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牧之也笑著點頭:「大慧真人所言甚是,正要大衍真人看得見,摸不著,才越發覺得此符玄妙,他遊說諸仙時才更賣力些。」
這次那神將和一眾天兵卻未再堅持,而是乖乖進入天門裡面去了。
眾仙都是大笑,然後洞玄真人將八卦爐輕輕一拋,「轟隆!」爐子變作丈余高下,落在大殿正中。
連那和張牧之有過交情的燕赤霞,青羊道人,葉知秋,甚至是張元吉都在其中,個個都是手持法器,面容肅穆。
那天將抱拳道:「天師無需再勸,吾等願意死在各位大仙、大神前面。」
中央天庭,南天門外。
「戰場攻閥只是小道,最終仍要我等和他們見個高下,此事我早有準備,卻也無需操心了。」
「轟隆!」空間壁壘破開,亂流四面噴涌,九昌帝君腳踏一朵厚重的黃雲,和二十幾位仙人一起現身出來:
眾仙都是輕笑起來,言辭間都覺得勝算頗大,天庭雖然兵多將廣,高手也多,但怎會被他們這些人放在眼中?
文始真人、張道陵、上洞八仙、赤腳大仙、劉海蟾、希夷老祖……此劫之中那些三清正傳,大羅天仙,或是乘獸,或是駕雲朝這邊飛來。
雷部三十六位元帥之中,除了關帥所領丹天伏魔院坐鎮人間之外,其他幾個元帥都帶兵入了戰場。
洞玄真人看過之後,細細說了自家感悟,又沉吟道:「大帝欲要練出那神符,立意確實極好,只是所需五行屬性的天材地寶甚多……」
「弟子欲率眾師弟攻入天庭,逼迫雷祖大帝禪讓,而後再令大軍罷戰,使天界恢復往日寧靜,不知老師以為如何?」
天吳也傳下軍令,讓天河水軍傾巢出動,順著那遼闊的天河,將浮空戰艦開往諸層天界。
「文史師弟以玲瓏塔昭示了老師的態度,想必其他諸層天界的抵抗之力會減少許多。」
說著從文始真人手中拿過金剛琢,輕輕一晃,掌心顯出一個巴掌大的紫銅色丹爐:
楊戩手提三尖兩刃刀,笑的十分暢快,然後帶著青牛、金角返回軍中,繼續征戰諸層天界。
洞玄真人一邊在手中捏出各種法決,控制著火候將那些天材地寶,五行奇珍融化注入猴子體內,一邊開口道:
「再者此次是雷祖大帝主動挑起爭鬥,出動大軍將三界眾生拖入戰火之中,致使億萬生靈身化齏粉。」
忽悠仙鶴齊鳴,獸吼龍吟之聲響起,諸多天兵天將一抬頭,就見各色祥雲遮蔽了天空。
「今日連老夫這等仙人恐怕都難以保全,爾等這點法力能有何用?且自散去,大帝也不會論你等罪過。」張道陵寬慰道。
菩提道人手撫長髯,心中這計策安排的巧妙,卻見中央蓮台上的張牧之伸出手指朝前輕輕一點。
「以貧道對九昌師兄的了解,戰場失利之後,他定會行那破釜沉舟之計,或許會直接攻上天庭也說不定。」
「四個小輩,現在跪地請降,拜我為主和-圖-書
,或可留的性命!」九昌帝君平靜開口。
然後殿中各種寶材就像有了生命一樣飛了起來,按照一種玄妙的順序進入了爐里。
大衍真人縱使心中有自己的計較,此刻也不會多說,溫和的笑道:
洞玄真人讚歎一聲,伸手朝八卦爐一指,爐子上方那亭台似的蓋子打開。
覆海大聖又趁亂屠殺天兵天將時,九天之上有一柄長槍墜落下來,槍尖震顫,攪亂了地火水風,把覆海大聖所化的洪流困住。
「若連自家麾下眾神都護不住,看他怎生作天帝。」
但也有許多仙人、神將自持法力高深,或是煉得威力宏大的法寶,不願意歸順天庭。
此時孫悟空端坐在千葉蓮台上,閉目低頭彷彿入定,周身籠罩著一層金色佛光。
天蓬、天猷、翊聖、真武都是大笑:「那些劫前仙神雖然法力深厚,但也並非個個善戰,今日正好好好鬥一場!」
九昌帝君面容一肅:「好!那我等這便去和雷祖大帝講個勝負!」說著大袖一揚,一片黃雲飛了出來,將二十來位法力深厚的仙人裹了。
孫悟空眼皮一動,隨即張開,金色的瞳孔中顯出幾分懼意:「雷祖大帝說我這肉身五行術法皆不能傷,不知能否承受的住這兜率神火……」
於此同時,太極蒙翳天太清宮中,九昌帝君正在領著二十幾位師弟祭祀太上老君。
北方第四層天界,龍覺道人也撫須點頭:「大衍師兄說的甚是,縱使那雷祖大帝的混沌之法再玄妙,也難以抵擋我們二十餘人。」
當看到大衍真人果然發現了那神符,並將其拿在手中時,殿中所有仙人都不禁鬆了口氣。
「轟隆!」四面八方那紫色火光一下猛烈了千百倍,縱使有佛光阻隔,那灼人的熱浪也一陣陣朝孫悟空涌去。
黃雲猛地一震,「嘩啦啦」空間碎成了千萬片,露出一個碩大的洞口,黃雲沖入洞中消失不見了。
那些受劫前仙人統治許久的各族生靈,似乎從覆海大聖身上又看到了獲勝的希望,於是反抗的勢力又開始猖獗起來。
「老師,非是弟子執念深重,一定要和雷祖大帝爭位,而是事關成道機緣,弟子不得不為而已。」
「也是菩提道友所傳功法玄妙,我只是恰逢其會罷了!」張牧之笑道。
九昌帝君燃香祝告之後,手持聖杯拋擲于地:「陽卦!」,既不贊成,也不反對。
楊戩成仙這些年,天帝血脈的優勢已經漸漸顯露出來,本是厚積薄發,又有天庭無數的天材地寶增進法力,一身本領增長的飛快。
「咣當!」一聲,爐蓋落了下來,那隻被阿彌陀佛倒因為果早就出來的猴頭,還是沒有逃脫八卦爐。
後來又有精精兒,空空兒等太乙仙人前來,也是披掛齊整,面上滿是肅殺之氣。
身後便是四大天師中的其他三位,再后是上洞八仙等等幾百位仙人。
但覆海大聖早學精了,化為一道洪流和*圖*書碾碎幾千艘戰艦之後,不待眾人合圍便轉身逃了。
如此又過兩三年,楊戩終究請動天妃大神應龍氏出手相助。
文昌帝君、天醫大帝、火部、水部諸神……各部神明都離了自家仙宮,浩浩蕩蕩往凌霄寶殿中飛去。
張牧之聞言大喜:「有洞玄真人相助,我等所謀事成矣!」
他帶著哪吒、青牛和金角、銀角兩個童子,攜帶道祖法寶幾次圍堵覆海大聖,想要將對方用風火蒲團捉住,或是乾脆用芭蕉扇發兜率神火燒死。
然而戰火一起,便如滾滾大潮不可阻擋,無論是標榜公正仁義的天庭大軍,還是號稱慈悲度人的億萬佛兵,在這幾年征戰中都殺紅了眼。
北極四聖加上個應龍氏,如今便是天庭一方明面上的最強戰力了。
「哈哈哈!放你娘的狗屁!有本事過來和姑奶奶見個生死!」
玉明道人,菩提道人都自詢問,大慧真人回答道:「一者那九昌師兄道行高深,若靈符留在那裡,怕他瞧出端倪來。」
「那神符中有能令真靈長存不滅的玄妙,大衍真人一看便知,他又善演算天機,正可去勸其他仙人……」
剩下的二十幾層天界之中,有近半守將見情形不對,痛痛快快獻城請降的,自然可以保全性命。
二十幾位劫前真人都是拱手:「但憑師兄做主,吾等盡皆遵從!」
對待不願歸順者,或者降而復叛者,唯有殺!
念動間一眾仙人已經到了天門之下,張道陵乘坐猛虎,手持一柄龍虎劍走了過來:
「啊!這什麼東西!?火鑽到老孫眼睛里了!!」
想到此處,這位神將心中有些失落,悲涼,然後又有一股戰意升騰起來:「唯死而已,有何懼哉?」
玉明道人、大慧道人等眾仙都笑著附和,然後一起到了殿內安坐。
於是他又從太清宮中出來,也不率領兵將,就直往戰場上去了。
一年以後,那覆海大聖養好了傷勢,前去求見自家師父,卻被告知九昌帝君和諸仙正在煉寶,無暇理會外事。
「此計看似魯莽,卻是死中求活的唯一出路,只要我們拿下凌霄寶殿,強迫天庭眾神來拜,那雷祖大帝縱使有再大神通,也沒有臉面再掌天庭。」
楊戩所率天庭大軍本控制了最上層的三層天界,如今只留下少許斥候繼續監視太極蒙翳天之外,其餘兵馬則開始往下方諸天進軍。
九霄雷城中,張牧之和眾仙人正通過圓光術觀看太極蒙翳天的動靜。
因為四大天王跟隨佛門大軍征戰天界,連守衛天門的分身都收了回去,此刻天門之下只有幾個神將,帶著幾千天兵在此巡邏。
如此這鼎革三界的第一戰,便以天庭獲勝而落下帷幕。
張牧之一樣拿出那先天一炁太清神符來給洞玄真人觀看。
「這是出了什麼大事!?這些神明平日都是各司其職,連上朝時都是有了大帝旨意才入凌霄寶殿朝見,今日怎麼都出來了……m.hetubook.com•com」
張牧之笑道:「洞玄真人放心,我持混沌之道,能接引混沌之氣降臨,而後演化後天萬物,這寶材之事不足為慮。」
「這是為何?若神符在,豈非更有說服力?」玉明道人開口詢問。
天庭大軍久攻不下,只好請動刑天氏、夸父氏等人族大能相助。
於是眾仙都迎出殿外,見一個身形枯瘦,頭髮花白的老道士領著一位金甲神將前來。
「那雷祖大帝自以為推演天機之術天下無雙,便可將我等眾仙,以及那億萬生靈玩弄在股掌之間。」
「嘭!」千葉蓮台也碎成了千萬片,兜率神火像是海嘯一樣朝猴子衝去。
應龍氏仰天大笑,將身一縱,提著槍就往那團黃雲沖了過去。
九昌帝君待眾仙笑過之後,才表情清冷地開口:「幾年前,文始真人持老師玲瓏寶塔在戰場上仙神,我知諸位師弟心中實是各有想法。」
「啊!黑心道士!你騙俺老孫!什麼五行不傷!這火老孫扛不住!!」
張牧之笑道:「大衍真人深明天機,這符給他看一眼,他便能明白如何去做了,若持神符在手反而容易壞事。」
「大帝果非常人,貧道煉器、煉丹億萬年,亦沒見過這般多的寶材!」
然而三界之中的戰火卻未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那根戰天鬥地的金箍棒正橫放在膝頭,而猴子臉上也是一片寧靜、安詳,顯出一種禪意來。
「轟隆隆隆!」四道粗大的金光從九天之上落了下來,應龍氏帶著北極四聖現身在南天門前。
一旁大慧真人晃了晃手中玉如意:「雷祖大帝所言實有道理,卻不可任那神符留在大衍真人手中。」
張牧之連忙扶起:「現在棋盤才剛剛擺下,洞玄道兄哪裡敗得?正該同我等一齊落子才是。」
應龍氏將手中的盤龍槍舞動起來,笑道:「上次我這兵器未曾祭練順手,才讓菩提道人討了便宜,這次定要殺幾個見見血!」
再說征戰之時,自洞玄道人入了雷城之後,天河水軍和五大明王所率佛兵就一路暢通無阻地佔據了整個太安皇崖天。
「如今各層天界戰火正是熾烈,師父和幾位師叔要準備和雷祖大帝決戰,我也不能在這裏躲清閑!且下去和天庭大軍拚命!」
連擲三次皆是如此,身後大衍真人等幾位仙人悄然對視幾眼,心中諸般念頭翻滾。
大殿正中,老君之像高有丈二,一手持芭蕉扇,一手捏法印,面目慈悲地望著下方這些劫前仙人。
諸多天界之中,有許多仙人都是劫前修士,確實有本事不把天庭勢力放在眼中。
張牧之點了點頭:「九昌道友想取我而代之,日後亦要行那鼎革三界之事,故而對這天界疆域也不甚在意。」
菩提道人也笑:「大帝讓洞玄師弟把這悟空當做法寶來練,這猴頭有苦頭吃了!」
幾息過後,空間壁壘恢復了平靜,大殿中廊柱高聳,布幔幽深,所有的器物都完和*圖*書好無損。
憑一縷氣機感應,張牧之便可施法觀看太清宮中的景象。
索性天庭乃正統,冥冥之中自有天地氣運加持,連番大戰下來往往是勝多敗少,越來越多的疆域被納入天庭治下。
大衍真人心中一震,又見九昌帝君沒看自己,頓時又放下心來:「師兄說哪裡話?咱們師兄弟億萬年的交情,自然要共同進退才是!」
「這些年你們陪我耗在這裏,更是助我煉成至寶,為兄心中也是感激,這樣,如果誰不想參与此事,現在就可離去了。」
殿中眾仙聽他說的有趣,都是哈哈大笑了起來。
「刑天他們在帥不打仗,今天就有咱們幾個和那些老不死的碰一碰!你們這些小兵,快快進去,莫要在這裏礙手礙腳。」
玉明道人手托一座鎮魔塔,忍不住驚疑道:「正要大衍師兄攜這神符去遊說其他師兄弟,大帝怎地把他碎了?」
「再者我們那神符並未真箇煉成,萬一被太清宮中的諸位師兄弟敲出了破綻,反而不易勸說他們棄暗投明了。」
而張牧之則將大袖一兜,無數普通仙人終其一生都不得一見的寶葯、神金、玄鐵飛了出來,按五行之屬在殿內堆積成山。
八卦爐中傳來孫悟空那刺耳的尖叫聲,殿中諸多仙人聽了,又忍不住笑出聲來。
神將心中默默留意,直至半個時辰后才沒有仙人前來:「大羅天仙,太乙仙人共計一千餘人,這是我人族這萬年來飛升的所有天仙了……」
天蓬元帥也是大叫一聲,和其他三人一起現了萬丈伏魔真身。
這潑魔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次也不和那些厲害的高手正面抗衡,而是專行偷襲、圍殺之事。
「敗軍之將,怎敢勞動諸位親迎!實是羞煞貧道了!」洞玄真人連連躬身。
九昌帝君點了點頭:「修行到了我們這一步,戰場爭鬥,大軍廝殺都是小道,便如持子下棋一般。」
他能聚散無形,將身一縱就是一條千里長的海水洪流,在大軍混戰之中往來衝殺,當真是殺生億萬,所向披靡。
洞玄真人接過丹爐,不禁笑道:「貧道也曾留意這猴頭許久,大帝助他成就的不死之身著實了得。」
那神將在天庭中當值數百年,第一次見著等場面,微微一愣后才反應過來,肅然道:「天師容稟,我等乃天門守將,自當死命拱衛天庭。」
「雷祖大帝也不似傳聞中那般刻薄,這等重寶也捨得拿出來給人蔘悟……」赤明神將坐在洞玄真人身後,心中小聲嘀咕。
「稍後有謀逆之仙進犯天庭,來人法力太高,爾等守衛萬萬不是對手,且各自散去,免遭無謂死傷。」
斗部大軍在武曲星君、太白星君、天罡大聖等星君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從九天之上下來,助力天庭討伐叛逆。
當下諸仙又開始商議那最終決戰之事,不提。
神將心中剛升起疑問,就聽天庭深處有鐘聲傳來,一聲一聲十分急促,那些在天庭中當值的神m.hetubook.com.com明都迎了出來。
老天師黑面虯須,殺氣騰騰,開口卻是語氣溫婉,讓這些天兵各自逃命。
「啪!」神符一下碎成了點點流光,圓光鏡中閃了兩閃就熄滅了,最後的畫面是大衍真人那錯愕、惋惜的表情。
張道陵不再勸說,只嘆一聲:「也是忠義之輩,不愧為我人族出身!」說著催坐騎進入天門去了。
楊戩化身金翅大鵬,雙翅一震便是幾十萬里,獨自追上覆海大聖,兩人戰鬥打碎了山脈地殼,牽連無數生靈遭遇,最終依舊不分勝負。
「今日不是大帝臨朝之日,這些仙人怎地來了?」
「九昌逆賊!你以為自己來的神不知鬼不覺,卻不知一切都在雷祖大帝算計之中!今日你難逃一死!」
九昌帝君拋下的這一顆棋子,終究是發揮了最大的作用,成功將天庭整合三界的速度拖慢了下來。
九昌帝君收了聖杯,面色凝重道:「老師沒有反對,而是不理會此事,正說明勝負皆在吾等手中,諸位師弟不可懈怠!」
青牛帶著風火蒲團趕來,覆海大聖見機不對,直接化水光遠遁而去。
戰火越演越烈,直把好好地天界聖境,修仙福地打的滿目瘡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所以才早早將那道神符隱藏在風火蒲團之中,借覆海大聖之身送入太清宮。
原來是頭頂瓔珞華蓋垂下的白蓮舍利,正被火焰煅燒的裂開,變成點點流光消散在紫色火焰之中。
九昌帝君在那太清宮裡布置了重重禁法,縱使張牧之如今推演之術冠絕三界,亦無法窺探其中詳情。
「這幾年被這潑魔殘害的兵將數不勝數,如今死個乾淨,我天庭大軍當再無阻礙了!」
然後金角童子將那芭蕉扇連連扇動了幾百下,終於將覆海大聖焚成了飛灰。
「而我等今日之所為,便等若是直接抹了棋盤,再把那下棋之人拉下座位,破釜沉舟,一戰而定。」
念頭剛落,只聽「咔嚓咔嚓」連響,好似幾百隻瓷碗同時炸裂。
其他幾個各懷心思的仙人也未顯露出異狀,一起符合都道:「大衍師弟說的甚是!唯有齊心協力,才能成此大事!」
「悟空尚被關在這八卦爐里,洞玄道友不妨用這猴子試試手,將後天五行寶材同猴子合練,待熟稔后再煉製神符也不遲。」
這時有王靈官走進大殿:「啟稟大帝、各位大仙,洞玄真人領著赤明神將來了。」
荊山關一戰過後,文始真人依舊乘鶴返回雷城聽眾仙論道。
「上陣殺敵應該由我們這些當兵的去才是,這些仙人應該去傳道弘法,為我人族後來者繼……」
「老孫逃出去后,定不同你善罷甘休!!」
諸層天界中失了主事之人,是戰是降全憑將領自家決斷。
九昌帝君或許也知人心不齊,依舊將諸多師兄弟聚在太清宮中不放出來,免得都自家這些師弟都學了菩提道人。
而青牛和金角、銀角兩個童子則留在軍中,和畢方、相柳等人一起領大軍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