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潮起
第446章 陷阱

師昌旭止住了笑聲點點郭宜城道:「老郭啊老郭,你啊,就不要天天悶在實驗室里,經常出來走走也是必要的,我來問你,你現在拼了命地搞這個「釹鐵硼」的鐵基永磁材料,也有了相當的進展,你能走到今天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是什麼?當然是振華給了我一張不算確定但是指明了方向的配方,他還贊助了一大筆錢、承諾了高額的獎金……」
不列顛!
譚振華聽見這句話就是一愣,為毛覺得這話好熟悉的樣子……再仔細一思量,卧槽,這說話的語氣態度方式,簡直就是自己的翻版!
師昌旭搖搖頭道:「2600萬算什麼,太少太少,再加個「0」都嫌少!」
「那麼,我們華夏聚丙烯腈纖維產業的狀況又如何呢?」發問的是譚振華。
師昌旭哈哈大笑道:「小朋友,你這不是在問我,是在考我吧,我可從老郭這裏聽說過你不少故事呢,就你這聰明的小腦袋瓜子,難道還不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么?」
譚振華追問道:「既然我們華夏已經有了PAN產業,而且其技術來源也是不https://m.hetubook.com.com列顛,為什麼師老您還說我們的基礎很差?」
師昌旭搖頭答道:「基礎很差,我們華夏的聚丙烯腈纖維工業,是自1965年從不列顛Courturlds公司引進生產線開始的,這條生產線於1969年建成投產,開創了我國的PAN產業,哦對了,這個PAN其實有個俗名,就叫做「腈綸」。」
哎呀,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
這樣看來,師昌旭絕不僅僅是介紹了一個產業在全球的分佈現狀,他更是對其進行過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說,都給出了獲得所有技術的路徑……
「生產PAN最重要的一項原材料是丙烯腈,這玩意不但是劇毒有機物,而且我們華夏幾乎不能國產。」
師昌旭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這家「BP」公司,從1973開始就成立了專門的「BP華夏辦事處」來處理與我國的一系列業務往來。」
師昌旭答道:「原因有兩個,首先,當時引進的,就不是不列顛最先進的技術,在PAN原絲的十二種工業製備路hetubook.com.com線中,就是屬於能耗高、污染大且純度較差的路線;其二,在引進這條線后,我們華夏雖然對其進行了仿製並先後在全國投資興建了7家腈綸生產企業,但僅僅從產品質量上考量,比原先從不列顛引進的那條線上生產的還不如,用做家用紡織品當然勉強能夠湊合,但是要用作碳纖維前驅體,那品質就太差了。」
原來,在過去的那些所謂「被封鎖」的日子里,華夏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從西方世界獲得先進技術以及產品的能力,至少從「碳纖維」的整條供應鏈條里就能看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顯然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譚振華趕緊晃晃腦袋,將這個幻覺驅逐出去,繼續追問道:「師老,您開始說我們欠缺了很多東西,可最後又為什麼說決心和錢最重要?」
難不成,這位能成為華夏材料學之父,竟然是因為他其實和自己一樣,乃是個穿越者或者重生眾?
「啊,我明白了!」
他猛地抬頭,就看見師昌旭正滿臉含笑地望著他,這笑容譚振華實在太熟悉了和-圖-書,因為,他自己也經常會發出這樣的微笑,當然,基本上都出現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
說完這些,他又疑惑地問道:「可是,師老頭兒,你剛才明明說過,為了搞這個碳纖維,國家可是花了大力氣的,連國防部長都親自挂帥上陣了,投入的資金也達到了2600萬之巨,乖乖,2600萬啊,我在這魯大待了那麼多年,搞過的課題也成百上千,可真心沒見過這麼大手筆的,可結果還是不好啊?」
「那我們現在生產所需的原料,都是從哪裡來的?」
師昌旭的介紹中,包含的信息量實在太大,甚至可以說,基本理清了一條完整的碳纖維上游產業鏈條,從最基礎的原材料出處,一直到最終的碳纖維製備技術可能的獲得方,全都清晰地展現在了譚振華的眼前,而且,這條路徑看上去最簡單可行,因為,其中絕大部分技術的源頭都只要搞定一個國家——
「不列顛,BP公司。」
師昌旭答道:「那當然會有所幫助,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米國「杜邦」公司的「一步干紡法」、倭國「東麗」公司的「一步濕和_圖_書紡法」、西漢斯國「霍克」公司的「二步濕紡法」甚至就連原先不列顛Courturlds公司改進過的工藝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你將面臨另一個問題。」
當然,按照這個漸進的路線,此老剛才說的需要投資2個多億的話,也絕不是危言聳聽。
就是看見自己中意的獵物掉進精心布置的陷阱的那一刻!
畢竟這裏涉及到了好幾處大規模的化工裝置投資。
師昌旭耐心解釋道:「所以說這就叫隔行如隔山,老郭你研究的是磁學以及磁性材料,對這個碳纖維不太了解。這裡有個緣故,根據威廉姆·瓦特當年的研究,要想制得品質優良的碳纖維,首先需要制得優質的PAN纖維,也就是聚丙烯腈前驅體纖維,而聚丙烯腈纖維在生產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能正確聚合的共聚單體和雜質,所以,要想得到高品質的碳纖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能夠生產出高純度的PAN前驅體纖維。」
果然,老牌的工業強國,即便最近衰弱了些,其底蘊依然不可小覷!
倒是旁聽了半天的郭宜城疑惑問道:「你們在打什麼和-圖-書啞謎?怎麼我還沒弄清楚是什麼意思?怎麼缺人才、缺基礎技術、缺應用環境、缺整個化工體系的支撐,這些,就能總結出是缺錢和決心兩條了?」
郭宜城一拍自己的腦殼道:「我啊,真是老糊塗了,師老頭兒你說的不錯,在明確了方向以後,只要下定決心,有足夠的投入,的確還是能搞出點東西來的!」
根本不需要師昌旭解釋,譚振華當然知道這家「BP」公司是誰,它就是名列全球7大石油公司之一的「不列顛石油公司」!
譚振華默然,片刻之後再開口問道:「那麼,如果我們能夠引進更加先進的PAN生產線,是不是就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啊!2億6千萬都嫌少啊,你這又不是在搞兩彈一星,國家怎麼可能投入這麼多錢,還有你倒是說說看,為什麼要投入這麼多的錢?」郭宜城問道。
「還有什麼問題?」
隨著師昌旭這個答案報出,譚振華忽然覺得自己彷彿接觸到了某個歷史中隱秘的真像。
譚振華見面目被此老識破,倒也坦然,再說了,就他自詡天下第一的厚臉皮,這點打擊,真是毛都算不上一根。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