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晚清遺殤
第八章 徹底折服

可能這也是導致古代文盲率極高的一個原因,寒門難出貴子啊!
如今這兩位都已經去世,慶親王奕劻就成了唯一在世的「一代」鐵帽子王。
醇親王奕譞則本事平平,但是老婆娶得好,是慈禧的妹妹。生的兒子也實在有福,直接被慈禧選做皇帝,也就是光緒。不僅如此,晚清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也是他的親孫子!是他的五子載灃的兒子。
慶親王奕劻現在是絕對的實權派,幾年前還被加封「Tie帽Zi王」,世襲罔替。
一連兩個多小時,別說物理教習施德明了,就連丁韙良都有點跟不上節奏,不時打斷李諭,然後從身後的書架上翻找對應理論的書籍來查找印證。
丁韙良和李諭又聊了聊科學相關的話題,李諭這些方面太拿手了,他從雙縫實驗說到光譜理論,從萬有引力公式又談到開普勒三定律,從複數空間談到歐拉恆等式……
又買了一套《朱子全書》,竟然花了4000文!
恭親王奕訁斤名氣最大,能力也強,人和*圖*書稱鬼子六,是最早創立並執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時間最長的一位。
李諭和范熙壬連忙站起來躬身行禮,然後也重新做了自我介紹。
然後買了兩斤鮮肉,花了40文;
對於他的身份而言,做自我介紹是很高的禮儀了,畢竟現在丁韙良可是有著朝廷三品頂戴的。
丁韙良是徹底折服了:這傢伙恐怕放在西方大學里都可以當教授!
丁韙良點點頭:「是的,就是貴國的慶親王。」
1902年京師大學堂復學后的第一次招生,可以說就是北大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正式招生,因為最開始的兩年辦得確實蠻失敗,再加上庚子國難這麼大的事攪和,差點連大學堂都不了了之。
丁韙良想了想又說:「還有一事,前段時間,總理大臣奕劻曾經讓我尋找一名精通西學的貴國學者去他府上做助學,因為他尊貴的身份,我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選,現在看來,我想你是很合適的,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諭也沒理由拒絕,鞠hetubook.com•com了一躬:「多謝總教習!」
其他羅列的項目還有很多,什麼1000文的皮靴,500文的烤鴨,1000文的門帘,總之巴拉巴拉寫了一大堆,好幾十個項目,猛一看就像是小學生在水文!
這是什麼概念!
自己不是皇帝,但是兒子和孫子卻都是皇帝,也是一位奇人!
「我的老天!」范熙壬一把握住李諭的胳膊,「兄弟,你要發達了!」
對於李諭來說,也是不小的誘惑,想想還覺得有點小期待,能回到最初的母校當最早的一批校友,感覺太奇特了。
舉個例子,曾國藩作為超級寫日記達人,曾經事無巨細地記錄了生活中的各項瑣事,他就曾經寫到過自己的各種日常支出:
丁韙良讓李諭和范熙壬直接就座,自我介紹了一下:「吾姓丁,名韙良,字冠西,祖籍美利堅合眾國。」
其實李諭已經是控制著自己了,談到的都是十九世紀的最新科研成果,並沒有「超綱」。要是說到相對論和https://m.hetubook•com•com量子力學,他們更無法接受,而且這兩樣東西還沒有誕生,此刻還是「兩朵烏雲」,說出來太驚世駭俗。
不過轉念一想,自己現在還沒有正式的清朝戶籍,現在的他說到底就是個「流民」。
李諭此時回過味兒來,「冠西」!
李諭還沒反應,旁邊的范熙壬已經驚呆了:「奕……您說的是慶親王?」
1841年,曾國藩在北京住,租房子花了10000文,是月租金,一共18間房;
好傢夥,丁冠西,有點意思!
丁韙良似乎看出了李諭的隱憂,剛才他還說到自己只是個圖書管理員,於是說:「我會親自為你寫一封推薦信,幫你拿到正式的資格。」
單從前面那三個比較有特殊性的可以看出,兩套半《朱子全書》就可以在北京租上一個月18間房的大宅子!
丁韙良把李諭和范熙壬帶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這裏堪稱一個小藏書室,後面滿牆的書架全是英文原版書。
但也正因如此,奕譞後半輩子一直擔驚受怕,和m.hetubook.com.com光緒一樣,都是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
這可幫了李諭大忙了,真是困了就給送枕頭——求之不得!
說起來,古時候的書籍價格是極高的,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
雖然這兩部書都是大部頭,但一部書算下來就可以買200斤豬肉!普通人家是很容易在二者之間做出選擇的——用一句流行語說,排骨它不香嗎?
即便放到現代也是難以理解!
以上還只是國內出版書籍的價格,如果是丁韙良架子上的那些英文原版書,價格更是奇高無比。
即便如此,很多東西丁韙良自己也沒有學習過,比如雙縫實驗以及歐拉恆等式,他僅僅是知道而已,根本沒有研究過,就連在書架上找書都挺花時間,好幾次還是李諭幫著他找到對應書籍。
而且後來曾國藩又買了一套《子史精華》,也是花了4000文!
他準備留住這個人才,轉身和物理教習施德明低聲交流了幾句,然後對李諭說:「鑒於你優秀的科學素養,我現在真誠邀請你在幾個月後參加京師www.hetubook.com.com大學堂的招生考試,當然,這種考試對於你而言,將是異常輕鬆的。」
當然,現在的英文原版書也不便宜,但是和清末比起來,就小巫見大巫了。
奕劻的本領也很一般,但是各位如果看過照片就能發現,奕劻以及他的子孫後代長得都很帥,可以說是大清宗室顏值擔當。
有清一代,一共只有十二個欽帽子王,前八個是開國功臣,基本都是努爾哈赤的兄弟和子孫。
然後一直到雍正時期,立了自己的十三弟為鐵帽子王;至於最後三個,都是晚清「奕」字輩的,也就是咸豐那一輩,分別是恭親王奕訁斤,醇親王奕譞(xuan),以及慶親王奕劻。
但是丁韙良並沒有那麼強的資源把他直接推薦給國外大學,而且也需要時間來進一步驗證一下李諭的水平。
當然,他也並非真的一無是處,慶親王奕劻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斂財,堪稱「理財」小能手,賣起官來都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而且他很早就看出了外國銀行的優勢,把錢都存在了外國銀行,可以說是很超前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