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浪急
第1229章 干他一炮

隨坦克樣車我們還得到了三種彈藥,按銘牌可知,型號分別為3БМ42型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ЗБК14М式尾翼穩定破甲彈、ОФ19式尾翼穩定榴彈,都是分裝式彈藥。
在這套系統的支持下,該炮射速可達到8發/分鐘,而且經過測試,該系統的故障率不高,可以滿足實戰需求,而且當自動裝彈機出現故障時,還可以採取半自動方式裝填,其過程包括人工選彈、人工提升和人工推彈入膛;自動裝彈機的存在使得該型坦克的乘員數從4人下降到3人。
他的話贏得了大家的贊同,祝宇森想了想后問道:「單從數值上看,我們的「83改」應該是可以在2000米距離上正面擊穿T72樣車的首上裝甲的,哪怕是「83式」,在作戰距離拉到1500米之內的時候,都大概率能夠做到這一點,不過這隻是理論上的,實際效果如何,那就……」
「同志們,經過了這些天的初步研究,對T-72這型坦克的性能,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結論。」祝宇森的臉上閃著紅光,神情稍顯疲憊卻亢奮異常,他揮舞著獨臂道:「這次我們的收穫很大,非常大,在此,我覺hetubook.com.com得大家首先要感謝幫我們搞到了這三輛坦克的譚振華譚總,來,大家鼓掌!」
想到了這裏,譚振華不由得站起身說道:「祝總師,各位專家,我有一個意見啊,你們看,我們拿到的三輛樣車都是這樣的,而且,這三輛車從到貨的時間以及獲得的經過來看,基本可以判斷應該不會是蘇俄人為了欺騙我們而特意生產了送來的。」
「那還不簡單。」譚振華大大咧咧地說道:「拉出來干他一炮不就知道了?」
我們對這三種彈藥進行了試射,3БМ42的有效射程為2500米,在2000米上的穿深為420毫米,1500米穿深500毫米,由此得知,可以輕鬆擊穿59式的首上裝甲,對「風暴2號」的首上裝甲在小於1500米的作戰距離上具備一定的威脅。
「先說這門炮,從銘牌上我們得知,這門炮的型號是2A46式,口徑125毫米,滑膛,倍徑為48,由身管、炮尾、搖架、駐退機、復進機、熱護套和抽煙裝置等部件組成,火炮相對於炮塔的俯仰角為-4.5°~+14.5°,由於炮塔座圈向前傾斜1.5°,所hetubook•com•com以,火炮向前時實際俯仰角為-6°~+13°,火炮向後時實際俯仰角為-3°~+16°。熱護套用輕合金薄板製成,共4節,抽氣裝置在炮管中段偏向炮口位的位置。
就我個人的感覺,這門炮相當不錯,特別是這套自動裝彈系統是我們最值得從T72上學習和仿製的分系統之一,嗯,另一套是其變速箱,這個議題等下讓張寶中來講。
這一次的掌聲熱烈而持久,譚振華感受到了所有人發自內心的情感,他連忙站起身來四面作揖,在這種時候,儘管他內心爽的不行,不過表面上依然要做出一副「這是我應該做的」的謙虛姿態。
從得到的樣車來看,蘇俄人在車長位置上安裝了一部TKH-3雙目晝夜合一瞄準鏡配合紅外探照燈及激光測距儀;炮長位置裝有一具ТПД-2型合像式光學測距儀,基線長為1.5米,放大倍率為8×,測距範圍為1000~4000米,火炮配備雙穩系統,但實測的結果表明,這套系統不支持坦克的行進間射擊,車長也沒有在必要時操控火炮的許可權,這與我們從公開資料上獲得的信息不符,暫時不能確定這是不是https://m•hetubook•com.com因為出口簡配的原因造成的。
譚振華知道,大家談論得最多的肯定是T72樣車上那名不副實的所謂「複合裝甲」,因為按照實測,這「複合裝甲」根本不存在!
掌聲稍歇,祝宇森繼續道:「下面,我們由各分系統的負責人來簡單剖析一下這型坦克,有什麼發現和疑問,大家隨時補充,嗯,我先來打個頭,說一說這型坦克的裝甲和火炮。」
說完了這門炮,我再來說一下裝甲。
在座的大多數人都參加過上一次在京城兵器工業部召開的那場會議,知道這三輛T72獲得的經過,聞言不由得發出了一陣輕笑,譚振華接著說道:「既然這樣,我們大可以假設,現在這種狀態,就是蘇俄出口型T72的技術狀態,因此,我們還可以得到一個推論,印地人手裡的T72,有極大的概率也是這種貨色。」
祝宇森說到了這裏頓了頓,拿起桌上的茶杯小咪一口潤了潤嗓子,而在這期間,諾大的會議室里已經響起了一片「嗡嗡」的議論之聲。
在這台T72上,安裝有一套全新的自動裝彈機,這套裝彈機由旋轉式輸彈機、鏈式提升機、鏈式推彈機、火炮閉鎖器、自動拋和_圖_書殼機、控制盒和操縱台等部件組成。旋轉式輸彈機中的炮彈按彈丸和裝葯分別存放在輸彈機的下層和上層,由驅動電機將所需彈種轉至提升機提升位置,提升機提升彈匣內的彈丸和裝葯至火炮正後方位置,推彈機分別將彈丸和裝葯推入膛內,記憶盒記憶所儲放彈種,另有自動拋殼機可將非可燃的短柱形金屬葯筒底殼自動拋向炮塔外。
不少人在暗暗點頭。
ОФ19式尾翼穩定榴彈最大有效射程9400米,這個暫且不討論。
ЗБК14М破甲彈最大直射距離為4000米,在1000米的距離上破甲厚度為475毫米,我們認為其不能對主流二代坦克產生威脅,其主要作戰目標應該是中型及以下的裝甲車輛。
說實話我很驚訝,因為我們得到的這三輛T72都沒有安裝蘇俄人宣稱的所謂「複合裝甲」,炮塔依然是蘇俄傳統的鑄造式半卵型炮塔,材料為均質鑄造鋼,其首上和首下的裝甲也僅僅是軋壓鋼板,厚度為200毫米,採用了22度的傾角安裝方式,如果按照幾何計算的話,其等效法線厚度不超過300毫米,說實話,我很懷疑其防護效果,另外,在儲存炮彈的裝彈機彈盤位置也沒有安裝特m•hetubook•com.com別的防護裝甲,那麼假設在實戰中此處中彈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殉爆,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飛炮塔」,難道這也是因為我們拿到手的是出口版的原因?很難想象蘇俄人自用的型號也是這種裝甲,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對陣北約制式105毫米口徑L7炮加M735脫穿彈的組合根本就是送菜嘛?更別說北約正在升級的120毫米口徑的坦克主炮了。」
譚振華繼續說道:「既然這樣,我看我們先別糾結蘇俄人自用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先看看就目前這種貨色,我們手裡的傢伙能不能對付得了,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論證我們坦克的火力打擊能力對不對?如果能行,那不也是讓巴鐵那邊放心嗎?」
七天後,圍著這三輛T72坦克周圍忙碌了整整一周的人們終於有空聚在了一起開一個總結會,譚振華當然被邀請參加,畢竟,他才是這三輛坦克名義上的所有者。
結合上一世自己的親身經驗和網路上的道聽途說,老毛子有兩個尿性是譚振華特別清楚的,第一就是愛吹牛,性能數據摻水那都稀鬆平常,摻點伏特加才是日常操作;其二就是出口的「猴版」那是真的「猴」,都不能叫「丐版」,「丐中丐」還差不多。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