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這是什麼敗家娘們?

陸成安對於自己會被彈劾是在能理解的範疇以內。
很多人研究當時的歷史,給出的判斷是當時的大明朝死要面子活受罪,純是自己出去送禮,沒有得到盈餘,導致崩盤。
可是奇觀這種是要事件觸發,一般沒法造。
而晉王的財政一把手,都是陸成安在管,其實很多人也不知道陸成安在做什麼,真正的情況是——陸成安這會兒正在點科技樹,準備造大船。
這不是純敗家娘們?!
你這是比你那個行事奢靡無度的爹還懂得消費啊?
陸成安每天起早貪黑就是研究怎麼掙銀子,充盈國庫。
修繕皇宮和建設皇陵,在陸成安眼裡,就是純拿銀子打水漂來的。
然而每一個武夫的夢想都是封狼居胥。
他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怎麼讓大晟朝再次偉大,而不是跟這幫沒有遠見的東西爭奪利益。
這是怎麼花的錢啊?
陸成安這會兒是孑然一身,他唯一的叔父已經在多年前病死,毫無家族勢力的陸成安根本就不怕死。
這一招是從明朝唯一一位有英文名的皇帝朱棣里學到的,當然這個有英和-圖-書文名純屬是個梗。
陸成安猛然注意到去年還有一百八十萬兩銀子的國庫,這會兒就剩下三十萬兩銀子了。
而點科技樹,擁有航海能力,才能和諸多海外大國建立貿易往來的關係。
對外貿易,才是真正來錢的。
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被取消。
其中【對外貿易】一直是陸成安極為重視的功能,出去一次,運氣好能帶個十萬銀子回來,運氣差也有一兩萬銀子。
正英帝在位時期,拖家帶口,整個後宮多少人啊?那麼多人一年也就兩萬多銀子的開銷。
普通的來錢手法實在是太慢。
先不說正英帝在位期間的政績怎麼樣,在史記中吧,也算是行事奢靡的皇家做派。
但不能讓她這樣作福作威下去了。
而開海路,【三寶太監下西洋】是明朝早期非常重要的事件,是極具政治色彩和商業色彩。
皇陵這種東西,再過幾年去修都不是問題,你這會兒就開始修皇陵是幾個意思啊?
不是因為懷孕是減壽命的事兒,陸成安現在就想讓晉王殿下養胎去吧,別和圖書給我到處亂用銀子,老子還要囤著銀子用來打仗呢。
換句話說,禁海后,沿海大族由於地位,可以無視任何禁令自由進行貿易,所以好處落到了沿海大族的腰包,下西洋的活動一來,讓他們都沒錢賺了,自然要極力反對下西洋的事了。
我在這裏辛辛苦苦想辦法掙錢,你在這裏給我偷偷摸摸花銀子享樂?
何況下西洋造船花的錢是國庫拿出來的,賺的錢放進是皇帝自己的腰包!
然而,是純放屁。
賺錢攢銀子,都是為了朝著封狼居胥的最終目的衝刺的。
你以為世家問題嚴重的只是漢朝、晉朝?
通過前幾次的【三寶太監下西洋】,永樂大帝賺了一個盆滿缽滿,當時的環境是大明朝上下有極其嚴格的海禁政策,導致出現了以皇帝及少量勛貴為最大獲利者的壟斷貿易,以極低的價格從原材料產地收購,又用行政手段維持高價暴利傾銷的模式。
陸成安這次的存檔那麼完美,完全是有機會達到武將集團的最高榮耀,所以他要爭取這次機會。
當然還有隱藏建築——奇觀。和圖書
因為史書中取消的理由是——「支費浩繁,庫藏為虛。」
媽的,轉頭一看,是晉王擱這大興土木,建皇宮修皇陵,怎麼奢侈怎麼來。
陸成安現在的派系是原先的晉王黨,現在依然也是,但那時晉王就藩后,晉王黨就沒怎麼正常發育過,所以這個派系,除了為首的他以外,就是大貓小貓三兩隻,不足為提。
你不去打他們吧,教化不動,反覆無常,降而復叛。
不過晉王殺言官這一點,的確是落人口實了,陸成安自己的人物若是在晉王旁邊,少不得要勸上幾句。
妥了。
正英帝在位時期,御膳房一年的食材資金是兩萬多兩銀子的開銷。
每個月御廚的御膳房有一萬兩銀子的資金。
建造書院提高大晟朝學生的平均能力,寺院增加全國各地的文化氛圍,軍營校場是讓武將訓練士兵的訓練度得到提高。
對比下來,這已經不是奢華了,這是純敗家。
不然他陸成安封狼居胥的計劃,猴年馬月才能達成?
如果晉王建設的是什麼書院、寺院乃至於軍營校場,陸成安都不會頭暈目和_圖_書眩,因為這些建築是有價值的。
開海路掙錢。
查清楚了,再動手也不遲,再不濟找些死士,隨手找個理由給他「病死」,直接在皇宮裡把人處死,處理太草率了。
而且【女帝養成計劃】中,在統一全國,奪嫡成功,開始出現一人執政的情況時,會解鎖很多以國家為主體的功能。
不過陸成安吐槽歸吐槽,也沒太生氣,多少也是自己老婆,能亂花錢,說明晉王殿下還是那個晉王殿下,本質上的性格沒變。
此外,【三寶太監下西洋】還破壞了沿海世家大族的走私利益的壟斷地位,最後不得不動用了政治關係用黨爭把計劃取消。
一年的政令一晃而過。
這才是文官集團為什麼要廢止下西洋。
可其他立功的集團,肯定是想要爭權奪利的,一般以地方同鄉為一個小團體進行權利上的鬥爭。
不過,此人敢彈劾陸成安挪用國庫,倒是有跡可循的,因為最近陸成安正在想辦法養一養國庫。
你去打他們吧,勞財傷民,還弄不到什麼實質性的收益,你要了他們的地也沒用,根本沒辦法發展農和圖書業。
而很快,陸成安就意識到晉王殿下大手大腳的用錢習慣之惡劣,他回到皇宮,第一時間是查了一下后廚的開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鬥爭。
歸根結底還是爭權奪利,以文官集團與宦官集團爭權奪利開始,最終讓三寶太監為代表的宦官集團失敗告終而結束了【三寶太監下西洋】之旅。
這麼能吃?
擅殺言官,在歷朝歷代,都是百分百要被掛上「昏君」頭銜的。
沒辦法,judy和朱棣的諧音實在是太近了,都被廣大網友們玩出花了。
算上四個王子一個公主,他們家一共七口人,這樣開銷,真的沒有一點點問題嗎?
之所以古人不想打游牧民族,主要原因是沒有收益,很多時候漢人王朝都是被游牧民族給弄急眼了,才想著去猛打一頓,教訓教訓。
這點完全沒有辦法。
【三寶太監下西洋】這件事,倘若只是掙了面子,沒有掙銀子,以永樂大帝那個赤紅色的財政,會那麼多次讓三寶太監下西洋?
單單憑藉休養生息,吃天下子民的納稅,這銀子哪裡夠打仗的開銷。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