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你晉王道德敗壞能搶人,我寧王搶不得?

陸成安一旦贏了,其他的學說派系絕對沒有存活下去的機會。
她能上位,全部仰仗事功學說和「好聖孫」的誕生。
我寧王就搶不得了?
那個時候,寧王就深有感觸。
自己不勒緊了狠狠抱住,還能給他放跑了?
覺得像陸成安和漢王之間這樣美好的感情,她是萬萬不能破壞掉的,所以第四次的時候,寧王心裏固然是有些仰慕陸成安的,卻沒有任何動作。
寧王則是看著陸成安一點一點漲起來的好感度,有些心滿意足。
這《謝恩疏》,是他陸成安對漢王殿下的最後一次《策論》,也是最後一次深情的對白。
我寧王,這把可以什麼都不要,但陸成安這個人,本王是要定了!
這麼好的夫家。
一個既能打又護妻的丈夫,誰不動心啊?
晉王不僅從漢王手裡橫刀奪愛,甚至直接強納為夫家,更加不當人的是,漢王和陸成安只有一個孩子。
這就是那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下,這麼多人願意聯手,冒這麼大的風險都要誅殺www.hetubook.com•com陸成安的原因。
完了!
後來,寧王在記憶中才慢慢知道,真正的野心家,正是自己的舅父長孫明。
於是,第四次就藩的時候,寧王在大寧府也在偷偷摸摸的積攢力量,想要搭救圍困在京師的親姐姐。
大家都是一字王,誰也別嫌棄誰下黑手了。
陸成安臨走時,請求事功學說的弟子們竭力輔佐漢王上位,這誰能料到陸成安會在正英帝、漢王都尚且在世時,就被人暗害在涼州。
還是你先不守規矩,搶姐夫的。
作為玩家,以前陸成安都是自己想辦法和自己中意的角色貼貼,還從來沒碰到這種反向刷好感的情況。
當漢王登基,陸成安歸來京師的那一刻起,所有曾經反對過,忤逆過事功學說的人都要死。
面對長孫家為了苟活而找到韃靼族侵擾大晟朝北地百姓,晉地危難,他毅然放棄了征伐朝廷,一舉取得正統的戰事,班師回晉,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比起野心勃勃的諸位姐和*圖*書姐。
他看著自己對寧王的好感度又上漲了1點,雖然靠這種辦法刷好感度刷的慢,但是,這也太防不勝防了。
所以,在陸成安代行君權的時候,寧王就沒想過陸成安會做出反叛的事情來。
直到晉王這個人的出現,她發現,有些人,她還真就有這個膽,道德敗壞!
你作為他的政敵,已經得罪過了這樣的狠角色,你願意他活著嗎?
這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地位之爭。
漢王時期的陸成安是一個能言善道的人才,父皇誇讚他有「王佐之才」,推廣事功學說的時候,還和自己講過一些心學道理,是個謙謙有禮的君子。
全完了!
其實,早在漢王登基的那一場中,寧王就在關注著這個叫陸成安的臣卡。
仔細想想,一個當世聖人,王佐之才,聖孫生父還是帝婿,甚至極有可能是未來女帝的丈夫。
涼州作為邊疆,距離天京府本來就路遠,兩地之間的往返消息極不流通,一旦有人這麼做,在天京府內的漢王雖貴為m.hetubook.com.com東宮太子,但是這皇位乃是父皇所賜,漢王還沒有那麼龐大的能量操控朝廷,自然是沒有充分的力量去干涉涼州的局勢。
最初腦袋裡出現這個模擬推演的時候,通過兩次的嘗試,也慢慢明白了這些功能。
寧王都看呆了晉王的所作所為。
他們通過密集的關係網完全屏蔽了涼州和天京府之間的消息往來。
還有那個叫漢王的愚蠢姐姐,你呀,是活該被人搶丈夫。
畢竟陸成安有那麼多的身份加持,又是事功學說的創始人。
何況是完全不同概念的學說。
平常看似只是一張冷臉,對誰都是一幅態度惡劣的表情,可是一出事,什麼都不管,火急火燎先回家救老婆。
既然你晉王搶得了陸成安?
同為一家的學說,都會因為不同的看法而互相攻訐,向對方痛下殺手,把這一派系趕盡殺絕為止,用這種殘暴的方式,以告示天下讀書人,讓他們清楚什麼學說才是真正的正統學。
陸成安在涼州被人陷害一事,她暗中https://m.hetubook.com.com也是為之調查過。
這就導致陸成安在其他學說、派系的文人眼裡,是必死之人,不管用什麼手段,都要他死。
這種搶別人丈夫的事情,她是做不出來的。
在這個過程中,她就發現每次模擬結束,都能得到裏面的記憶,頓時陷入了博覽群書的快樂之中。
不過,前幾次的模擬中,一到了時間,她就被迫得入京,一開始寧王以為是自己姐姐的野心太大了,大到已經忍不了任何一個宗室的存在。
後來,大寧府被瓦剌軍劫掠,陸成安帶兵援助后,寧王再度開始關注起這位臣子的表現。
或許,陸成安死的時候,他就已經想清楚了,不管對誰來說,他的死,都是最好的結局,都是最好的歸宿。
從那一刻起,寧王就有些小小的心動了。
破胡虜,奉靖難,在長孫家藉助自己姐姐正統的名頭到處削藩的時候,陸成安以一己之力,帶著勛貴集團展開了最為兇猛的反撲,從最初的八百斬虜衛,打到十萬大軍盡為晉士。
可是讓寧王深深感觸的,不www.hetubook•com•com是陸成安王佐之才的本事,而是他病亡涼州時,對於漢王深深的思念,那《謝恩疏》一出,天下何人不動情?
她沒有什麼野心,比起誰能登上皇帝的位置,寧王更希望自己的父皇、母后能夠活的更久一些。
世間已然容不下他這般人。
這樁案件可以說是錯綜複雜,足以稱得上是一場百年疑案,參与的世家、政黨、重臣,其派系之廣,絕非寥寥幾句話可以說得清楚。
她和陸成安成親的幾年,硬生生帶了五個孩子出來。
陸成安呼吸停滯。
跟隨晉王殿下的陸成安,比起漢王殿下的陸成安,少了一絲書生氣,多了一絲殺伐。
而是學說之爭。
因為,陸成安要反叛的話,早就可以在韃靼人攻殺晉地的時候,坐視晉王在晉地受困而不管,沒有必要放棄這麼好的機會也要班師回京解救晉王。
自古,學說之爭才是最殘酷的。
結果,精挑細算的籌劃被瓦剌軍的突襲,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損失極為慘重,還是靠平北君侯的相助下,才能得以維繫住大寧府的基本治安。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