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在歐共體與米國之間,經濟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在很多領域內都有深刻的矛盾,彼此之間下黑手打悶棍那都稀鬆平常,而且就大趨勢而言,吃虧的往往都是歐共體——比如,在本書中曾經介紹過的那樁曾經轟動天下的《米國陷阱》暨「GE收購阿爾斯通案」。
而且這個產業還是整個歐洲的一根獨苗,一旦放棄,也就意味著歐洲必須在這種應用場景和使用量都極大的產品上仰人鼻息。
難道他擁有一雙能看透未來的雙眼嗎?這太不可思議了,所以,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他以及他背後的組織,建立了一個能監控世界的網路,他們收集、分析各種數據和情報,他們甚至還可能有自己的「情報人員」,所以,他們發現了潛藏在大西洋平靜海面之下,那股洶湧的暗流。
譚振華則表示,在未來幾年,如果雅各布先生精力足夠,且願意將生意的當做生意來處理的話,他會接到很多來自「紅旗資本」的委託訂單和圖書。
就米國人這種囂張跋扈、頤氣指使慣了的性格以及把盟友當抹布,用完就扔的行事習慣,換誰當他的小弟也得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啊,對不對?
這真是一個令人浮想聯翩的暗示啊!
身為「光譜俱樂部」的核心成員之一,雅各布當然知道很多正在或即將發生的大事,可埃里克﹒譚充其量只是「光譜俱樂部」的外圍合作者之一,他又是怎麼知道的?
他提出,西門子可以分拆半導體部門,將內存部門獨立出來,同時定向招募新股東,東芝和「紅旗資本」都有極大的興趣成為這家新公司的投資人,這三家公司聯手組建的公司,完全有能力在歐洲市場獲得領先地位,同時,譚振華還向恩斯特展示了「矩陣實驗室」最新的「快閃記憶體」技術並表示,如果三家聯手的協議能夠達成,「矩陣」將向該公司授權「快閃記憶體」技術,這樣,該公司就能夠在世界存儲市場獲得最領先的技術,同時也在擺脫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暫時的經濟危機的同時,為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議是個好建議,對西門子來說,宛如及時雨,但老恩斯特和卡爾亨茨博士都知道,譚振華這次雖然沒有特彆強調西門子獲得這一系列好處所需付出的代價,但大家都是聰明人,譚振華想要的是什麼,大家心裏都清楚得很。
難道,他也看到了在歐洲的上空,正醞釀著一場席捲一切的暴風雪嗎?
以雅各布與譚振華多年交往的經驗,這個年輕人或者其背後代表的組織是非常善於利用機會的,當年他與譚振華初識之時,那時這個渾身都還顯露著青澀的年輕人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現金,迫使自己與之聯手狙擊了英鎊,也正是在那段時間里,這個年輕人從不列顛成功地買走了BAC客機的生產線、更新了斯貝發動機的技術、拿到了碳纖維的基礎知識產權和生產工藝,可以說,在金融和實業兩條戰線上,都斬獲了豐碩的戰www.hetubook.com•com果。
新公司被命名為「奇夢達」,西門子將旗下除慕尼黑之外的其餘4座晶圓工廠資產打包注入這家公司並占股25%,東芝和「紅旗資本」則以現金、技術知識產權等方式各自注入資產,各占股20%,其餘股權由看好這家公司未來的各投資機構持有,值得一提的是,蘇珊﹒匡特以個人名義認購了這家公司5%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一大私人股東。
那麼這一次呢?
只不過呢,老歐洲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想要整合起來實在太困難,而且因為二戰導致元氣大傷,被米國人藉機控制了歐洲腹心,又面對蘇俄這樣一個咄咄逼人的強敵,所以不得不向米國人低頭,換取其武力保護罷了。
但俗話說得好啊,「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讓曾經闊過的人改變心態真的很難,你要老歐洲這幫「精英」們對米國人俯首帖耳、言聽計從、任打任罵任盤剝——那怎麼可能呢?
這也是在經歷了連續多月的巨額虧損和*圖*書
之後,西門子董事會內部反覆協商討論,都未能下定決心撤離該產業最重要的原因。
操刀這項重大商業拆分、併購案的,當然是譚振華的「老朋友」雅各布﹒羅斯柴爾德,而他在與譚振華溝通該案細節的時候,曾經不由自主地發出過,他最近有漸漸成為「紅旗資本」御用公司併購策劃者和執行人的感慨。
嗯,其實這事兒吧,得算譚振華立了一大功——在本時空,因為他的黑手導致麥道早死了好幾年,空客也因此而得以提前好幾年進入了米國市場,只不過這事兒實在沒法拿到大庭廣眾之下來宣揚罷了。
在經過了激烈的內部討論,又與「紅旗資本」團隊、東芝團隊反覆討價還價之後,西門子終於批准了執行該計劃,一家新的半導體存儲生產企業自此誕生。
與上一次談判中的咄咄逼人不同,譚振華這次拿出了最大的誠意,提出了讓人幾乎無法拒絕的交易條件,而且這個商業計劃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西門子佔便宜的,再結合眼下這和_圖_書個時間點,由不得西門子董事會不認真地考慮該方案的可行性。
所以西門子半導體部門的DRAM晶元產業,就是歐洲人給自己留的一條後路。
凜冬將至,它將摧毀什麼,又將帶來什麼,埃里克﹒譚這個時代最耀眼的弄潮兒,又將從其中獲得什麼?
雖然同屬西方陣營,也都是北約成員,但說西歐和米國就是一條心的人,顯然還需要加強對世界格局的認知。
整個西方陣營內部的關係,完全可以用一個華夏成語來形容——同床異夢。
隨便舉個例子就能證明這一點,本書的讀者們應該還記得,當年歐洲人共同投資研發的「空客」飛機,想要進入當時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米國,就受到了極為不公正的待遇,要不是麥道公司突然死亡,米國人為了歐洲批准波音對麥道民用航空部門的兼并案才與歐共體達成了妥協,這事兒還不知道要拖上很久。
譚振華顯然也是知道這個原因的,所以接下來,他提出的計劃不但極有針對性,更有極大的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