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星灼
第1584章 沙盤(三)

IDF戰機上裝備的雷達代號「金龍-53」,名義上為灣島自研,其實就是諾斯羅普公司為其胎死腹中的那架F-20「虎鯊」戰機研製的雷達APG-67的馬甲版,該雷達採用PD制式,擁有15種作戰模式,包括八種空對空、七種空對地,具有超視距空戰的能力,其對空最大搜索距離為148公里,對地最大搜索距離為67公里,配合灣島「自行研製」的射程達到40公里的「天劍2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不但具備了相當的超視距作戰能力,而且還能做到「發射后不管」。
這7個獨立飛行聯隊分別為:台南第443、新竹第499、清泉崗第427、嘉義第455、桃園第401、屏東第439、台東第737;另有花蓮空軍地區基地指揮部下轄一個飛行聯隊。
連周邊可能對這場戰爭發動干涉行動的勢力都被標註出來了,灣島本島上的武裝力量更是在這座沙盤上一覽無餘。
橫須賀海軍基地,位於東京西南50公里神奈川縣東京灣畔,基地佔地234公頃,駐有9800名海軍官兵,是米海軍在西太hetubook.com.com平洋最大的基地,也是西太平洋唯一可修理航母的大型維修基地。橫須賀是米海軍第7艦隊司令部駐地,常年駐有一支完整的航母戰鬥群,美第7艦隊旗艦「藍嶺」號駐地,同時,以中東為主要防區的第5艦隊將其潛艇部隊TF54也駐紮在橫須賀,因此橫須賀被稱為穿著「兩隻草鞋」(第5、第7艦隊)、面向太平洋和中東的基地。
之所以要對這兩座基地做特別標註是因為,這是兩座對華夏威脅最大的基地。
雖然號稱「自研」,但其實還是灣島在米國人的幫助下拼湊出來的玩意,該機由兩台蓋瑞特(Garrett)公司生產的TFE-1042-70型發動驅動,單台推力僅有3.26噸,不過由於採用了先進的FADEC系統控制,表現還算堪用,就是整機的推重比差了一些,導致該機的機動性能嚴重不足,載荷和航程數據也很難看,全世界的「第三代戰機」中,它的飛行性能墊底。
這型戰鬥機是米國在60年代為應對蘇制「米格21」而研製的,採用兩具推力2和圖書.27噸的渦噴發動機為動力,機頭安裝有一部AN/APQ-159輕重量微型X波段脈衝雷達,具有制空、攔截、戰鬥轟炸、近距空中支援等功能,但並不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
不過呢,IDF去年也就是1994年才開始量產,到現在也就才攢了1.5個中隊27架,而「天劍2」更是得了拖延症,到目前為止,依然還處於定型前的試驗階段,不過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灣島當局已經跳過正常流程,緊急訂購了40枚「天劍2」來應付當前的緊張局勢。
飛機和導彈雖然都是七拼八湊的貨色,但其戰力也確實不容小覷,最起碼,按紙面數據,其性能水平相比華夏大陸一票當前在役的「殲7」、「殲八」各種型號是領先的。
該型戰機在米國本土的裝備數量很少,米國人研製它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騙錢……這種廉價戰鬥機先後生產了2610架之多,被米國人以「軍援機」的形式大量出口,在全世界很是快樂地賺了一大筆小錢錢……
此時的灣島空軍,裝備的主要作戰飛機是從米國諾斯羅普公司購買的F-5E/和*圖*書F輕型殲擊機,其中F-5E是標準型號,裝備有242架,不過實際裝備數少了一架——被譚振華現在的空軍參謀林大校飛到大陸來了;F-5F是雙座殲擊/教練型號,裝備有66架,不過也有一架被更早的一位起義的黃少將給飛到了大陸。
實話實說,這座面積僅有3.6萬平方公里的島,其上的武裝力量密度在藍星上絕對名列前茅。
至此時,灣島空軍建制由聯隊(或基地指揮部)、大隊、中隊三級組成,編有7個獨立飛行聯隊、1個空軍基地指揮部。
但這型戰機有一個最大的亮點——雷達。
段子么,自然可以盡情地黑,但在譚振華部署的藍軍防禦圈中,IDF還是被當成了灣島空軍最重要的高端戰力來對待的,而且除了這型戰機之外,他還在島內又部署了兩個更加先進的戰鬥機中隊,按照他的說法,這叫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可能調動的力量。
除了這兩型戰機之外,當前灣島地區裝備的戰力最強的戰機,其實是其花了10億美元經費號稱「自研」的「經國號」,代號「IDF」,型號F-CK-1。
就說https://m•hetubook•com•com空軍吧。
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位於沖繩島西南部,是米國在遠東地區最大的空軍基地,面積近20平方公里,駐紮有米空軍第5航空隊第18航空聯隊這兩支老牌部隊,部署有3個F15戰鬥機中隊、1個預警機中隊和8架KC-135空中加油機,駐有軍事人員9000多人。該基地是米軍全球快速反應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沙漠風暴」行動中,從關島起飛的B-52轟炸機在嘉手納基地空中加油機的幫助下,可以連續飛行17個小時,向伊克拉發射巡航導彈。嘉手納空軍基地同時也是米軍海外偵察機部隊的重要基地,駐有空軍第390情報中隊、第82偵察機中隊、第18聯隊情報分隊和第353特種作戰大隊,是米軍獲取東亞及南亞周邊國家情報的重要基地。
除了這兩座米軍基地被標註得特別醒目之外,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星家坡樟宜基地也獲得了同樣的待遇,因為這座基地雖然名義上歸屬星家坡海軍,但事實上為米國人所掌握,而且這座基地的位置非常特殊,緊緊地扼住了馬六甲海峽的東亞方向出口,並且和-圖-書是米軍在撤離蘇比克灣后,在東南亞尚存的唯一一個可供航母駐泊的基地。
而且IDF這型戰機雖然獲得了灣島地區的定型許可,但實際生產過程中麻煩不斷,且完成列裝的這27架戰機也是各種趴窩,以至於灣島飛行員對IDF這個名稱進行了重新釋意:這不是「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本土防禦戰機),這是「I Don't Fly」(咱飛不了)戰機!
除了F-5E/F之外,灣島空軍還保留有一個飛行聯隊的F104G老款戰機,這貨的年頭就有些長了,是60年代初的產品,當年也曾經威風八面過,號稱「全球首款能飛2馬赫的戰機」,不過裝備過它的國家和地區都因為這型飛機奇高的事故率而親切地將其稱為「寡婦製造者」……
好吧「天劍2」這玩意其實就是米制AIM-7「麻雀」中距彈換成主動式導引頭的「灣島馬甲深入改良版」。
在這座碩大的沙盤上,米國在東亞地區設立的這181座基地被標記得清清楚楚,而其中最醒目的,是位於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以及位於橫須賀的海軍基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