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星灼
第1611章 肚裏蛔蟲

「這是因為航母出動率的問題。」譚振華答道:「根據米軍的使用經驗,常規動力航母的部署時間約為74%,也就是一年中平均只能部署270天左右,而核動力航母的部署時間更低,只有69%,一年之中能夠正常部署的時間不超過250天,其餘時間需要進行維修保養,艦上人員也需要輪休或者進行各種科目的訓練,因此,要做到3艘航母不間斷執勤,就至少需要建造5艘航母,這樣才能輪換得過來。」
「哦?怎麼個小步快跑法?說來聽聽?」
劉上將點點頭,繼續問道:「那還有2支艦隊呢?為什麼沒看到你在圖上標出來?」
劉上將躊躇片刻后答道:「兩個問題,第一,對「瓦良格」號的處理意見,我們內部並不統一,有一種聲音認為,這艘船與我們的航母發展大方向不符,建造它意義不大;第二,就算船好辦,可艦載機怎麼辦?總不能還用「海鷂」湊合吧?就算能湊合,海鷂也只有12架,不列顛人又明顯不會再賣給我們了。」
這批種子飛行員的人數不多,總共也就才20個人,不過在劉上將看來,這20https://www.hetubook.com.com個人,個個都是千金不換的寶貝!
本人就在現場的朱英福:「……特么的這年頭誰還用皮尺量船?」
「3號艦隊可以部署在這裏。」譚振華繼續著自己的分析:「我們都知道,灣島主要防禦力量嚴重西傾,其目的不言自明,而在島東岸面向西南太平洋一側則幾乎沒有像樣的防禦工事,這其實也有另一因素在起作用——灣島地區的工業能力嚴重缺科,成套裝備的自研能力較差,而在我強大的外交壓力下,能通過外購渠道獲得的先進裝備很有限,這就迫使其不得不將主要力量集中在最可能遭到打擊的西岸,我甚至懷疑,對岸那邊有沒有想過如何防禦東岸的問題——而這,就是3號艦隊存在的重要意義。」
按照米國人的慣例,航母艦長必須出身艦載機飛行員,華夏既然打算摸著米帝過河,這一點自然要借鑒的,因此,未來,華夏自研航母的艦長,很可能就在這20顆種子之中誕生,新一代的飛行員,也必然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成長起來!
此時的華夏雖然比上一個時空和_圖_書發展得更加順當了許多,兜里的小錢錢也多了不少,但畢竟改開至今也才十來年而已,原先的家底實在太薄,要花錢的地方又實在太多,因此撥給的軍費一直非常有限,整個國防還是基於陸地本土防禦的思路構造的,而海軍又是個燒錢的大戶,想要走向深藍,這事兒吧,還得慢慢來。
不過華夏海軍還是從操作這艘「江南」號上積累到了很多經驗,包括航母甲板運作、大船的維護保養流程和關鍵點、各類海況下的應對措施等等,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軟實力」卻正是發揮出一艘航母戰鬥力的有力保障,特別是,華夏通過連續運作「鄭和」號和「江南」號,真正培養出了第一批能在甲板上起降的艦載機飛行員!
「船也在,圖紙我們也有,就連當年造這艘船的人馬,都有不少也在咱們華夏,那,把它造完,技術上應該是可行的吧?咱們可以先把這艘船造完它,從建造這艘船中,我們能夠獲得很多經驗,也順便檢驗一下我們國內的全套供應鏈配套能力,為我們今後進一步提高打下基礎。造完之後呢,我們就有了一艘真正意義m.hetubook.com.com上的,比「江南」號更強大的航母可用,那,至少在南海方向上,我們就多了一重安全的保障,在面對「蘇27」時,也多了一些應對的手段,而且那樣花的錢少,長老會上也好說了很多。」
看著地圖上3號艦隊的位置,劉上將問道:「你是說,假設那場戰爭不可避免,那麼我們在擁有3號艦隊的情況下,還可以打出更多的戰術組合?」
「不僅於此。」譚振華道:「我們還要考慮到,強敵也有可能利用此處海域執行對灣島的支援,比如,以奧州為後勤基地,經菲律冰海抵達灣島東岸,這條商業航線原本就一直在運營,一旦情況有變,在南海被2號艦隊結合珍珠島鏈封鎖的情況下,強敵選擇從此處繞道,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在這裏部署一支艦隊,才是防患於未然的辦法,而且在平時,有這樣一支航母艦隊在此處海域游弋,也能給灣島當局多施加一些壓力,告訴他們,妄圖分裂國家,只有死路一條。」
「其實有一個取巧的法子。」當劉上將琢磨著這事兒的時候,譚二卻好像他肚裏的蛔蟲般又開口了:「首長你看,有m.hetubook.com.com了前段時間海峽那事兒吧,我覺得好幾位長老的想法都會有所改變,不會再過分強調國防一定要為經濟建設讓路了,畢竟沒有國家安全,就守不住經濟成果的道理誰都懂。再說了,5支航母戰鬥群是我們未來30年的目標,但5支航母戰鬥群也不可能一天就造出來,我們華夏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想要立刻開工建造一艘航母,那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可以採用「小步快跑」的方案,將一個大的計劃分解成若干小目標,一步步地實現它,這樣,每一次提出的方案都花錢不多,但又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此一來,我們不就能慢慢實現目標了嗎?」
「他們想賣,我還不想買呢!」譚振華撇撇嘴道:「我們能指望用「海鷂」對付「蘇27」、F/A18「塑料蟲」還是F-14「熊貓」?劉上將你難道忘了,西京那邊,我在幾年前投資過一個計劃?」
「嗯,就拿航母來說吧,首長您看,我們手裡有一艘現成的「瓦良格」號,這船拖回來可也晾了有幾年了,我估摸著,朱所長量船的皮尺都換了好幾根了吧?」
譚振華提出了5艘航母的建造計和*圖*書劃,劉上將雖然沒有當場表態,但顯然,他本人也非常贊同這個觀點,不過這事兒太大,要花的錢太多,要知道你造航母可不是造一艘船,基本上一造就得造一個艦隊,最低配的乞丐版也就是南海艦隊第一分艦隊那樣的了,還得把那條常規潛艇換成核動力攻擊潛艇才行,大概算算就知道,研製費用加建造費用再加每年的維護保養、人員、燃料、訓練等費用,少說也得大幾百個億的開銷,要是再算上艦載機,預算隨隨便便就能過千億,這麼大的事情,他一個人說了可不算,這得上長老會正式討論才行——還大概率通不過。
劉上將再次點頭,這些事其實他早就了解,因為華夏的航母夢也做了好多年了,光他自己親自經過手的論證計劃都做過兩輪,從拆解「墨爾本」號開始,到「鄭和」號臨時湊數再到「江南」號正式入役,這個夢算圓了一半——但購買「明斯克」艦並將其改裝成「江南」號的行動,從開始就被認為是權宜之計,就連力主操作此事的譚振華本人也明確地指出,「江南」號就是為了在短時期內維護南海權益而採取的臨時措施,這船絕不是華夏將來航母的發展方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