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音
第8章 初見

「你好,鄭總,遠來辛苦。」
後來我見到了譚總,那個時候,他還很年輕,才17歲,正在讀高三,比在座的大多數都年輕,但是譚總那個時候的待人接物和風度談吐,一看就是個非常之人,譚總聽說我從聞州大老遠的過去,就為了這個電視機的事情,他也非常感動,當即就和我談妥了合作的意向,他還幫我規劃了今後幾年的產業布局。
這位一張嘴,帶著濃郁浙海口音的普通話噴薄而出,立馬透了底,是個自來熟,跑供銷的出身,絕對的。
聽到鄭項青的承認,譚振華頓覺心頭似有一萬頭羊駝賓士而過,「卧槽槽槽槽,我只是想要通過潘大寶吊一條小魚,順便掙一點點小錢錢而已,可這條,這條明明是鯊魚吧,一定是鯊魚吧,這是要把我囫圇吞下水的節奏啊!」
喝住二人,潘水生打手一指譚振華,說道:
譚振華定了定心神,低頭想了想,他當然不能說,按照歷史的發展,82年的1月,隨著政務院的一紙嚴厲打擊經濟領域的犯罪行為的發文,這本是對價格雙軌制實行以來,部分利用手中權利和制度缺陷而大肆中飽私囊的國之蠹蟲的制裁,卻被某些人歪曲解讀成了對逐步發展起來的民營經濟的反攻倒算,而這什麼「八大王」就不幸成了出頭鳥,有一個算一個,都沒跑,全部要抓進去坐牢。他譚振華身嬌體柔——啊呸,是身小體弱,可犯不著去趟這渾水。
「哦,這個啊,我是做線圈生意和*圖*書的。」
「來來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就是聞州來的老闆鄭項青同志,這位,咳咳,這位是我兒子的同學譚振華。」
在記憶中搜索了一遍關鍵詞「鄭項青」+「線圈」+「聞州」,譚振華的腦海中靈光一閃,忙問道:「莫非,你就是『八大王』中的『線圈大王』?」
「那個時候,譚振華還是個小毛孩子(台下笑聲),他和我小兒子從小就是同學,兩個人一起長大的。
「都給我閉嘴,先坐下再說!」
以上段落摘自「大國工匠之我和雷達的一世緣,造天線的潘水生」。
他上前一步,握手道:
那個時候我就想啊,我在聞州做幾個線圈,一年能賣個幾十萬塊錢的產值,被人戴高帽叫做什麼『線圈大王』自己也飄飄然然的,都不知道自己骨頭幾兩重了(台下笑聲,)到今天見了譚總啊,我才知道,原來我就是井底之蛙,人家那才叫高瞻遠矚,這麼說吧,沒有這次見面,就沒有我們華青集團的今天!(台下掌聲、口哨、歡呼)」
時間:1981年9月6日,星期天,
1982年,這8位都被列為重大經濟犯罪分子,並成為全國的打擊對象。除了唯一的一位幸運兒,其餘7位相繼被全國通緝、批准逮捕、直至判刑。
「二寶前年已經去當兵了,最近聽說去執行什麼秘密任務了,好幾個月都沒消息,我和他媽都提心弔膽的,小寶他媽是說什麼也不會讓小寶再去和_圖_書當兵了。這招工么,所里好幾年都沒指標了,難啊!」
一念至此,譚振華抬起頭,說道:「潘叔叔,您是看著我長大的,小寶又是我兄弟,說您是我半個父親也不為過,鄭總,您也從聞州不遠千里而來,聽說路上還吃了點苦頭,想必也是個實在人。你們當真要我說,我也不是不能說,只是需要兩位先發個誓,今天我說的這些話出了這個門,可就得全忘了,就當我什麼都沒說過!」
「秘密任務啊,不會去南邊了吧?那可要小心!」
譚振華抬眼去,只見對面這人,二十六七,中等身材,五官略顯秀氣,戴了一副金絲邊的眼鏡,看上去白白凈凈,文質彬彬,初看還以為是個知識分子。
「那是1981年,我記得應該是個周末,我懷裡揣著200塊錢和20斤全國糧票,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終於從聞州趕到了寧都。
天氣:晴,微風。
要說他們也真冤,8人中,生意做的最大的『五金大王』一年也才百來萬的產值,要不是被好事者戴了個『大王』的帽子在腦袋上,而且自己行事高調了些,屁股也實在說不上乾淨,也不至於就這麼被人盯上,憑空得了牢獄之災。此事直到85年才塵埃落定,幾人也相繼被判無罪釋放。這一事件史稱「八大王事件」,其實是當時社會變革中各種思想劇烈交鋒引起的的時代縮影。
鄭項青兀自還在陶醉自己的聲名遠播,突然看見譚振華的反常舉動,https://www•hetubook.com•com臉上的表情包一瞬間由陶醉轉換成錯愕,由於切換太快,大腦運算量瞬間達到了峰值,造成了短暫卡機,陣陣暈眩的感覺襲來,臉色也從紅光滿面的狀態「刷」的褪色成了慘白。他也一把拉住潘水生,大嚷著:「潘叔,這怎麼回事,這是怎麼說的?」
果然,他倆一見面,聊得那個起勁啊,從產品到設計到當時的經濟形勢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兩個人聊啊聊,一直聊到了12點,我一看,這不行啊,鄭項青那是沒啥事的,按當時的說法,他就是個待業青年(台下笑聲)。我明天一早可得上班,振華也得去上學,就把他們給勸開了。後來的結果,這兩位現在是什麼人,你們也都知道吧?(台下:知道,不知道還算華夏人么?笑)
在譚振華的前世,這幾位因為牽涉到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公案而為天下所知。
潘水生被譚振華的舉動搞得莫名其妙,更是被兩邊的魔音灌耳弄得心頭火氣,得虧他出生根正苗紅的工人階級,身大力不虧,被兩人分別抓住了兩條胳臂,情急之下,兩膀一較勁,拖住二人,運足丹田之氣,大喝一聲:
他和鄭項青的見面是我安排的,鄭項青跟我們家老太婆沾點親,哦對,你們讀書人叫「老伴」是吧,我就一個沒文化的老工人,沒那麼多講究(台下笑聲)。
然後下車的時候我就想,我吃了這苦,這次無論如何一定要帶點成果回去,要不,這苦不是白吃了么和_圖_書?(台下掌聲)。
這位連忙安慰道:「考不上大學也沒啥啊,將來可以去當兵或者直接進廠當工人,可比讀大學要早4年拿錢,還多4年工齡呢!」
「怕的就是這個啊,你說那戰場上刀槍都不長眼的,要是有個三長兩短……」
想到這裏,譚振華豁然起身,一把拽住潘水生的胳膊就往外拖,嘴裏嚷著:「潘叔,這事他幹不了,這人有麻煩,天大的麻煩,我們走,趕緊走!」
潘水生的聲音低沉下去,屋裡的氣氛莫名地消沉起來。
以上段落摘自「華青集團總裁鄭項青採訪紀實」。
這一聲吼,震得房梁都「瑟瑟」發抖,落了一屋子的灰,也把譚振華和鄭項青都喊回了魂魄,二人終於不再叫嚷,乖乖坐回了椅子上。
好吧,好吧,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本書的版本:
譚振華一聽情形不對,趕緊岔開話頭:
「鄭總,您在聞州,是做什麼生意的?」
老潘在後面插上一句:「振華在班上成績一向是拔尖的,考大學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們家小寶才真是困難,唉……」
人物:潘水生,譚振華,鄭項青
鄭項青那時候年紀也不大,好像才二十六、七,那個時候我就想啊,這兩個年輕人見面,說不定能擦出點什麼火花,可不是你們瞎想的那種啊,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都很純潔的(台下大笑,口哨聲)。
「譚振華,你剛才嚷什麼這個人有麻煩,到底是怎麼回事,你今天才第一次見他,你怎麼知道他有麻煩,你給我說清楚!」好和*圖*書么,這大名都喊出來了,那是真急了。
那時候可沒有高鐵,甚至連直通的車次都沒有,需要先坐到省會杭城,再換車到魔都,再換車到寧都。我沒有買到座位,那是一路站過去的,實在困了,我就鑽到別人的座位底下,鋪幾張報紙打個盹。下車的時候,我身上那個味兒啊,我自己都受不了(台下笑聲)。
地點:大院之外的一家名為「紅星」的小招待所內。
可他細細一想,又想起了一樁事情,不對啊,好像歷史上這「八大王」中間還真有一個平安無事的,而且,好像,似乎,就是眼前這位!難道說,此事還有可為?恩,且容我編一套瞎話先——!
「你好你好,你就是小譚同學吧,真是年輕有為啊!我聽潘叔說你是潘小寶的同學?那今年一定也是高三吧,怎麼樣,學業忙不忙,考上大學有把握嗎?」
聽到譚振華這麼問,鄭項青的眼睛明顯一亮,他假模假樣地謙虛道:「什麼『八大王』,那都是朋友們開玩笑瞎傳的,我也就是多賣了幾個線圈而已。」可臉上的表情卻明顯表露著興奮、得意、矜持以及「快來誇我吧小子聽到我的名頭有沒有羡慕嫉妒恨還不趕緊納頭便拜乖乖獻上你的膝蓋。」
所謂的「八大王」,其實是70年代末期開始出現的,位於聞州市柳市地區的一群個體工商戶中的八個佼佼者,他們分別被叫做「五金大王」「線圈大王」「目錄大王」「螺絲大王」「礦燈大王」「合同大王」「電器大王」「舊貨大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