有的先祖都會詛咒你!」
在後明滅亡之後,明軍回國還接受了新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經過了從大明初期的傳統勞動改造和教育后,很快就成為社會|主義新華國的新軍隊。
然後明廢帝掙脫被嚇呆的侍衛的手,一頭撞死在玉階上,血漿濺了明世祖一身。
整活失敗的記者繼續介紹現場和明太宗故事梗概,以告訴連明太宗都不知道是誰的真·歷史小白觀眾,明太宗這個人在華國歷史中的一些故事,可考古明太宗所遇到的困境。
記者也呆了。
後世人不知道當世百姓的苦,只享受了先人留下的遺澤——後世現代華國的疆土是明高宗定下,特別是中原王朝在新疆和西藏設立了行省,推行了屯田和分田,打擊極端宗教勢力,第一次將新|疆和西|藏完全納入中央管轄。
其實朱標的兒子,明仁宗朱雄英也延續了盛世。不過大概因為「文武盛世」和「文武大帝」太有名,所以無論現代古代的史學家,都把明仁宗「踢」了出去,和其兒子明高宗組合成了一個「治世」。
世界任何國家的考古學家都要學華文,所以這十二個字在場的考古學家門都認識。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