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內情

上次馬守仁給我看了橋樑建造計劃的整體日程。需要依賴這台重型起重機的橋樑多達五個部分,而最後一個部分的安裝時間是今年的十一月份。」
梁師傅哈哈一笑:「這個測試車間里還有哪個老李呀?當然是李紅軍師傅了。其實我倆的年齡差不多,但他工作經驗比我多多了。我剛到這個車間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這裏的骨幹了,所以當初是他帶的我。還記得當初老李帶我這種新人是非常嚴格,卻又非常耐心。我現在能把活幹得這麼利索,可是多虧了老李呢。他的能力比我要強好幾倍,唉,只是可惜呀。」
梁師傅卻搖了搖頭道:「我以前就是一個大老粗,哪有機會讀什麼書啊。多虧了老李把我帶出來的。」
梁師傅欲言又止,然後低頭去干他的活了。但是幹了一會兒又停了下來,抬起頭來憤懣道:「有些話我本來不應該說,但是憋在心裏實在是難受。當初的測試車間主任已經hetubook.com.com是現在的生產部副部長,而其他涉及的幾個領導也都成了龍源重工的中高層領導。現在替老李說話,那不就等於把這些大領導都得罪了嗎?
並且在研磨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往研磨紙上淋研磨液以保持研磨紙的濕潤。至於濕潤程度是多少,那就要全靠研磨工人自己掌握火候了。
截止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一天。原本進度並不緊張,但是液壓主閥的力矩限制閥出現問題打亂原來的計劃,使得在原定的計劃中不得不插入工裝研磨的時間。
眾人笑了起來,覺得也對,研磨工作需要全神貫注地投入,有人在一旁的確容易分心,便一同離開了測試車間。
王朝陽卻更加奇怪:「說句實話而已,沒那麼複雜吧?」
按照原定計劃,液壓系統的調試時間是半個月。
再加上老李自己的脾氣倔,每次談到這個話題都變得像個刺蝟似的,我跟他還算是關係hetubook•com•com不錯的,但是說到這個都十分謹慎。長此以往,也就慢慢形成了現在的局面了。」
王朝陽被看穿了心思,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說:「梁師傅您別見怪,我不是故意不相信您,只是這批活兒實在太關鍵了......」
王朝陽細細地看了一遍數據,每個方位的尺寸都合乎規格,公差也在計劃之內。王朝陽和張苗苗相視一笑,他們放心了不少。這位梁師傅是趙立川推薦而來的,但他的專業程度二人都不是很清楚。但現在看了這份測量記錄,他們相信趙立川的話,這位梁師傅的技術也是十分專業的。
工裝的研磨一共分為三道工序,工序的精度遞增。而同時,花費的時間也要遞增。第一道研磨工序只用了小半天不到。而第二道研磨工序按照梁師傅的估計,至少需要兩天。等到了第三道研磨工序,則至少需要五天左右。這還不考慮中間發生其他的意外情況。https://m.hetubook.com.com
王朝陽和張苗苗在車間里觀察了一會兒,趙立川也趕了過來。
所謂的研磨雖然是純手工的,但是並不意味著直接用一雙手工作,而是先將零件固定在一個簡易的旋轉工裝上,然後通過手搖工裝帶動研磨紙進行研磨工序。
這個話題沒有辦法繼續談下去,也只好戛然而止了。梁師傅那邊已經開始了第二道研磨。
趙立川的鋼筆在紙上做著記錄,憂心忡忡地說道:「時間緊任務重啊。上次遇見馬守仁,他跟我說這個項目的大日程是絕對不能調整的,咱們這邊一旦延期那會影響整台起重機的現場調試。而影響調試之後,那連鎖反應就是橋樑主結構的安裝時間。
這意味著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研磨工裝能夠在七天之後完成。然後需要進行的是彈簧預警力的調整以及液壓主閥的重新裝配,然後後續的調試工作才能恢復正常。這樣,所有步驟計算下來,剩下的時間已經非常緊張了https://m•hetubook.com•com
不等王朝陽把話說完,梁師傅已經滿不在乎地揮了揮手:「不用解釋啊,都是大老爺們兒,這點事兒我還不明白嘛,都是為了項目唄。」
今天王朝陽需要跟趙立川談一個正事,那就是項目的時間問題。
幾個人湊到一起交流了一些現在的情況。梁師傅趁著更換研磨紙的空當對眾人說:「這邊有我一個人盯著就行,你們先回去吧,我老梁幹活你們放心,而且說句不該說的話,你們在這裏談事情反而會影響我的工作呢。」
說到這裏,梁師傅嘆著氣搖了搖頭,沒有繼續往下說。
梁師傅嘆了一口氣說:「唉,這話說起來就複雜了。要說老李當初的經歷,廠子里所有人都知道他冤枉,而且是背了黑鍋。但是要說幫他說話,卻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王朝陽好奇地問:「哪位老李啊?」
一旁的梁師傅似乎看出了王朝陽和張苗苗的擔憂,爽朗地笑了一聲說道:「怎麼樣?結果可還滿意?相信我老梁m•hetubook•com•com幹活還不錯了吧。」
王朝陽打開那張紙,是一張測量記錄,在上方用箭頭的形式標誌出測量位置。並且把測量位置從一到五編號,下方列著表格,便是一到五號的實際測量結果。無論是從測量數據的記錄還是文件的準備,都看得出這位梁師傅非常專業。
王朝陽忍不住問道:「說道李師傅我感到很奇怪,當初他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合情合理的。這麼多年過去,難道就沒人幫他說話嗎?」
王朝陽聽到這裏忍不住長嘆一口氣,他知道老李的遭遇,就是大型國有企業中最大的弊病之一,這裏的員工們干多干少都一樣,幹得少的不見得受到批評,而幹得多的反而容易出錯,成了眾矢之的。
王朝陽很欣賞對方這種爽快的態度,便隨口問梁師傅以前是否讀過書。因為看他做文件記錄專業的樣子,像是系統學習過。
像李紅軍這種技術骨幹,如果當初沒有蒙受這種遭遇,將會發揮出多大的作用呢,然而像他一樣遭遇的人又何止幾個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