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寧為高貴鄉公死
第十三章 投機者

勤儉樸素的道理他們知道的比誰都清楚,做起來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只是,跟高柔不同,王觀為人勤儉,不怎麼交友,也不喜歡提拔晚輩,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參与什麼紛爭,這樣的性格讓司馬師極為看重,就讓他擔任尚書右僕射,跟盧毓一同執掌尚書台。
在曹髦還不曾登基的時候,這位是大司農。
「我看,他是想用太后的名義來招攬群臣為他所用啊。」
「陛下不必擔心,老臣正準備上書呢,沒想到,尚書盧公就先臣一步說起了這件事,臣也就沒有再去想這件事。」
盧毓忙完之後,方才派人接他前來書房。
在王祥講完了今天的大道理之後,曹髦方才靠近了些他,笑著問道:「老師,選拔賢才的事情,您做的如何了?」
王祥結束了課程,告別了曹髦,離開了此處。
在廢立之事中,群臣都躲著走,他卻積极參与到這件事里,多次站在太后和郭家這邊,表現的很強硬。
王祥看起來有些茫然。
可王祥顯然不是一般的大臣。
此人出身不好,是曹操將他提拔上來的,他在很多地方當過縣令,後來在邊塞打過鮮卑,為人剛烈,故而得罪了曹爽,被司馬懿所拉攏,後來司馬懿發動叛亂的時候,此人擔任中領軍,跟高柔和*圖*書並列為司馬家的兩大盟友。
「老師說治理天下的賢君是不能急功近利的……」
曹髦並沒有利用他,他也知道這種老奸巨猾的老頭是不會為自己所利用的,曹髦只是給這個膽大包天的老頭提供機會而已。
「休徵啊……朝中大臣,大多都是支持吏部的,高司徒也派了人,說是全力支持。」
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找個大人物,大人物出面吃肉,他在底下喝湯。
盧毓瞥了他一眼,提醒道:「休徵可勿要糾纏太多啊……陛下再有謀略,卻是令不能出西堂,太后再有名義,卻也是無知婦人……大將軍是個能聽取勸諫的人,卻也是個心狠手辣的人。」
他方才說的這四個人,是尚書台內的重要人物,王偉台是指王觀,任尚書右僕射,崔長合則是指崔贊,擔任吏部尚書,最後倆個是尚書袁侃和尚書傅嘏。
盧毓再次說道。
可是在曹魏時期,太倉尚書、度支尚書、戶部尚書等官分了大司農的權力,大司農實際上不能干涉財政,會計等事務了,變成了穀倉之臣。
他自然是接受了太后的賞賜,擔任光祿勛,表現出跟太后很親近的模樣來,變相的逼迫大將軍主動拉攏自己這個道德楷模……大將軍肯定不希望一個親近皇權和圖書的道德楷模去當光祿勛,也不能因此而幹掉他,於是乎,在擔任光祿勛不到一個月後,大將軍又封了他為司隸校尉。
曹髦卻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郭太后很開心,在完成目標后就讓他做了光祿勛。
「要治理天下的賢君,就必須要做到勤儉,皇帝勤儉,賢臣安能不效仿?小人怎敢言奢?」
盧毓很是繁忙,他向來如此,整個天下的事情,其實都是盧毓在著手治理。
崔贊出身博陵崔氏,是崔寔的重孫,此公沉默少言,諸事以盧毓為主。
曹髦在心裏謾罵了幾句,「您先前不是說要為朕徵召更多的賢才嗎?老師莫不是忘記了?」
王祥說著,又迅速板著臉。
盧毓輕輕撫摸著鬍鬚,臉上也是帶著笑容。
曹髦卻還得做出一臉受教的模樣來,乖巧的坐在對面,聽著他講述。
意思很明確,這件事與你無關,與我也無關,不要再問也不要再提。
袁侃出身陳郡袁氏,是袁渙的兒子。
他可以用自己的名聲來謀取恰當的好處,可若是想不開了,想要獨自吃下這樣的大餅,怕不是要被噎死,就算不噎死,其餘大族也會掐死他。
大魏的世家要聯合起來做事,司馬家是壓不住的,這可不是殺人就能解決的事情,先前幾次殺戮www.hetubook•com•com,已經引發了群臣的不滿,而司馬家的許諾還不曾完成,在這種時候若是還要殺人……那廟堂內部就得崩潰,都不需要等毌丘儉來攻打了。
王祥笑了起來,他哪裡聽不明白盧毓的意思,他們可以跟司馬家爭奪啃食獵物的順序,卻不能將司馬家當作獵物。
盧毓再次誇讚道:「雄才偉略,奈何,生不逢時。」
王祥笑著說道。
他們一同搞事,曹髦就已經達到預期了,給大將軍找點事做才是曹髦的目的,其餘的事情都不重要。
「啊?什麼事?」
這老頭果然沒有親自出馬,看樣子,他是跟尚書的盧毓達成了某種合作,讓盧毓出面去做。
此時他已經成為了群臣里的德高望重者,真正的天下道德楷模,四年後升了太尉,等司馬炎上位,加封太保,位列三司之上,天下仰望,給宗族崛起打下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基礎,直接起飛。
盧毓點了點頭,讓他坐在自己的身邊。
「看來,此事成矣。」
而歷史上,盧毓跟王祥也走的很近,盧毓在擔任司空后,曾主動辭讓,想要將位置讓給王祥在內的幾個人。
光祿勛同樣是九卿,但是此位總領宮內事務,在西漢那會,這官叫郎中令!
在朝會的時候,大臣們坐在宮殿的正南門外,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時司隸校尉坐在各部門首長的上首,一個人單坐,比東漢時的「三獨坐」更為顯要……曹魏時的司隸校尉接受了一波大加強,地位不高,但是權力極重。
王祥畢恭畢敬的拜見了盧毓,這態度比對待司馬師和曹髦還要更加恭敬。
王祥安靜的等候了許久。
王祥平靜的說著,眼裡卻閃爍著精光。
王祥不讓自己干涉,那自己就不干涉了,盧毓能主動挑事,這再好不過了。
在曹髦逝世之後,他嚎啕大哭,稱這都是他的過錯,然後直接升到司空,成了三公。
王祥恍然大悟,笑著說道:「原來是這件事啊。」
王祥一如往常的講述著大道理。
王祥在回到府邸后沒多久,就換了一套穿著,坐著馬車前往拜見盧毓。
曹魏的司隸校尉,地位有多高呢?
這也很正常,雖然日後的王家是與司馬家共天下的大豪族,可在如今嘛,比他們強的大族實在是太多了,王祥的家族甚至都沒有一個接近權力核心的人物,哪怕只是名義上的也沒有。
王祥笑了起來,「司徒公這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補救啊。」
「陛下,老臣昨日教了您什麼?」
「台內的王偉台,崔長合,袁公然,傅蘭石三人,我一一告知,除了蘭石之外,其餘三人都同意。」
王祥的成功絕非和圖書是偶然,在親自接觸了皇宮內的情況后,曹髦對他往上爬的能力有了個全新的認識。
盧毓也忍不住誇讚了一句,王祥卻笑著解釋道:「陛下這是想要擾亂局勢,讓司馬家勞神乏力……今日,陛下又故意說起了太后的事情。」
這個位置變成了很多大臣的養老院,想往上爬非常的不容易,若是一般的大臣,當了大司農,也就知足了,直接在這個位置上躺到退仕,再撈個名譽三公什麼的。
「陛下的提議還真是不錯。」
皇帝帶頭搞勤儉,群臣互相攀比,勤儉到天下都沒窮人了。
要說勤儉,誰能比兩晉這幫統治者更勤儉?
「大魏三代聖君,皆以勤儉為根本……」
聽著很厲害,實際上也很厲害,是九卿之一。
在擔任司隸校尉后,這位即刻改變了對太后的態度,開始主動親近司馬昭,於是在兩年後轉為太常,成為了九卿之首。
在這幾個人之中,王觀最是低調,卻是一等一的狠人。
這老頭將曹髦訓斥了一番。
聽到盧毓的話,王祥也不意外,傅嘏是司馬師的鐵杆心腹,他沒有應允也是很正常的。
「請您放心吧,定然不會。」
「不錯,當今陛下尚且年幼,天下的大事自有賢臣來治理,陛下想要治理天下的心是好的,可若是急著去操辦,只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