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張:葛洲壩600噸船閘落成;
第一張照片上的環境他非常熟悉,正是不久之前,楊槱帶他前去參觀過的江南造船廠,照片里,正值中年的沈宏穿著簡單的工作服,卻對著鏡頭笑得無比陽光燦爛,而在他身後,一台他熟悉的碩大設備上纏著紅綢,一朵大大的紅花懸挂在正中,照片下,一行小字清晰無比:1961年12月江南造船廠12000噸水壓機落成。
第七張:直徑80-200毫米鋼管軋機落成;
沈宏笑道:「行了,別盡撿好聽的說,我可聽說了,你這個小傢伙,是個無利不起早的小滑頭。」
當譚振華聽到了師昌旭的這番介紹后,當時是無比驚訝的,他很難想象,這樣一個人能成為華夏第一機械部的副部長、科學院的院士,因為在他所認識的人中,就有一個差不多類型的傢伙,那傢伙也是小學文憑,憑著心靈手巧博得了一個「大寶」的諢號以及一個「八級鉗工」的職稱,已經算同類中成功得不能再成功的典範了。
「這些就是沈老的兒子們。」師昌旭的聲音響起,「振華,你現在懂了嗎?」
第五張:輥寬2800毫米鋁板冷軋機落成;
他委屈地叫了一聲道:「沈老……」
事實上,沈院士根本沒上過大學,嗯https://www.hetubook.com.com
,連中學也沒有,他的最高學歷是——小學,而且就連小學文憑都還是自學成材的。
聽到是這個問題,沈宏的臉色也頓時嚴肅起來,他望著牆上那些照片出了一會兒神,才輕聲答道:「當年那麼艱苦的環境下,我們都能造出來,現在總不會比當初更困難,所以,造,是肯定能造出來的。」
第十一張:三門峽水電站15萬千瓦大型水輪機組落成;
「是這樣的,」譚振華收斂了神色道:「那天楊老領我參觀江南造船廠,看見了那台12000噸的水壓機,我就就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咱們華夏,現在還能造出這樣的機器嗎?」
「那麼這位沈院士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他當時是這麼問師昌旭的。
「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我現在年紀大啦,做不動了,只好看看它們的照片回憶回憶過去啰。」一個略帶蒼老但依然溫潤的聲音響起,「小譚總,最近你的名字可把我耳朵里的老繭都聽出來了,怎麼,今天找我有事?」
「小譚總倒是看得清楚,」沈宏沉聲道:「這些設備,是一個國家走向工業化最基礎的東西,那些國家靠賣資源為生,當然想不到發展這些,沒有意識,也就沒有需求hetubook.com.com,更談不上動力。」
這特么的是誰在背後編排小爺我?譚振華鬱悶地想著,嘴上依舊抹了蜜:「沈老,真沒什麼正經事,就是啊,想找您打聽點事,楊老爺子說了,我想打聽的這事,全華夏,就數您老人家最權威了。」
「沈老,其實我就是在前不久之前,到魔都拜訪楊槱楊老的時候,被他領著,參觀了一次江南造船廠,看到了那台水壓機,心有所感,就想著來拜訪您一下。」譚振華回答的語調中不由自主地帶上了尊重。
譚振華點了點頭,他明白了。
得,小譚譚剛放回肚子里的那顆心,忽悠一下又給拎起來了。
第九張:輥寬700毫米、20輥特薄板軋機落成;
譚振華剛剛鬆了口氣,覺得自己想的那事兒有希望了,卻聽見沈宏又幽幽地加了一句道:「但是很難。」
「因為他們既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也沒有這個需求,更沒有動力。」譚振華答道。
沈宏「呵呵」一笑道:「小譚總,我聽說你非常有錢,但這些東西啊,」他手指著滿滿一牆的照片道:「這些東西還真不是有錢就一定能造出來的,要不然,為什麼中東那些賣石油的,比我們國家有錢多了,他們就造不成呢?」
第六張:直徑2-80毫米鋼管軋機m.hetubook.com•com落成;
師昌旭的回答則讓人有些莫名其妙:「因為他有很多好兒子!」
來的路上,譚振華已經聽師昌旭講過些此老的傳奇事迹,知道眼前這位身材不高、面容祥和、五官端正,與師昌旭一樣,也頂著個寸草不生大腦門的老人雖然已經卸下了一機部副部長的重任,但依然沒有完全放下工作,目前是部里的顧問。
對華夏,又意味著什麼!
第十張:10000噸油壓機落成;
「那個老東西,自己不肯閑著,還不想讓我閑著。」沈宏笑罵了一句道:「說說吧,什麼事?」
而現在,譚振華就坐在了沈宏家的客廳里,也終於明白了師昌旭說的沈宏有「很多好兒子」意味著什麼。
這個答案實在是……可師昌旭卻根本沒有解釋的意思,只是告訴他,等見到了真人,他就知道了。
師昌旭介紹道,話語中對眼前這位與他年紀相仿的老人透著難得的尊敬。
「振華,這就是你心心念念想見的沈宏沈部長。」
第三張:12500卧式擠壓水壓機落成;
沈宏嘆了口氣道:「小譚總,造這些東西,除了工業基礎和決心以外,還需要人啊,沒有足夠的人才,那是不行的,沒有大量做設計畫圖紙的工程師,沒有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那是搞不出來的。和*圖*書」
「那,我們華夏既有需求,又有動力,沈老您為什麼說現在要造這些設備很難呢?」
他問道:「沈老,那您覺得,我們想要恢復到當初那樣的能力,需要多久,又需要做些什麼?」
第四張:輥寬2800毫米鋁板熱軋機落成;
沈宏若有深意地望了他一眼才道:「小譚總,你這話問的奇怪,我們為什麼要恢復當初的能力?」
第八張:輥寬2300毫米薄板冷軋機落成;
在他的面前是一扇粉刷得雪白的牆壁,牆壁上別無長物,只懸挂著許多張大大的黑白或者彩色的照片,他望著這些照片,不禁心潮澎湃。
也難怪師昌旭這位年齡資歷地位都深厚無比的留米博士都對這位「小學生」心懷敬佩,
他一張張照片看過去,第二張照片上是一台比剛才看到的還要高大的設備,下面的小字是:1966年112廠30000噸模鍛水壓機落成;
他頓了頓,彷彿在回憶著什麼,接著又道:「就以你看過的那台水壓機來說吧,當年是由我和林宗棠主持設計的,但除了我們兩人以外,參与研製的人員多達數百人,遍及全國數十家單位,至於參与建造的工人,那更是上千,其中的很多人都有獨到的能力和技術,你比如我記得,那台水壓機對三座橫樑金屬切削精密度要求極高https://m.hetubook.com.com,當時又沒有10米以上的大刨床,大家商量了很長時間都沒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後來有一位工人工程師,我記得應該是叫袁章 根的,他搞技術革新,用幾台移動式土銑床直接放在橫樑上加工,並用53把刀盤同時銑削,幾位幹活的工人師傅也是技術高超,不但加工得快,各刀盤間的接縫處理得也非常好,最後加工出來的質量超過設計要求。我說這些,小譚總你應該明白了,我們現在想再搞這樣的設備,最欠缺的是什麼了。」
他還知道了,這位已經退居二線的沈部長與師昌旭一樣,是華夏科學院的院士,所不同的是,這位沈院士既沒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也沒有國內大學的文憑。
經過了十多年停滯的華夏,凋零了太多的人,而剩下的那些,也因為多年沒有經過這樣重大工程的鍛煉而自然而然地退化,就像羅羅公司的商務總監傑克遜先生提醒過的那樣:技術是裝在人們頭腦里的,如果不在生產中反覆實踐,過一些日子就不復存在了。
這讓他一時默然,不過,他也想到了,沈宏說的只是困難,並沒有說不可能,這讓他保留了一份希望。
譚振華懂了,眼前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這些真正的大國重器的主持建造者,他有這麼多的好兒子,當然配得上「院士」這個榮耀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