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潮起
第277章 鄉音

就聽邵毅夫又問:「那,正修先生一向可好?」
因為,這一行詩中涉及了兩個地名。
詩當然是譚振華自己寫的,論水平也就勉強算得上馬馬虎虎,可是聽在邵毅夫耳中,那就大有不同。
譚振華老實答道:「先祖不敢提名諱,正修先生正是家曾祖。
天一閣,位於浙海省甬港市海曙區,始建於明朝中業,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華夏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
於是,在何守信的一番張羅下,這一老一少手挽手結束了整個捐贈的過程,當譚振華將寫著65萬港幣數字的滙豐銀行支票雙手奉給「香江公益金」主事的太平紳士的時候,自然又贏得了全場的一片掌聲和無數的閃光燈。
當然,譚振華根本就沒在意這些,他在意的,是邵毅夫在最後握著他的手交代的那句:「振華,明日午後,到我半山小宅一聚,我有話問你。」
「天一閣落葉待和圖書掃,鰲柱山濤聲依然。」
邵毅夫點頭道:「好說好說,你姓譚?」
所以,以同鄉結為商會互相聲援是最常見的抱團辦法,譚正修和邵毅夫都算在舊魔都混出了點名堂的人物,又是鄉梓,互相認識一點都不意外。
「當真?」譚振華忽覺握住自己的手上用力一緊。
這突然的一幕,讓一向頗有急智的金牌司儀何守信都愣在了當場,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於是他試探地問道:「六爺,您說的這位正修先生,可是單名一個玉字,曾在魔都開設工廠,並捐資擴建了甬港第一中學的正修先生?」
毫無疑問,譚振華將佔據明天香江報紙的大幅版面,嗯,想必和李二少爺類似,也是娛樂版頭條沒跑了。
邵毅夫瞪大了眼睛道:「不錯,怎麼小友你認識他?」
當然,也因為這些原因,天一閣成為了甬港市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和代表建築。
譚振華點頭應是。
譚振華說了什麼?短短14個字,竟和_圖_書然能讓香江演藝界的龍頭老大,「TVB」和「邵氏影業」的雙料董事局主席,雄視東南亞黑白兩道的風雲人物,邵毅夫邵六爺當場落淚?
聽到故人已長辭,邵毅夫也黯然了片刻,隨即恢復了神情說道:「逝者已矣,生者當自勉,今日我這把『石瓢』落在你手中,也是天意。來,譚小友,別的話日後再說,今天先讓我們把這件事做完。」
年少多金,英俊瀟洒,來歷神秘,出手豪闊,又與演藝大亨邵六爺有通家之好,這簡直就是八卦新聞的絕佳素材,看來,香江少女們的心中,又多了一位未來駙馬的人選。
譚振華這算明白了,感情這位邵六爺與自己的曾祖父竟然認識,而且看情形還挺熟!
而且,當年邵六爺剛入行,與其兄在舊魔都創立第一家影業公司的時候,起的名號就叫「天一影業」!
邵毅夫又問:「姓譚啊,那不知小友可知道一位與你同姓的正修先生?」
鰲柱山,因山上修有一座「插hetubook.com.com天鰲柱塔」而得名。其位於甬港市鎮海區東北三里的甬江口北岸,南瀕甬江,北臨東海,與南岸金雞山隔江相望,形成天險,歷史上被譽為《浙東玉門關》。因山外波濤洶湧,舊有「虎蹲濤吼」一景,文人雅士常喜結伴登山聽濤,故又名「候濤」。
此言正合譚振華心意,他今日一行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還有兩個意外之喜,一個當然是自己處心積慮想要接近的邵六爺居然與自己有著通家之好,想來日後機緣不淺,另一個當然就是無巧不成書地與李家二公子李哲凱坐了一桌,都是同齡人,一番暢談下來,早就化解了當初的那點不快,甚至都已經約好了再見的時間。
其實想想也不奇怪,當年在舊魔都打拚的甬港人數量相當不少,而舊魔都上海灘,那是出了名的魚龍混雜。想要混出頭,光靠自己一個人畢竟勢單力薄了些,隨便被什麼人算計下,就有可能多年辛苦頃刻化為烏有,所謂「十里洋場,朝起和圖書暮伏」說的就是這個了。
所以,被譚振華的身份所感,再被其用鄉音念出了這句詩,邵六爺一時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思鄉之情,撒下了幾滴英雄淚。
譚振華黯然答道:「因為『江亞輪』事件,家曾祖母不幸隕沒,曾祖父傷心其事,身體一向不太好,算起來仙游已經差不多快十多年了。」
這兩個地方,都是譚振華老家甬港的著名景點,一個是人文建築,一個是自然景觀,可這與邵六爺的落淚,有什麼關係嗎?
前文說過,譚家乃是甬港大姓,譚振華的曾祖父曾在舊魔都創業並開設了一家工廠,也算舊魔都一位小有名氣的民族資本家,而他的這位曾祖父,大名譚玉,又有個表字,就是正修!
邵毅夫聞聽此言,徒然爆發出一陣哈哈大笑:「想不到,今日有緣,竟得見故人之後!」
不過邵六爺畢竟是成名已久的人物,短暫的情緒波動片刻之後,馬上恢復了鎮定,他握住譚振華的手小聲問道:「譚小友,聽口音和話里的意思,你是浙和-圖-書海甬港人?」
譚振華這麼一說,邵毅夫再無疑問。因為,正修先生的夫人隕在「江亞輪」上他可是知道的,而且,那船上隕沒的人中,還有他好幾位同鄉好友。
「事關家祖,小子哪敢亂言。」
其實,譚振華只是用家鄉甬港話念了兩句詩而已,這兩句詩,如果翻譯成普通話應該是:
想想也是,華夏最重家族傳承,除了個別攀龍附鳳之徒,哪有亂認祖宗的?
因為,這位叱詫東南亞,雄踞香江,通吃黑白兩道的邵毅夫邵六爺,就是甬港鎮海人,而譚振華詩中提及的「鰲柱山」,就在他祖宅門前!
關係太大了。
這回輪到譚振華髮愣了。
天一閣也是華夏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至於得罪了謝家那位少東家,呵呵,在譚振華的計劃當中,謝家在香江的這一支,早就成了他的盤中餐,你說,誰會怕得罪自己的食物?
譚振華點頭微笑道:「正是,振華見過同鄉先賢毅夫先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