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沙鳴
第763章 三年之約

宋文華嘆氣道:「能早一天就早一天吧,哎對了,話說回來老賁,你覺得,你負責這部雷達的話,整個研發時間需要多久?」
「三年就三年,」他咬咬牙,伸出右掌與賁放輕輕一擊道:「老賁,拜託了!」
賁放再次盤算了一陣才答道:「首先我需要吃透這部原型機,在這個基礎上再做改進的話,其實換天線尺寸或者增減功能都是小事……三年吧,我覺得怎麼也要三年時間。」
「呵呵,老賁你是專家內行,一聽就知道這不靠譜,可當年的3607就是拍著胸脯應下了,雖然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們,那個時候的環境大家都知道,但他們從1964年立項一直折騰到現在,今年終於說搞完了,拿來給我們和盛飛那邊上機測試,我們裝上去飛了幾圈一測啊,呵呵,最大連20公里都夠不著,還故障毛病一大堆,虛警漏警家常便飯,根本沒法用,你說說,你說說,將近20年時間就搞出這麼個玩意!」
要論起來,這家m.hetubook.com.com單位的技術實力還是有一點的,從仿製隨著蘇俄米格-17和米格-19戰鬥機的夜間型號引進的СРД-1/1M型雷達測距儀開始,他們就一直專攻機載雷達技術,列裝部隊的型號也有了好幾個,比如現在裝在「殲七」上的那款部隊編號SL-3的222型雷達測距儀。
賁放則笑道:「其實也不用那麼急,老宋你也是搞科研的,應該知道,就算拿到了全套的技術和圖紙資料,想要完全吃透這個東西,也需要不少時間的。」
賁放卻沒理會宋文華的反問,而是皺著眉頭盤算了一陣道:「直徑270的天線,這個指標……扯淡呢吧?」
宋文華難得地贊同了一次譚振華道:「振華的這個主意不錯,如果是這樣的話,能不能儘可能多地保留所有的功能?哪怕性能稍微差點也沒關係。」
「會少什麼功能?」
3607,全稱華夏航空工業部機載雷達研究所,原來在川省內江市,后和*圖*書遷至江南省無錫市,它和它的難兄難弟3780廠乃是航空工業部里搞雷達的獨苗,一個負責研發一個負責生產,其關係就類似於陳義堅的西京3603所和西飛廠,華夏之前戰機上的雷達都指著他一家。
身為前世雷達專家的他當然知道這段歷史。
「40公里的探測距離也可以嗎?」這回輪到賁放納悶了。
「40公里已經很好了,老賁你是不知道,我們現在正在裝機測試的204,當年提出的技術指標是「雙三加100」,意思是要求能探測三萬米高度三馬赫速度的100公裡外的目標,結果你猜怎麼著?」
可惜,以他們目前的水平,也就只能搞搞簡單的雷達測距儀。
而三機部相對封閉的管理體制又決定了,他們從上到下都不太願意別的體系殺進來搶奪他們的飯碗。
要不是譚振華利用去年的西京之行,以大手筆投資了「飛豹」戰機的研發,又說動了陳義堅到寧都拜訪了賁放,恐怕到現在三機部都沒https://m.hetubook.com.com人知道原來電子部下屬的某個單位也盯上了機載雷達這塊蛋糕,並且已經偷偷摸摸搞了好多年預研了。
宋文華卻道:「老賁,你就別替別人說話,我這些年算是被他們給折騰夠了,我宋文華雖然不是搞雷達的,但好歹當了這麼多年的飛機總師,打過交道的雷達專家也有不少,從倫敦到特拉維夫,和你一起工作了這麼長時間,你老賁的水平我是服氣的,咱們閑話少說,我這個東西,你弄不弄?你要肯弄,我今天就當一回3611的家,現在就把這事兒給定下來。」
宋文華說這些話的時候明顯帶著滿腹的怨氣,聽得譚振華心頭好笑又不敢明著樂,憋得萬分辛苦。
譚振華插嘴道:「我倒覺得賁老師暫時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他們應該會願意出售一批元器件的,畢竟這也是一樁生意,而且我們也可以將這條加到正在草擬的合同中去。這樣咱們就可以用ELTA提供的元器件把改型的原型機先弄出來,www•hetubook•com.com交給宋老師去做上機測試,要是能滿足要求,咱們再批量生產。至於元器件,也可以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趁著與ELTA的關係不錯繼續引進,另一方面也鞭策國內的元器件廠所加緊仿製攻關。」
宋文華顯然對這個時間不太滿意,不過當他想起了本系統內的那家單位用了將近二十年都沒折騰出個像樣玩意的時候,又覺得賁放答應的這個三年時間實在已經是非常非常的高效了。
開玩笑,自己人都吃不飽呢!
宋文華立刻轉向譚振華道:「小子你聽到了吧?你賁老師要你趕緊付錢!」
賁放想了想道:「主要就是對地方面的功能很可能會有所缺失,尺寸太小了,功率也不足,要想做到全波形太難了,老宋你也知道我們華夏現在的元器件處在什麼水平,我看ELTA的雷達,除了大功率柵控行波管以外所有的器件都實現了全固態,還應用了很多的大規模集成電路,這點我們短期內很難做到,除非大量應用西方的電子元器件——這得他hetubook•com•com們肯賣給我們才行。」
客戶都下單了,供應商卻還在猶豫:「老宋,我剛才說的還有一點你沒注意到嗎?這部雷達要想放到你的「殲七」里,很可能要少點功能的。」
賁放再次思考了一陣才道:「我盡量吧,老宋我現在不能給你百分之百的保證,因為說實話,這部雷達我還有幾個關鍵的地方沒弄明白,而只要有一個地方沒搞明白,想要改動它就困難重重,我們和ELTA的合同畢竟只是草簽,錢也還沒付,他們留著點關節拿捏我們也算正常。」
賁放是個厚道人,沒落井下石的習慣,聽了宋文華的牢騷后反而替自己將來的競爭對手解釋道:「老宋,這也不能完全怪3607,其實我們所搞這個機載雷達的預研也碰到了很多的困難,一開始的時候甚至連方向在哪裡都不知道,也就是這幾年開放了,能接觸到一些西方的資料和先進元器件了,我們才慢慢摸到了點門道。」
譚振華趕緊舉手投降道:「付,馬上付,合同一簽立刻就付,一秒鐘我也不耽誤。」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