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威震江南
第二百二十二章 手持金旨話封神

太乙天尊抬手指了指張牧之,然後接著解釋:「勾陳大帝雖明悟大道,也能運轉元神演算過去未來,卻還做不到洞悉一切變數的地步。」
「自錢塘龍君被殺之後,其麾下大小屬神確實都有更進一步,成為正神的心思,其中呼聲最高的是兩位潮神。」
「我雖有慈悲之心,能開闢此界救度群生,但真到了那天地重歸混沌之時,我縱有無量神通法力卻也無法可想,只能坐看眾生遭劫而已。」
「我道家原有六御之說,如今卻只說四御,將昊天上帝,青華大帝摘了出去,可見這兩位之道行法力已經超過其他四位了。」
玉羅剎躬身領命,帶著黃白二童子和吳天祿退出正殿,過了會兒西湖老龍走了進來。
腳下是皚皚雲霧隨清風流轉,前方十余裡外有一座懸浮的高大門樓牌坊。
「若此方天地大道沒有運轉到盡頭,即使再行開天闢地之事,也只不過是多了一層天界而已。」
青袍仙官連忙擺手解釋:「不不不!真君誤會了,並非是給您下旨!這是冊封下界水神的旨意,水德星君只是吩咐小仙將旨意交給真君而已。」
「既然道路不同,大家只各行己道便是,何苦非要徹底絕了別家之路,強拖三界億萬生靈下水?」
太乙救苦天尊蓮花旁簇擁的九隻哈巴狗兒大的小獅子同時吼叫一聲,化為九道青光合在一處,變成了一隻高大威猛的九頭青獅。
「你這小道士說的不錯!我同你解釋這許多,也是這個意思。」
「天庭水府這是何意?莫非知曉了我在太湖中顯露神通法力之事,這是示好來了?」
張牧之睜開眼睛后從龍椅上站起來,徐徐走下台階朝玉羅剎吩咐:「你帶著他們幾個在這水府中玩一會兒,順便去將老龍君叫來,就說我有事要問。」
張牧之心中動念,剛欲駕雲朝前飛去,就見南天門內走出一個仙官,帶著兩名銀甲天兵躬身朝增長天王稟告幾句,然後就飛了出來。
門樓玉柱金瓦,白玉為階,上下皆籠罩在道道祥雲瑞彩之中,門戶正上方懸著紅底金漆匾額,上書「南天門」幾個大字。
西湖老龍想了想,開口答道:「我這西湖和錢塘江雖不相通,但西湖之水卻出自錢塘,此事老龍確實知道一些。」
「待新的天地開闢之後,再將此方世界殘留的眾生引渡到新天地中去,這也是另一種慈悲之舉。」
「須知天衍四九,尚留一線與人爭,而這天地的一線生機就是那變數,這變數不在過去,不在現在,而在未來。」
西湖老龍就是個只想關起門來過日子的宅男,胸無大志,和圖書也沒什麼機巧心思,自然猜不透上界水德星君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
「比如現在天有三十六層,再開一層也只是多了些生靈存活的空間,天地湮滅之時一樣隨之崩壞,並沒什麼用處。」
張牧之點了點頭:「多謝天尊開示,那勾陳上宮大帝他們又是如何打算的?不如天尊也和我大致解說一二,如此弟子日後行事也好有個章程。」
「我畢竟只是元始天王之九陽精氣化生而成,不似元始天王能照見過去未來諸般迷障,把握那大道運轉的唯一之理。」
「你倒還算機靈,曉得問上一問,沒有貿然把勾陳上帝視作對頭,也罷,今日正好無事,我便與你多說幾句。」
「勾陳上帝統攝天地人三才,他對這天地劫數的感覺要比別的仙神敏銳的多。」
「我讓元聖兒馱他一程,也算盡了道友之誼,下次他若再來,你等莫要自持法力神通對他不敬。」
青玄童子連忙道:「天尊放心,弟子謹記。」九頭青獅也點了點頭,低吼一聲算是答應。
青袍仙官連忙答應:「真君放心,小仙一定把話帶到。」
西湖水府靈境之中,一道金光從天空垂落下來,飛入正殿回歸張牧之肉身之內。
「勾陳上帝覺得與其大家坐在這裏慢慢等待劫數降臨,反不如迎難之上,加速末法之劫的來臨,然後趁末法之後天地未完全崩壞之前行開天闢地之事。」
增長天王聽到動靜后朝這邊看了一眼,隨後就轉過頭去不再關注此處。
無奈之下張老相公便跳入江中,以自家魂魄沖入潮水之間,才勉強發動神法使潮水退去,宋高宗感激其救命之恩,便封他為「海潮王」,即潮神。
這話傳入吳王夫差耳朵里,夫差大怒,遂下旨將伍子胥屍身裝入馬皮袋子內,然後拋入錢塘江中。
太乙救苦天尊聽了這話不由大笑,片刻后才道:「你要讓我幫你做的事情我已做了,你要問的我也說了,你這就離去吧。」
然而夫差並未採納伍子胥滅亡越國的建議,只是將越國視為吳國之藩屬,後來更是把俘獲的越王勾踐夫婦放回故國。
「所謂諸法滅盡的末法之劫只是這個過程的一環,末法之後的天地湮滅之難才是真正的大劫。」
至吳王病亡,新王夫差繼位,伍子胥又輔佐夫差攻打越國而大獲全勝。
張牧之點了點頭:「過幾日便是八月十八,正是每年錢塘江漲潮之日,我便去見一見這兩個潮神,看看誰能擔任這錢塘江水神之職。」
「我道家說元亨利貞,佛家說成住壞空,言雖有差,理卻相通,都是指天地從開闢到www.hetubook.com.com湮滅這一過程。」
「我行慈悲之道救度三界十方無量眾生,這小道士行事看似跳脫,心中那慈悲念頭卻要勝過三界諸多仙神,故而可為我的道友。」
不料太乙救苦天尊卻擺了擺手,止住張牧之的詢問:「我所能見到的,只是未來的幾種可能而已,此時就算講給你聽也沒什麼意義。」
「既有劫數,大家正該合力渡劫才是,為何還有如勾陳大帝那等大神似乎是要推動末法劫數儘快降臨的意思?」
張牧之思索片刻,老覺得事情不會那麼簡單,可是又沒發現有什麼不對之處,於是就將旨意收入袖子里:
「我這經文能平復劫氣,令幽冥眾生生出向善之心,不拘是地獄餓鬼,還是血海魔物都能度化,正可助你平復劫氣,消弭血海之患。」
仙官說著將卷好的旨意和金印雙手捧過來遞給張牧之:「錢塘君因作惡被真君煉殺后,這錢塘江水神之職就空缺了下來。」
「不過他兩個雖然是人道朝廷所封,但並未正位錢塘主神,倒也能接小天師的敕封旨意。」
天尊說著伸手虛畫,點點靈光在空中呈現出一個圓環:「大道輪轉便如此圓環,周而復始,亘古如一,卻沒有一環未盡,再起一環的道理。」
西湖老龍笑著解釋:「說來也很有意思,這兩個潮神都不是水中精怪出身,而是人族英魂得了民望受封。」
張牧之見這老龍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只好問道:「錢塘君那孽龍被我煉殺之後,這兩年有哪個神祇或水族精怪動過這錢塘水神的心思嗎?」
「不過到了元始天王那等境界,卻也不會再糾結這天地生滅之事了,我就算送你去見他,他也未必會搭理你。」
張牧之想到此處,又忍不住詢問:「天尊神通無量,想必能洞悉過去未來,不知我所行之道,和勾陳上帝所行之道……」
張牧之點了點頭,也沒有了進南天門裡閑逛的心思,將陽神散開化作一道金光往下界杭州西湖飛去。
太乙救苦天尊倒也沒計較張牧之的喋喋不休,只待他說完后才開口溫聲解釋:
青袍仙官似乎已經不記得幾日前的事了,只滿臉笑意地恭敬行禮:「小仙見過真君!天庭水府有旨意要交給真君,不想在這裏正好遇見您了……」
青華長樂世界,妙嚴宮蓮池之上,張牧之將太乙救苦天尊傳授的經文默默記在心裏。
「你來自五百年後,這『變數』正落在你身上,正因如此,上界諸神也不好過多指點與你,免得影響你這『變數』的運轉。」
「而這錢塘江上另一位潮神叫張老www.hetubook.com.com相公,原是在江上撐船的一個船夫。」
太乙救苦天尊垂下手拍了拍座下九色蓮花,那九頭青獅便溫順的俯卧下來,只聽天尊笑著朝青玄童子解釋:
「弟子自被各位祖師施法接引至此世以來,心中便有一種緊迫之感,告誡自己要努力修行,要承負天命力挽劫數……」
張牧之接過之後先將金印收好,然後打開旨意一看,果然是敕封錢塘水神的法旨,只是書寫名字之處卻是一片空白。
後來吳王夫差繼續四面征討,終成一代梟雄霸主,卻未留意眼皮底下的越國正一步一步壯大實力。
二人分主賓坐定,張牧之將水府讓自己冊封錢塘君水神之事大致說了。
太乙救苦天尊又道:「天庭水府的傳旨仙官要見你,你這便去吧!」說著伸出手指朝張牧之一點。
張牧之連忙道:「我這點微末道行,哪裡敢奢求得見元始天王,今日能得天尊指點已經是累世修來的福分了。」
「而你身上所承負的天命,便是藉助挽回末法劫數的契機,將天地湮滅之劫延後。」
「而張老相公雖有皇帝旨意加封,卻是個江山傾覆在即的皇帝,算不得人道真龍天子。」
天尊伸手撫摸了一下蓮台旁的一隻小獅子,輕笑道:「你有何不解之處,但說無妨。」
張牧之修鍊到現在的境界,這是第一次面對太乙救苦天尊這等站在三界最頂端的神聖,故而才要趁機把長久以來壓在心底的疑問徹底問個明白。
張牧之眉頭一皺:「貧道如今職銜掛在雷部之中,可不歸天庭水府統屬,水德星君緣何給我下旨?」
天尊又道:「其實不止眾生有劫,這天地亦有生滅之劫。」
張牧之在五色蓮花上站起來躬身:「正要向天尊告辭。」
太乙救苦天尊耐心開示:「天地大劫將至,三界之中災劫之氣日盛,那幽冥血海中的魔物乃劫氣化生,你縱有法力能將它重創,一時之間亦難殺死。」
「同理,勾陳上帝也不知曉自家所行之道是否走得通,他才會容忍你這小道士幾次三番壞他的顏面。」
張老相公跳江之後,屍身從江北漂到江南,臉色也由白轉紅,再轉黑,所以其塑像臉面有紅有黑……
張牧之聽到此處,只覺心中猛地一沉,忍不住詢問:「敢問天尊,這……劫數如此之大,真的有辦法靠人力拖延嗎?」
「你不必有什麼壓力,也無需想太多,行事但憑本心便好,成與不成到時自知。」
太乙救苦天尊笑道:「正因還未知曉那最終的結局,你才會用盡全力去做事,如此才有可能成功。」
伍子胥就此事再三覲見和圖書,屢屢當面頂撞夫差,引得夫差不快。
「正如面對滔天巨浪,張道陵等一干仙人站得遠些,覺得劫數尚可補救,而勾陳上帝直面洪流,自然覺得將希望寄托在你這個小道士身上勝算不大。」
「這兩位潮神,伍子胥是被百姓願力封為潮神,一直未得真龍天子下旨敕封。」
伍子胥臨死之際曾對門客道:「我死之後,可將我的眼睛懸與城門之上,看那越國如何亡吳!」
「水德星君說真君既有意要節制天下水神,這誰做錢塘君之神便由真君決斷,這是冊封的旨意和金印,真君一看便知。」
「可這劫數究竟由何而來?天、地、人三界高真上聖眾多,緣何將這度過劫數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
「天尊怎地把我送到南天門來了……對了,我依稀聽見是天庭水府的仙官要見我?不若我再去天宮看看?」
錢塘江大潮天下之名,故而特設「潮神」之位,這也是天下江河湖泊中獨一份兒的。
匾額下依稀可見手持慧劍的增長天王,正帶著眾多金甲天將守衛門戶,透過門戶隱約可見層層天宮巍峨氣派。
於是老龍君就開始言說兩位潮神的出身來歷:「這錢塘江上,第一位潮神乃是伍子胥……」
「水德星君還說了,這江河湖泊之中除了人道朝廷冊封的水神之外,真君但凡要提拔哪個或罷黜哪個,直接寫個帖子就行,天庭水府無有不允。」
這九頭青獅又稱「九靈元聖」,獅吼聲能上通三聖,下徹九泉,正是太乙救苦天尊聞名三界的坐騎。
張牧之在蓮花上躬身朝天尊道謝,隨後又遲疑道:「既然說到這天地劫數,弟子心中有些疑惑,不知該不該開口詢問……」
船至江中恰逢漲潮,大水鋪天蓋地而來,因事涉人間王朝氣運更迭之事,張老相公指潮回潮神法屢試不靈。
青袍仙官見張牧之看完了法旨之後,又拱了拱手笑著開口:
幾個小仙連忙來到張牧之面前,為首者正是上次去玄武湖傳旨的青袍仙官。
張牧之還是有些不明白:「勾陳上帝要請元始天王開天闢地,那儘管去做就是了,又何必非要加速此界末法?」
「故而這兩位潮神雖然都被百姓承認,但其實神位都不算正統,他兩個誰也不服誰,一直爭個沒完。」
張牧之由衷贊道:「所以天尊才持慈悲之心,施無量法力劈此青華長樂世界,引渡眾生之中那些純善之輩免遭劫數。」
吳國百姓感念伍子胥之德,同情其悲憤而死的境遇,遂在錢塘江邊立廟祭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既然水德星君如此信任貧道,那貧道便不再推辭了,替我向星君問m.hetubook.com.com好!」
後來吳王夫差更是聽信讒言賜劍令伍子胥自刎而亡。
「同樣面對天地湮滅之劫,有的仙神如你家祖宗張道陵一樣寄希望于靠『變數』來渡劫,自然也會有仙神覺得這一線生機太過渺茫,費盡辛苦也難以成功。」
這時那站在蓮池邊緣的青玄童子踏著荷葉一步步來到太乙救苦天尊面前:「天尊似乎格外看中這個靈威弘道真君?居然讓青獅馱他進來。」
後來歷朝歷代,錢塘江兩岸多有見伍子胥乘白車駿馬隨流其波,依潮來往,故稱伍子胥為「潮神」。
也就是說張牧之將那裡寫上哪個水族精怪或者人族英魂的名字,那便能名正言順的冊封對方為錢塘江之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同樣這天地萬物之歸處,最終便落在這個『一』上。」
「前方可是天庭水府的傳旨仙官?」張牧之依稀覺得那仙官有些眼熟,於是開口叫道。
太乙救苦天尊的道行早已超脫于天地之外,能坐看宇宙之生滅,才能將這等開天闢地之事解說的如此淺顯易懂。
張老頭雖為船夫,卻一生屎尿不落江,於是修得了「指潮回潮」的神法,但凡有潮水為害時,他只要指點潮頭,潮頭即退。
張牧之點頭:「總之就是不必相互算計,各憑手段做自己的事情就是了!」
後來宋高宗趙構被金兵追擊,倉惶渡錢塘江逃命,乘坐的正是張老相公的船隻。
「若你有本事讓勾陳上帝覺得你的路贏面更多些,勾陳上帝也會反過來助你。」
「弟子也知曉到了天尊、大帝那等境界,所言所行不可以善惡而論,唯道不同而已。」
春秋戰國之時,伍子胥原是楚國人,其父伍奢因直諫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逃奔至吳國,借吳國力量破楚。
太乙救苦天尊微微一笑:「你先不要泄氣,若事情真無一絲一毫機會,道祖怎會助張道陵等一干大羅天仙將你接引到此?」
修為境界不到,所見,所思,所悟皆有不同,太乙救苦天尊沉默了片刻,心中思索如何能讓這小道士明白其中玄妙:
五色蓮花上一道金光閃過,張牧之已經不見了蹤影。
「這兩位潮神都是什麼來歷?平日里風評如何?」
「自開天闢地以來,大道輪轉孕育群生,這眾生之中除了極少數能得成正果之外,剩餘億兆生靈都難脫生老病死之劫。」
「天外混沌應該無邊無際才是,難道容不下兩方世界同時存在?」
且說張牧之向太乙救苦天尊道別後剛欲離去,突然覺得眼前一花,再回神時發現自己正懸浮在高空之中。
但這潮神居然有不止一位,張牧之倒是第一次聽說。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