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記已經退休了,現在在家頤養天年,算是過得還行吧,但是,其他人卻不怎麼好。」
「馬總師,我倒是覺得,這件事是一個契機,看完了今天的試飛,我認為我們的「BAC」已經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已經可以用不列顛提供的套件生產出合格的飛機了,那麼是時候開始施行第二階段的計劃了。」
那600來人的設計隊伍現在被譚振華以「BAC」國產化項目的名義掏錢養活著,但其實做為一個仿製成熟飛機的項目,主要需要解決的其實是材料、生產工藝方面的問題,與飛機設計人員的工作內容有本質性的區別,大部分人當前的工作其實是在分析「BAC」的圖紙,弄明白不列顛人當初為什麼要這麼設計飛機,想辦法將自己的水平從知其然提高到知其所以然。
「你說的是國產化?振華,這我得提醒你一下,實際上,從這條產線引進到了國內的第一天開始,這項工作就一直在開展,一天也有放鬆過,從目前進展來看,我們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面臨的困難也非常多。」
因為在他的前世,這一切都需要等到1997年波音完成了對麥道的吞併,並撕毀了與華夏的民航機研製生產合同之後才會發生,譚振華從前世網路上連篇累牘的文章和圖書
中讀到過當時魔都飛機製造廠的慘狀:企業開展的生產自救項目五花八門,生產過從肥皂盒到電冰箱的各色民用產品——比如,曾經在前世的譚振華家裡服役過十多年的一台「航天」牌電冰箱就是這麼來的,可惜,大都沒有取得什麼良好的市場反饋;有技術和經驗的高級人才或者被外資企業挖走、或者自尋門路,紛紛離職;大批工人和底層的技術人員則先後下崗,生活無著,甚至不得不上街售賣自己繪製的魔都交通地圖來謀生……
「馬總師,站在我的角度,這架飛機的國產化工作和航空市場的開拓佔領工作同樣重要,我想要的不僅僅是逐步提高這架飛機國產化率,「BAC1-11-700」再實用,也只不過是從一架只能載客80-90人的中小型飛機發展而來的支線客機,能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幾乎已經將全部潛力都用完了,當我們解決完它的全部國產化問題的那一天,也就是我們在它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一架更先進的支線客機的那一天,但是,從商業市場角度考慮,一架全新的,更加舒適、更加省油也更加的環保,故障率更低、使用費效比更高的中短程幹線客機才是整個市場容量最大的部分,因此,我不能為了等待這架飛機的國產化和圖書進程而耽誤了市場的需要,畢竟我們是在民航客機的製造領域內競爭,而研製一架飛機所需要用的時間又太長,我們不能等待波音和空客將市場都瓜分完畢之後再想辦法進入,那樣實在太被動了。」
當然這也是一項很重要,也很有意義的工作,可以為將來吃透這型飛機,並在其上做進一步的改進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工作量顯然是不飽滿的,與其說是在做科研,不如說是在做二次學習。
但是,當年為了搞「運十」,光從全國抽調過來的技術人員數量就多達600餘人,又特別招收了很多的工人,使得魔都飛機製造廠的員工總數,一度超過了7千人。
馬峰山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但旋即又皺眉道:「振華,我知道你挺有錢,但這個問題可不僅僅是有錢就能解決的——你總不能自掏腰包把那7千人都養起來吧?退一萬步說,就算你肯養,那些人長期沒有活干,也不會安心的。」
譚振華默然良久才回答道:「馬總師,呂書記的意思我懂了,你可以回復他,這件事,我責無旁貸。」
儘管這家廠的歷史悠久,1950年就建立了,但直到「運十」之前,從來也沒有正經八百地生產過一架飛機,承擔的主要是為空、海軍以及幾次更改過隸屬關係的民航和-圖-書
修配飛機的業務。
而現在,這一切都要提前12年發生了嗎?譚振華頓時感覺自己的心頭沉甸甸的,他覺得,這是自己應該背負的責任。
譚振華以為馬峰山是要和他討論關於「BAC」客機的國產化問題,便隨口應道:「馬總師,有什麼事,您直接說好了。」
譚振華搖搖頭道:「當然不能養著他們,當年羅羅的商務董事傑克遜先生曾經說過,「技術是裝在人們頭腦里的,如果不在生產中反覆實踐,過一些日子就不復存在了」這一點無論對技術人員或者工人們來說同樣適用,如果長期沒有事情做,他們的技藝就會生疏,人也會變懶,最後,就什麼也做不了了。」
這是一個非常燙手的山芋。
「哦,那些都是與馬總師你一起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兄弟了,有機會去看看也是應該的,他們都好嗎?」譚振華順口問道。
時間需要回溯到譚振華這次出發之前與馬峰山的一次見面。
「所以,我打算引進外援。」
甭管是在幹啥,總好歹還算有事可做,可不要忘了,魔都飛機製造廠里,還有6千多號底層的技術人員、工藝人員還有工人呢!
「哦?為什麼?」
「我臨走的時候,呂書記拉著我的手對我說,讓我一定要找你好好談談這件事,他說,當初的「運和-圖-書
十」項目是在手上開始的,也是他親手將這些技術人員和工人們招進了工廠,又是他點頭同意了將「BAC」的項目拱手讓給了西京,還是在他的任上終結了「運十」這個項目,雖然他現在已經退休了,但他覺得他有責任為廠里的兄弟姐妹們找到一條出路,但是他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而且已經退休,現在他能想到的,也只有拜託振華你了。」
「振華,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在譚振華邀請了所有壕沙來賓一起觀看了首架由西飛廠組裝的「BAC」客機的某次試飛之後,馬峰山找到了他,並和他進行了一場關於未來的談話。
但馬峰山卻有些躊躇,話到嘴邊,卻又猶豫了片刻之後才開口道:「前幾天,我回了一趟魔都,去見了見老朋友們,還有呂光傑書記。」
哦,還有一架未造完的半成品,不過它現在已經被拆成了零件,以供給現在這架使用頻率頗高的「運十飛行試驗台」做維修保養替換之用。
「……振華,聽你的意思,難道是想研製一款波音737級別的客機出來?但是我們現在連這架「BAC」都還沒完全吃透,最基礎的國產化工作都還沒有做完,貿然開始,我擔心會面臨太多的技術困難並重蹈「運十」的覆轍,你這個決定是不是倉促了一些?」
譚www.hetubook.com.com振華頓時明白了馬峰山想和他討論的是什麼問題。
這就麻煩了。
既然已經開了口,馬峰山便也沒了顧慮,而且他的性子依然未改,說話還是那麼直來直去的,他看著譚振華道:「因為沒有活干。」
就算是「運十」,也僅僅製造過一架靜力試驗樣機、一架真正的整機,也就是曾經被呂書記拿來給哈市送過菜,現在又轉隸到西京,被改裝成了華夏第二架「飛行試驗台」的這架。
「馬總師,這我知道,所以我首先得向你道一聲謝謝,不過,我想對當初我們商量過的計劃做一點點修正。」
與上一次二話不說就挑起了「運十」的研製重擔不同,馬峰山在經過了這幾年對「BAC」的仔細研究之後,變得更加的謹慎。
魔都飛機製造廠,名字雖然叫做飛機製造廠,其實卻名不符實,因為從其歷史來看,還不如說是一家飛機修理廠更合適。
「什麼樣的修正?」
隨著麥道公司的消亡,「MD82」項目已經不可能再復活;而「運十」項目的無疾而終,更使得諾大的魔都飛機製造廠丟掉了最後一個可能維繫生計的大項目,僅僅依靠當初談好的,為「BAC」加工機翼的這點工作量,根本不足以維持這6千多人的生計問題。
「那你打算怎麼辦?」
算下來,這其實還是譚振華造的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