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皺眉,他不是不想將繼續誘敵深入的戰術,只是他實在是本錢太少了一點,而今已經放棄了半個山東了,繼續放棄下去,難道退到京師嗎?
在北上與清廷貿易之上,李成棟可以大大的咬上一嘴,所分的份額是最大的。如此一來,與清軍之間的聯繫也越加緊密起來。
總之,他將這一股輿論推上了高潮。
而今的北方,底層百姓的生存也很艱難,甚至可以說這種民生上的艱難,也造成了遍地烽火的原因之一。
但是他這樣的居舉動,讓多爾袞大為惱怒。
這樣的情況下,陝西清軍也不得不留下來不少士卒固守洛陽。剩下的才能東進。
如此一來,徐州幾乎成為了李成棟的獨立王國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多爾袞想與夏朝長久的對峙,也是不可能的。
而消息傳到南方之後。士林先是失聲,然後又起了不知道多少稱讚羅玉龍的話,一時間似乎天下人都知道羅玉龍是定鼎之君,能使得天下重歸一統,聲望之隆,不管是福臨,還是李自成都無法與之相比。
除卻這一件事情之外,還有一些事情,讓羅玉龍煩惱。
北地的糧食產量本就不如南邊。更不要說和*圖*書久亂之中,糧食生產可不是一日兩日之內就能彌補的。不管是人口,還是土地,乃至水利方面與南方的差距,讓北方的糧食生產進一步衰落。
這一件事情,卻也怪不得高士衡。高士衡所部本就是偏師,面對陝西清軍打不過也是正常,高士衡很明白,如果在繼續下去,這一場洛陽之戰,襄陽鎮的損失就太大了。
羅玉龍按住腳步,不再向前進攻,從這個角度來看,未必不是對的。
如果不是南北之間的糧食價格不平衡,也不會糧食成為運河之上走私最多的商品。而如今的戰事,將大半個山東省,還有清軍佔據的小半個河南,還有直隸境內的一些地方,都卷了進去。
「洪先生,南朝皇帝還有幾分氣度,他如此步步為營的話。」多爾袞說道:「我們豈不是沒有機會?」
只是李成棟怕什麼來什麼?
多爾袞終究不是皇帝。
清軍雖然撤退了,但是清軍在撤退的時候,將所有的船閘,所有的維護運河上的人手,全部給帶走了,帶不走的也都殺掉了。這數百里運河,根本不能通行,甚至也因為船閘的問題,有一些地方,還鬧出起了水災,總之是www.hetubook•com.com一塌糊塗。
不維護運河的話,根本不可能繼續前進。
洪承疇見了多爾袞如此,連忙說道:「臣以為有一顆棋子該動一動了。」
大夏在南方數年,雖然根基還有些淺薄,但是最基本的人才儲備,還是有的,這樣一來,剛剛佔領的各地,頓時大為安定了。
可以說這個共同意志,要比滿清統一天下的意志要強烈的多了,縱然是多爾袞,也不敢輕易讓夏軍威脅北京,可以說北京是多爾袞的最後的底線。不要說放棄北京了,即便是讓北京不穩,都是多爾袞不能接受的。
特殊在,他距離淮安畢竟遠,距離鳳陽也不是太近的,對高傑來說,幾乎是一塊飛地,如果不是當初高傑打敗了袁時中,徐州一地,還要為袁時中所管轄。
羅玉龍不得不命令不能貿然進軍,將戰線穩定下來了。
李成棟是寧夏人,但是在這個時代也算得上陝西人,當初也是起義之後投降明朝的,然後長期在高傑麾下。也是高傑的心腹大將,但是人總是會變的,李成棟就是這樣的。
不管那一路,不管那一方向,都是報捷,報捷。一時間羅玉龍就有一種錯覺,就和*圖*書是大局以定了。
「請攝政王放心,事情決計到不了這個地步。」洪承疇說道:「攝政王只需示敵以弱,夏朝皇帝年輕氣盛,又如何會不上勾?」
大清定都北京之後,八旗老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不想回到遼東了。
「攝政王無須擔心。」洪承疇輕輕順著鬍子說道:「南朝皇帝雖然不是開國之君,卻也是守成之主,絕非易與之輩。如果那麼容易就中了圈套,臣還以為其中有詐。」
一時間,南京所有人都忘記了,大夏入主南京還不足十年。他們之前還是大明的子民。而今都將自己當成了大夏的子民。
而徐州在大夏的地位特殊。
多爾袞聽了洪承疇的話,說道:「你的意思是李成棟。」
有些事情似乎一開始,就無法停留下來。
多鐸能順利南下黃河,其中未必沒有李成棟的緣故。
這種國力上的比拼,北方的確比不過南邊了,這不是一日兩日,而是數百年來經濟發展的結果。
徐州之戰中,李成棟鎮守徐州城,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得了一個徐州鎮守的官職。
清軍的撤退,反應在羅玉龍這邊,就是連綿不斷的捷報。
洪承疇說道:「正是,臣這一段時間一
和_圖_書直在做這一件事情,以臣之見李成棟已經動心了。」
高傑回京之後,張應元到任,對高傑的舊部,先以安撫為要,後來又鬧出矛盾,但是不管怎麼弄,大抵都是淮安那邊的事情,幾乎不牽連到徐州。
袁時中是河南人,對河南地方熟悉,又是一員宿將,資歷也夠。於是乎袁時中得令之後,立即西進牽制住陝西清軍。
高士衡從洛陽城下撤兵了。
並從中樞招來一批官員,分配到新佔領的地方為官。
錢謙益是反對北伐之中的一員,在阮大鋮下台之後,錢謙益立即改變的態度,但也沒有支持,而是保持沉默。不過,見羅玉龍北伐有大勝的希望。不管是為了彌補他在羅玉龍心中的地位,還是他作為丞相的安定人心的任務。
不過,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壞處的。
就李成棟來言,他為必希望北伐,來打破南北雙方平衡。因為如此一來,這一年幾十萬兩的生意,可就沒有了。
甚至有人拿羅玉龍與柴榮相比。
不過羅玉龍歡喜,歸歡喜,但是並非沒有壞消息的。
北方的糧荒,一直在控制,從來沒有被消弭掉。
李成棟與滿清交集,開端就在運河之上的走私。李成棟作為高傑得
和圖書用的將領,甚至在高傑心中的地位,與外甥李本深同列,就可以看出李成棟的本事遠遠比李本深強多了。
後面無數聲音傳到前線,羅玉龍還有一些把持的住,但是對很多將領來說,都有一絲飄飄然的感覺了。再加上羅玉龍在賞賜之上,從來是極其大方的。故而全軍上下,一時間有些一些鬆懈。
羅玉龍御駕親征。北上走私,瞬間被截斷,李成棟甚至聽說羅玉龍已經知道這一件事情,現在不沒有查辦,不過是以大局為重,等秋後算賬而已。李成棟聽了這個風聲,心中更是惶恐之極。
羅玉龍需要選一人去防禦河南方向。羅玉龍沒有多想,就選中袁時中。
羅玉龍還是有一點自制力的,知道滿清主力損失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畢竟夏軍處於進攻之中,即便有大量火炮在,傷亡也免不了。
「但是這樣對峙下來。」多爾袞說道:「這也不是辦法?持續下去,恐怕軍糧不繼。」
多爾袞說言,絕非虛言。
甚至可以說李成棟也算是高傑軍中一派的領袖。
高士衡雖然撤退了,但是並沒有撤多遠,就在汝州,時刻威脅洛陽城。
當然了,這麼多讚譽,有些不大正常,這幕後的總推手,就是錢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