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可我又怎麼能捨得讓你一人拚命呢?

是這些人心不齊。
問題是這次蒙古完全補足了過去經驗非常欠缺的政治層面眼光。
【你的軍事策略轉變為主動攻勢,從防守變為反攻,你打著收復遼東的旗號出兵。】
也算是換了一個方式重新建立了大晟王朝。
有時候還能從侵擾戰術轉為防守。
現在這局面,比之前遇到的任何一次局面都要僵。
所以漢王要關注的地方太多了,而且還得進行真正的微操,她稍微有一個地方不怎麼留心,沒有處理好,就直接一路往下跌。
你首先要保證自己具備絕對實力,其次要保證沒有外部影響的敵人,最後你要想清楚抄家這種手法只能救一次,不能救很多次。
修補一個王朝,只會比重鑄一個王朝困難。
要是陸成安切成漢王的主視角,現在就屬於各地民心跌宕起伏,很多人是支持又不完全支持的遊離狀態,稍微耍一下狠,可能還沒和蒙古短兵相接,底下起義軍就滾滾而來。
漢王不可能隨便說抄家就抄家,這種招數,你有正當理由可以來一次,但你天天沒事抄家,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大家還能不防著你嗎?
他是能出刀的。
回不回來是晉王和齊王考慮的問題,她要考慮的只有大晟的江山社稷,漢王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和空間繼續糾察她們私下的情況。
蒙古這邊就一個聲音,就一個想法,執行力非常強。
他們甚至不需要多做什麼,只要不斷地讓底下的佃農給他們耕作,有了銀子再去買新的地,再請來新的佃農給他們做奴隸,就能繼續享受。
故此,晉王當女帝的那次,陸成安就是新的功臣階級,畢竟他是立下了給晉王取得天下的功勞,而一大批世家人,都是擁立和支持舊有皇族的,和_圖_書他們就是天生的對立面。
從封建制度而言,這些人沒有錯。
還有一次,陸成安和寧王聯手打造大景王朝,這個背景也不用多說了,不把那些舊體制的貴族處理掉,怎麼給大景王朝騰出發育空間。
打到那個階段,還沒和蒙古全面交戰,大晟自己先四處漏風,自行塌房了。
【大晟王朝的經濟已經逐漸出現崩塌的情況,漢王通過狠辣的手段,暫時為你填補了空缺,至少在半年內,你不用為軍餉和糧食奔波顧慮。】
所以他是直接不給機會,在自己軍中聲望最高,晉王派系勢力最鼎盛的時候,給他們來了一場大清洗。
因為在野蠻的時代里,弱者就該被強者踩頭。
【但你深知這種手段並不能長期使用,在蒙古掀起的戰爭沒有結束之前,大晟王朝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困難。】
沒有人比漢王更懂陸成安做出這樣選擇的理由。
可到了現在,漢王也只能釋懷一笑。
陸成安不砍他們,他們以後也會還手。
這兩次,陸成安都是有著絕對支配權。
漢王她要走原則,最起碼要有確鑿的證據,漢王才能出手,然而有些人自己本身沒有錯,可是他們的存在卻有真真切切地在損害國家。
這人當女帝,是不講原則,不走規則的,想針對誰就針對誰。
無論怎麼說,留給她的回合不多了。
「他是想趁著自己還能打,還能戰……把最難渡過的對手拖下水。」
不上稅也就算了,還要不斷累積土地,繼續吸血。
【從信里,你似乎看出她已經不再那麼殷切地期盼蘇為溯日後能成為人中龍鳳。】
陸成安之前能那麼操作,大部分局勢都是有背景因素在內的。
所以在封建時代里,那些有遠m•hetubook.com•com見有能力的皇帝幾乎無一例外全部都在打壓這些人。
就現在蒙古王女的思路,陸成安可以確定,只要他這邊一出問題,大晟王朝差不多就是一個等待平推的狀態。
像蘇為英這樣優秀的修補匠,也得要一個特別喜歡找事的阿母。
想硬氣地全殺一遍。
【同月,漢王第一次用正英帝的玉璽,向天下的親王發下了詔令,要求她們回到京師共議大事。】
能找到優先降低損失的辦法,陸成安無疑是會採納的。
而她此番請這些藩王回來,就是想統一內部的意見,不想讓大晟王朝還有多餘的聲音在外,先把整體的指揮權控制在京城。
可時間過得久了,這些人在更高統治者的眼裡,就屬於不創造價值的人,他們不光是不創造價值,還要吸你的血,平攤你的生存質量。
問題是這蒙古的王女聰明啊。
而這樣的人,往往底細都不幹凈。
這麼做,是方便漢王在有限的時間內發出最完整,最有力的政令。
不會在該硬氣的時候輕易手軟。
「可我又怎麼能捨得讓你一人拚命呢?」
不過,陸成安通過各方渠道的消息,自然是了解到了京城這邊的信息。
不管你有沒有罪,我必查你底細,針對你。
只要能守住一切,也算成功。
尤其是她看到陸成安從被動防守到主動出戰,她已經明白了陸成安的心意。
所以漢王也得考慮在暗中留一個能正常讓朝堂運轉的底子來給蘇為溯兜底。
不是漢王、晉王、寧王打不了。
現在理論可行的辦法很少,優先順序比較高的是陸成安先和蒙古爆了,就用這半年漢王給的經濟,把蒙古干碎了,把最難解決的外部因素處理掉,再來完善內務和-圖-書
至少晉王見不得有人比她還要富,比她富的都得給她跪下,都要收起尾巴低調做人。
她似乎知道潛藏在大晟王朝下的暗流涌動,知道你現在打仗很吃力,她就和你打拉鋸戰持久戰。
你舊臣和我新臣有什麼關係?
其實到了這個緊要的關頭,她拿著父皇的玉璽下令,晉王和齊王都不願意回京,那麼這倆人多半是有問題的。
【蒙古人停下了攻勢,這得以讓你有了喘息的機會。】
拖著。
【你和蒙古進行了一輪主動進攻的戰事,在你的指揮領導下,你取得了略微的優勢,但拖雷的撤退非常及時,使得你的戰果未能持續擴大。】
那就抱著你的萬貫家財一起死了得了。
【正英十九年八月,你思考再三,放棄了在晉陽打持久戰,放棄了之前一直選擇的防守策略,轉變了對抗蒙古的方式。】
漢王利用馬榮度的案子牽出了三族六姓,將京城之內影響力最大的王氏覆滅了,可以說把最肥的士族給繳了。
正逢蒙古和邊軍打得火熱,是真不怕這些人搖身一變,變成蒙古麾下的野犬?
【齊王以沿海各地倭寇災患嚴重,回京恐怕治倭之策受到影響,真切請求漢王斟酌再三后再發起調令。】
【但凡違令者,即刻視為忤逆之罪,謀反之行,舉國共伐之。】
沒有眼見,甚至甘願同流合污的,便創造了最屈辱的魏晉南北朝。
陸成安幫助漢王解決內部問題的想法和思路就一條。
甚至活得很高調,喜歡當面挑釁,炫富?
【你派遣了晉王的將領慕容師前往草原,拉攏那些被蒙古鐵騎踏平的中小部族,團結他們的力量進行雇傭來對抗蒙古。】
漢王看著齊王和晉王的小型立繪人物頭像,是立刻陷入了和*圖*書沉思。
就是陸成安自己管自己的,和漢王切割出來,他主治一片地方,甚至於自立一方,局勢都是優的。
還能因為士人身份的優待不用上稅。
一次晉王上位,屬於是非正常皇帝登基,是藩王推翻了原有的統治階級,建立了一套新的功臣集團。
我不得給我的小弟清空一下薪資空間?
陸成安身上的詞條一身正氣,讓陸成安做不出像程昱、李儒這樣毒士能幹出來的混賬事,是有底線的,但他絕不可能為了什麼光明磊落,春秋大義的名頭,跟別人挑個地方,來一場正面男人的萬人大戰。
可還沒等到最好的時機,蒙古人就打來了,這就很不方便擴大事態,一旦有人開了投降蒙古的先河,之前大晟對世族態度越狠,到時候世族跟隨蒙古就更堅決。
「他怕的,就是自己死在了前頭,沒能為我爭取空間,拼下喘息的機會。」
而不是為敵人考慮什麼優待不優待。
不跟你玩硬的。
這是劉備臨終前留給劉禪遺詔中最為經典的一句話。
但陸成安其實並不認為自己現在有多麼的光明磊落,或者光明磊落這個詞並不適用在一個成熟的將領,成熟的軍師頭上。
朱棣的那批功臣,和朱棣之前的那批功臣就是兩伙人。
而大晟王朝有想法的人太多了,就連小八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人家祖上怎麼說也給大晟流過血,你有什麼功勞嗎?
漢王辦不了的事情,他來辦,漢王管不了的事情,他來管。
【晉王則是以身患重病,不宜長途奔波為由婉拒。】
天然地享受著這樣的資源。
漢王不能把重要的回合浪費在內耗上。
【正英十九年七月,你收到了漢王的來信,她詢問你在晉陽一帶的戰事情況,又聊了些家裡長短,https://m•hetubook.com.com對你訴說衷腸,談到了這些日子兒子的長進。】
任何戰事上,所謂光明磊落的戰將,往往都會坑害自己的士兵。
這就跟歷史上奉天靖難的朱棣一樣。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這不是光明磊落的正義感,這是蠢。
多多少少自己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他們只是繼承了先人們給他們留下來的財富。
這些人也是有勢力的,漢王做事太絕,被抄家的人為了保護家產、為了保護自己,他們就會變成叛軍、變成帶路黨。
你說那些世家大族裡成天吟詩作樂,享福享樂的老爺們真的有錯嗎?
作為將領,你要記住,你要完成的使命是——保障士兵的安全以及保家衛國。
你身為國家的重臣,作為軍師,也該想盡辦法和計謀去給敵人造成損失,而不是計較個人得失。
但這種招數只能來一次,不能來兩次,三次,甚至超過三次。
但凡晉王沉穩一點,採取溫和措施繼位,蘇為英都不可能完成那麼順暢地接管天下大局,成為聖主。
而且朱棣雖然不承認自己是謀反取得天下,但他走的那個流程就是謀反流程,後續還把一批不服自己的人全殺了。
陸成安也能挑事,也是能搞事的。
然而漢王和陸成安的背景局勢都不一樣。
不跪,不給我晉王這樣的聖明之主當狗?
漢昭烈帝沒有告訴劉禪該怎麼去當一個好皇帝,只是告訴劉禪要多聽賢臣的話,至於自己的本分,那就做一個儘可能做善事,少做惡事的人。
如果單憑抄家就能救國,就能治國,那麼那麼多的末代皇帝,他們只需要去抄貪官的家就能翻盤了。
【在漢王強硬的態度下,除了晉王以外的其他親王大多都選擇回到京城。】
不成中興之主也罷。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