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浪急
第1324章 七拼八湊

這個譚振華如此有針對性的準備,明顯是有備而來啊,實在太可人心意了……不對,這絕不可能是巧合!
電報,十萬火急、王副司令親啟。
怎麼還有電報?這譚振華還有什麼幺蛾子?
就在眾人還在猜測「鄭成功號」上到底有沒有帶那12架「海鷂」戰機的時候,門外又傳來了一聲「報告」。
如果再加上一個出動波次能在永署礁海域巡航30分鐘「飛豹」,這張防空網雖然是臨時七拼八湊起來的,但放在南沙,誰又能攻得破?
以「毒刺」和77式高平兩用機槍構成了整個防禦圈的最內層,最大防禦半徑約為5公里,這個防禦圈明顯是針對低空和超低空來襲的慢速目標設置的,說白點就是直升機,安南人會不會冒險動用這種襲擊方式先放在一邊,有備無患總是沒錯的,穿上這麼一層夾心小棉襖,確實能讓人放心不少。
不過補強的手段也有,就是那4門ZSU-23-4「石勒喀河」了,這4門炮雖然射距只有2500米,但它是由火控雷達直接與武器交聯的,反應時間在7秒以下,而且這貨最給力的地方在於,能夠以3400發/分鐘的最高速度開火,這麼高的射速,打出去的炮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片彈幕,這對於高速接近的目標實施規避行動難度是相當大的。
「我在鄭和號上。」
王旭恭讀著這份清單,越讀臉越白,越讀聲音越顫,等好不容易讀完了,他抬眼看向劉總司令的時候,發現對方望過來的眼神在震https://www.hetubook.com.com驚中透著那麼的意味深長。
再看看這些裝備,好傢夥,毛子貨、米帝貨、華夏貨一個不缺,就跟個大雜燴似的,但再細看,卻能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防空武器!
可當王旭恭再次撕開了封口之後,只掃過一眼,卻立時驚得目瞪口呆,連讀都忘了。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的,管不管用、實際操作起來作戰效果如何完全不能確定,但有總比沒有強啊,不管是拿來給自己增加信心士氣還是用來警告嚇唬對手,都是很好使滴么,對不對?
雖然這些防空武器的射高和射距各不相同,針對的目標也不一樣,但你要仔細研究一下就能發現,所有這些防空武器,都是或者單兵、或者自走的,屬於那種展開後面積不大,方便運輸和使用的「攜帶型」產品。
嗯,目前現役的所有對艦導彈都還不具備所謂的「末端變軌」機動能力,都是按照事先規劃好的既定路線走的,那隻要能提前計算出導彈的行進路線,在這個路線上掐準時間打出這麼一片「彈幕」來,等這導彈自動撞上去,也就起到了一定的「導彈防禦」作用。
就武器本身的設計來看,這些都是非常明確的陸軍用防空武器,可要是往深了這麼一想,就能發現,這類武器要是拿到船上來臨時用用,也不是不可以……
好吧大話不能亂說,能攻破這張防空網的當然有,不過肯定不包括安南在內!
至少,200公里的作戰m.hetubook.com.com半徑還是能保證的,「蘇22」這種電子設備垃圾的「破飛機」,有勇氣闖進這個200公里的「海鷂領域」內來挑釁嗎?馬島戰爭中,「海鷂」在空戰中取得的「21:0」的赫赫戰功,天下誰人不知?
「薩姆6B」是採用三聯裝發射架的,一排正好3枚,對準一個目標齊射,顯然夠那個目標好好喝一壺的,安南人可沒當初「貝卡谷地之戰」中以撒人那樣強的電子干擾手段!
在這裏得說明一下,這種「湊合」的戰術也不是譚振華的原創,在他的前世,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米國人就是這麼玩的——當時,米軍第24步兵師第68裝甲旅第4營指揮連及米國軍事海運司令部(MSC)隸屬艦艇「獅心」(Regulus)號參加裝載、卸貨和海上護送艦艇任務,裝載總量超過700輛的坦克、戰車和載重汽車去壕沙,執行防護任務的艦艇一旦進入了波斯灣,「毒刺」導彈就是承擔了艦艇防衛的武器之一。不過在整個海灣戰爭中,聯軍部署在運輸艦上的「毒刺」導彈沒有同任何伊克拉目標發生過交戰,因而也就沒有戰績,據戰後被俘的伊克拉指揮人員稱,伊軍儘管擁有500餘架包括武裝直升飛機在內的直升機,但在「毒刺」導彈的威脅下,伊軍放棄了以直升機襲擊聯軍運輸艦的計劃。
嗯,還需要說明一點,KH29是一種亞音速空對艦導彈,最大飛行速度0.9馬赫,而「薩姆6B」是超音速彈,飛和*圖*書行速度為2.2馬赫,幾乎是KH29的2倍還多,所以這兩貨遭遇的結果很可能是,「薩姆6B」幹掉了「蘇22」同時還把KH29變成了瞎子,然後裝載「薩姆6B」發射裝置的船還有時間從容地閃避……
不過現在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華夏海軍的短板已經有人在想辦法儘力彌補,最緊缺的物資也送到了家門口,現在需要的,是指揮官的決心!
畢竟華夏海軍可是連陸軍火箭炮都搬上過軍艦的嘛,還專門出過操典,干這事兒經驗豐富得很。
怎麼回事?
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坐在首席的那位決策者!
劉司令接過了這最後一封電報,展開,就看見上面只有短短的一句話:
華夏人對這型導彈並不陌生。
在王旭恭讀著這份電報的時候,已經有擅長演算的參謀掏出了筆和紙,在一一記錄下這些列出的武器型號之後,查閱出了其最基本的作戰參數,然後開始畫圖,很快,一張防禦圖就呈現在了眾人眼前。
「薩姆6B」,是從曾經在中東戰爭中聲名遠揚的「薩姆6」地空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型號,在原型的基礎上,「薩姆6B」將作戰系統集成到了一部底盤上,大大提高了整個系統的集成度,也因此具備了遠超「薩姆6」的戰場生存能力;新系統換裝了「Fire Dome」(毀滅之火)單脈衝火控雷達,雖然這部雷達要按譚振華的看法依然是個「廢柴」,不過比老「薩姆6」上的1S91已經進步了不少,它可以跟蹤3—hetubook.com.com32千米範圍內的目標,也可同時制導三枚導彈攻擊同一個目標。
但,那又怎麼樣?
這回劉總司令連話都懶得說了,直接揮揮手,王旭恭再次充當了機要通訊員的角色。
首先,KH29是一種半主動雷達制導的空艦導彈,載機在發射后,必須保持以機載雷達對目標的照射一段時間,待導彈上的末端雷達鎖定目標后才能脫離,而在這段照射時間內,「蘇22」不能做大過載的機動,否則,已發射的KH29就會失去目標,但這樣一來,作為載機的「蘇22」在這段時間能也就必定會成為「薩姆6B」的靶子。
這個防禦圈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它對近距離的慢速目標的作戰效能較好,但對高速接近目標的作戰效能就比較差了,因為都是人操的裝備,只能視距內作戰而且反應時間什麼的也很難跟得上。
因為這小子的腦洞有夠大,女媧娘娘都補不上!
需不需要申報這事兒先另說,關鍵是,譚振華運了這麼一船的武器到南海,他想幹啥?
不過敵人還可以採用另一種戰術:在這個防禦圈之外巡航,抓住機會,衝進防禦圈內,然後利用KH28反輻射導彈的主動尋地屬性和最大射程,打了就跑!
在最核心的這一層「夾心小棉襖」之外,就是由兩具「薩姆6B」構成的中近程防空圈了。
「王副司令,剛才忘記說了,「鄭成功號」上攜帶了12架「海鷂」,我對華夏的海事條例不太熟悉,攜帶武器過境,要不要申報啊?要申報的話,那我一起申報www.hetubook.com.com了吧,還有「鄭和號」上有兩套「薩姆6B」地對空導彈發射系統,18發備彈;4輛「石勒喀河」四連裝23mm口徑SU-23-4自行高炮、4萬發備彈;20具「毒刺」導彈發射器、100發備彈;77式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重機槍10挺,5萬發備彈……」
只能以垂直起降方式運作的「海鷂」戰機,作戰半徑極為有限,是名副其實的「桅杆保衛者」。
這樣等「薩姆6B」反應過來發射導彈,「蘇22」就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差,跑到導彈射程之外了——
「薩姆6B」的標準射程為5-28千米,正好在內層之外撐開了一個中距離的防禦圈,而且這個防禦圈的範圍與安南人裝備的KH28/29導彈的有效射程重疊,也就是說,「蘇22」戰機必須在進入這個防禦圈之後,才能夠發射KH28/29發動攻擊——這就有點意思了哈!
喂小子,你這理由也實在太不講究了吧?迷什麼路你能從印度洋迷到太平洋里來?
可你別忘了,當年在米國入侵安南的戰場上,華夏就發明了用三部雷達輪流開關機的方法「欺騙」反輻射導彈的成功戰術,而目前在南沙巡航的華夏戰艦何止3艘?更何況在運載著這些防空武器的「鄭和號」邊上,還有一艘裝載著12架「海鷂」的「鄭成功號」!
嗯,電報里他倒是有解釋——路過,目的地應該是緬玉實兌港,但是他迷路了……
事實證明,正常人的腦迴路是很難跟得上譚振華的思維方式和做事節奏的。
「報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