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情況是,司馬遷和李廣同屬功臣集團,是世家大族,所以門第觀念極為深重,而司馬遷和李家私交還很不錯。
陸成安點了點頭,看來這王階還把他誤當成什麼達官貴人了,姿態擺得很低。
他死呢?那時候該怎麼辦呢?
要不幹脆連夜奔赴晉王府算了?混日子也沒什麼不好的嘛。
不過,一般情況下,【文淵閣】僅僅是對那些相對應官職的文臣開放,很多人是沒有資格入內的。
「王大人,那拜託你幫我把這份《太史公記》抄錄一份下來。」陸成安興趣斐然道,這裏的《史記》和陸成安曾經看過的史記不一樣,所以他還挺有興趣從裏面抓一抓細節的。
因為這些文化,早就在大晟之前的是有類似於商、周、春秋、戰國,又不完全是這些的朝代所出現過,所以在那個時期比較多的文學著作應運而生。
哪怎麼行呢?我祖宗都被你滅族了,我不把你黑到底,我還對得起我自己嗎?
而崤山是山東的古稱,這裏生存的部族,都是最早的華夏族群,大晟朝的先人從崤山移居到雍涼之地,算是根正苗紅的華夏族人。
從時間線來對比,現在可能是接近唐朝的時期,但是發展、起源以及各種戰鬥和側重資源上的不同。
誰能想到,西漢能被王莽的新朝篡權,誰又能想到王莽的新朝被漢朝的宗親劉秀給干翻了。
《太史公記》全篇足足有五十多萬字。
現在,岳父最大的問題是後繼無人。
陸成安心中搖了搖頭,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時代的差距擺在這裏。
「漢王府?」王階詫異道:「陸兄,您是漢王殿下的門客?」
可以說自唐以後,再無史官之風骨,自清以後,再無言官之傲骨,都是一代一代走向崩壞的。
陸成安肯定是不想自己動手抄錄的,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但是知識的力量很重要,古人對於知識的保護,幾乎是到了敝帚自珍的地步,有些私人藏書是不能流傳在外的,你沒有渠道和門路,很難弄到孤本。
他哪個女兒上來,另外一個都討不得好。
「博聞多能曰憲」。
但這時,一個自稱是前晟的皇室宗親在這個時代的曲線之中再次崛起,不過這個皇室宗親,從血緣角度上,早已百年過去,哪怕真是前晟血統,那也已經和真正的前晟皇室血緣比較遠了,在經歷了堪比位面之子【光武大帝】劉秀般的傳奇人生。
「倒也不是什麼孤本,只是一本史書,名為《太史公記》。」王階見狀,作勢露出苦巴巴的表情賣慘道:https://www.hetubook.com.com「但這《太史公記》是足足有五十多萬字的古籍,下官一番推脫下來,現在只需要抄錄一部分的內容即可。」
這下,宰相製為什麼還存活著的原因,陸成安是理解了。
寫衛青和霍去病,西漢這兩位帝國雙璧的內容時,就都是一些冷冰冰的內容,誰誰誰,于某年某月出征討伐某個匈奴,殺了敵人多少,是勝利還是失敗。
「你到時,只管把抄錄好的內容送到漢王府上就好,不過,我可事先說好,僅僅只要你抄錄這些內容,你若是都要寫上一年的功夫,那我多少是要向陛下提上那麼一嘴的。」陸成安轉過身去,繼續翻閱文淵閣內的古籍。
這促使中原大地出現了一次大型的農民起義,各地湧現出一批起義首領,在大面積地攻佔前晟朝的國土后,有些起義首領本身就出自名門望族,還有人是之前疑似「戰國」貴族所留下來的餘孽,這些人在原有的地方,一一自立為國。
而大晟人前身是屬於西遷的華夏部族。
漢王聽後點了點頭道:「本王知道了,王翰林,此事當真是麻煩你了。」
陸成安進來,就是翻找史書。
目的是為了掙脫自己皇姐架空他的權力,而以這種形式讓己方的集團保持團結與親密。
前前後後數百年動蕩。
「太史公記。」陸成安翻了翻,找到了一本史書,他記得很清楚《史記》的別名就是《太史公記》,看來大晟朝代的時間線,至少是過渡了西漢時期?
「等一下。」
這就導致很多古籍到後面都失傳了,沒有流傳於世。
「殿下,請問何事?」王階停下腳步,施禮道。
而這所謂的三殿,當為華蓋殿、文華殿、武英殿;二閣,為文淵閣、東閣;二坊,則是左春坊、右春坊。
「那就把前晟如何攻滅六國,后晟怎麼再次統一天下的內容抄錄一遍。」陸成安想了想,讓古人抄錄一份五十萬字的古籍,那還真是太難為人了。
難怪說這個時代四書中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裡頭的《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一應盡全。
因為書畢竟是人寫的,很多作者的思想,是夾雜了很多個人主觀意念上的想法。
他組建出來的班底,是有著明顯又尖銳的問題,因為他是通過聯姻的方式,拉攏了北方士林的名門望族長孫家,又和勛貴集團中在河北具備強悍實力的吳家結姻。
不過,歷朝歷代來到王朝的中葉時間,確實各個地和圖書方棘手的地方很多,想改變也沒什麼機會改變了,甚至到了不是皇帝不想改變,而是想要改變付出的代價太大,這就迫使很多有所作為的皇帝,只能做到維穩。
而大晟沒有遇到秦二世而亡的情況,國祚硬生生挺到了187年,在前晟末代君主的昏庸無度、不理朝政下又遭遇到了權臣和外戚的互相勾結,大量壓迫基層的農民。
除非,漢王在岳父還尚在世的情況下,不斷擴大自己在朝堂上的影響力,積累自己的力量,才能相對被動地有破開這個局勢的機會。
也不知道跟司馬遷寫的《史記》有沒有出入,不過總體而言,陸成安對於司馬遷寫的《史記》也是看過一部分,只能說一半一半,不能偏信。
這【文淵閣】便是大晟朝廷的藏書閣名,主要功能是收藏圖書典籍,另外,文臣也可以在此陪侍皇帝讀書,對典籍進行註解。
就比如說被黑得最慘的明憲宗朱見深。
尤其是司馬遷寫的《史記》,還是能看出來帶有很多司馬遷個人情緒上的傾向。
結果被大清一通亂改,弱化了明憲宗的功績,還把明憲宗在宮廷醜聞無限放大,然而仔細一查,原來是明憲宗的「成化犁庭」,差點就把女真人給滅族了。
兩家都要找她的麻煩。
王階是個心思敏捷的人,所以漢王的言下之意,他是不可能聽不出來的,正是因為他聽出來了才覺得這件事情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然而維持住兩家忠心的,是正英帝他本人!
整個華夏文明和歷史,只有漢朝做到了四百零七年的國祚,其他朝代,國運都超不過三百年,這不是因為漢朝的制度有多厲害,而是漢朝中間有過一輪重新洗牌。
劉秀愣是給你整了一個東漢出來,斷代中興,將舊有的秩序暫時推翻,算是給西漢換了換血。
陸成安讓他抄錄一份《太史公記》時,王階就覺得對方有些打趣他的意思,現在,這種感覺就更深了。
不過,陸成安竟然能住在漢王府上,這待遇有些好的出奇了吧?
讓他從現在開始抄錄,沒有數月的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這個世界和中國古代的差異之處還是有的。
「不對啊,我可未曾聽聞過漢王殿下在府上讓門客住下過。」王階搖了搖頭道:「而且近日來,我聽聞漢王把諸多門客一一遣散,陸兄,你可就別打趣我了。」
不過,王階這個名字,陸成安是一下子就回憶起來了,好幾次模擬,陸成安都在朝中遇到過此人,在平北君侯的模擬中,王階還替陸成安說話,被複和*圖*書辟晉王重新為帝的群臣狠狠地攻訐了一頓。
他的腦袋一時之間陷入了短路的狀態。
說白了,時間走到這裏的時候,那就是王朝的倒計時,其問題出在的地方是根源,是開國就彌留下來的問題,根深蒂固了,還怎麼去解決!
還有這服務?
但是陸成安感覺自己這邊的坑明顯更大啊,這讓他怎麼來續命?
他的部族同時西遷至雍涼之地,建立了晟國,在雍涼之地展開了一步步奮發圖強的發展史。
這點對於陸成安而言,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畢竟在模擬中,陸成安只能看到大體,不能看到細節。
這怎麼想都是折磨。
也不難怪這大晟朝的農具發展尚且不如大唐,並且還沒有誕生出來火器這種東西。
「能為漢王殿下做事,是下官的福分。」王階說著客氣話道:「若是沒有其他事的話,下官便告退了。」
老劉家的人開了,作弊了,那咋辦嘛。
而這就是為什麼陸成安看書會思考,然後篩選有用的信息,不會完全偏信書上內容的原因。
這大晟王朝,除了皇城中的建築物一應俱全,其他地方,包括政策,大晟朝都是全面拉到底的躺平狀態。
這點可以在佞臣列傳中,有衛青和霍去病,就能看出來。
陸成安正在其中翻閱藏書。
文淵閣。
王階是沒有料到,在文淵閣的陸成安還真的是漢王殿下的門客。
「多謝陸兄高抬貴手。」王階一聽陸成安讓了步,頓時是懶散了起來,「我這些日子清閑得很,只是抄錄這些部分,倒也能修身養性,明年的今天,這抄錄的古籍,我一定會交到陸兄的手上,所以……陸兄的府邸所在何處?」
前腳王階走出文淵閣。
合著你們大晟皇室就想著大興土木,在宮裡開派對了?
所以啊,我的漢王殿下啊,這讓我怎麼給你想辦法啊?
在【平北君侯】的檔案中,陸成安代行君權,所以,整個皇宮的走勢和各個建築的作用,他還是心知肚明的。
而王階卻被陸成安所說的話,給干沉默了。
【梁】一統天下。
幾十年後又內部消融,政權交替給其他族群。
「陸大人,您這不是在說笑吧?」王階頓時是愁眉苦臉道:「這《太史公記》里的事情,翻來覆去,也就那麼些個事情,咱……咱還罪不至此吧?」
陸成安回過頭去,看到的是一個相貌堂堂、儀容不凡的年輕人。
那感情好啊!
王階頓時露出了錯愕的表情。
一個聲音從陸成安的背後響起。
陸成安翻看著這裏的《太史公記》。
王階就敢這樣斷定。hetubook.com.com
而大晟朝這裏的《太史公記》,是由一個名字叫司馬韞的人書寫的。
王階正準備離開的動作停了下來。
不過,陸成安也不會太把書裏面的內容當成一回事。
這就導致漢王很容易被夾在中間,若是能力不夠超然,手段不夠漂亮,做事不夠果斷,她是一定會被兩邊牽制到死的。
有時候資料上的內容,你都不能徹底相信,更不用說有些是後世朝代的人刻意篡改的。
間接導致了十三國之亂,在歷經了三十六年的新國混戰,被北邊的游牧民族東胡攻滅了九國,至此東胡族人稱皇,國號【梁】。
這是親王要替人抄錄古籍?
從游牧民族的手上重新奪回了江山社稷,由於之前打著的旗號是光復晟室的名義,所以再一統天下,復國過後,沒有改變原有的國號,還是以【晟】為名。
漢王上位更慘。
您這確定不是刁難嗎?
好傢夥。
「閣下,便是陸成安?」
問題來了,正英帝活著的時候,他能壓住兩邊的勢力集團。
大晟朝在很早的文明之中,就曾經完成了大統一的壯舉,後來又因而落沒。
王階笑了笑,「且放心,只需一個月的功夫,我便將這些內容抄錄於你,若是別無他事,下官就先行一步了。」
首先,岳父的問題也很明顯,他的能力顯然是做不到中興的,陸成安能看出來岳父現在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在維穩的基礎上,替大晟朝做出一些變化,已經有意識到大晟朝存在的問題,具備一定的政治抱負。
你不來個狠的,是很難再延續這個王朝。
不少前晟血統的中原人,被迫南下,開荒了南方的土地。
直接做出他有力的判斷!
后晟的開國太祖覆滅了【梁】以後的異族政權。
「裏面那人,是我的門客。」漢王上來就宣誓主權,大聲宣布陸成安是她的門客。
「是也。」陸成安點頭。
哪有親王給人親手抄錄古籍的道理啊!
被冠以憲宗廟號的帝王都可以說是一代明君,明憲宗朱見深接過了大明戰神朱祁鎮給他的爛攤子,給自己的兒子弘治皇帝留下了一個太平江山,對外的戰爭上,明憲宗從容地對付蒙古人的入侵,在女真崛起的態勢上,採取最有力的解決措施。
漢王就遇到了他。
雖然衛青和霍去病功績斐然,但他們兩個代表的是外戚集團,還是所謂的草根崛起。
陸成安面露尷尬之色,這話題有點不太方便開口,他是寄人籬下住在漢王府上的,不過想了想,不說話也不是一個事兒,沉默了幾秒鐘他開口道:「我現居漢王府和-圖-書
上。」
經歷了多個異族政權的接連交替。
「王翰林。」漢王叫住了王階。
這是明代時期的標誌性皇室建築,雖然大晟王朝不是大明朝,但從宮廷的建築風格來看,其實是很接近大明朝的。
正英帝已經是后晟朝的第七位皇帝,而後晟朝的國運,七代至此足足享用了144年,正英帝的父親泰熙帝,獨佔了四十多年的國祚,是迄今為止,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
硬骨頭的史官是有,但是朝代越靠後,封建王朝帶來的奴性就越深,早期高風亮節,拚死也要守住職務,將職責視為使命的史官也越來越少了。
這兩人的關係,絕對不一般,不可能只是普普通通一個門客那麼簡單。
的確,吳家是效忠皇帝的勛貴,對皇室肝膽相照,但是吳家人向來幫親不幫理,晉王對皇位有想法且有這個繼承權的話,吳家人顯然是會幫晉王想辦法的。
對比起飛將軍李廣和衛青、霍去病叔侄兩人的傳記,司馬遷是有明顯區別對待的描寫手法。
「在下王階,翰林供奉。」王階拱手說道:「陛下命我替人抄錄文淵閣中的古籍。」
晉王若是對皇位有想法,跟吳家的人商量一下,絕對是有能力造反的。
「三殿、二閣、二坊。」
這就導致在司馬遷眼裡,這倆人毋庸置疑就是暴發戶,閉口不談什麼功績和能力,先攻擊了再說,這是司馬遷很個人情緒化的立場問題。
接著漢王問道:「他讓你抄錄哪本書的孤本?」
漢王擺手,示意王階可以離去。
「王大人,你稍後替我將《太史公記》的複本拿到東宮來。」
這就是現在的大晟朝。
雖然大晟王朝的官職、建築,都是有相似於明廷的點,但是大晟朝廷沒有廢除宰相制,不少地方還遵從漢制,所以陸成安還得確定一下情況。
陸成安是想更深層次地了解前晟是怎麼統一六國,又是怎麼被滅國,后晟怎麼建立王朝,從東胡人的手中,再次奪回天下的。
還是東宮的皇長女要替人抄錄古籍?
鑄就了大一統的神話。
在描寫李廣的事迹上,司馬遷是用了大量的篇幅,把有關於李廣的事迹,不管是大是小,都記錄的清清楚楚。
不是?!
也就是說,目前這個大晟和前晟中間是斷代了接近數百年,雖然類似於西漢到東漢之間的政權交替,打著延續王朝的口號,而官方更是認可了后晟皇室的血統。
在任賢使能,虛心納諫下,不斷滅掉周邊的小國家,開地千里,國力日益強盛,在經歷過了百年的奮鬥,晟滅掉了其他諸國而一統天下,掃八荒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