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可怕的,也是歐洲人最擔心的一點就是,一個處在歐洲腹心的,長期被戰火衝突籠罩的地區,必然會成為滋生各種極端恐怖主義勢力的溫床!
先說開源。
於是問題就來了。
節流,那就要削減政府開支,然而歐洲福利社會,政府開支的大項之一就是社會公共福利,你想削減這個嗎?還是那句老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歐洲老百姓可不管你政府困不困難,敢動已經到了個人碗里的乳酪,分分鐘罷工上街遊行給你看,更有那不省心的「街溜子」趁機組織個幾起「煙火表演」、「0元購」什麼的,那都稀鬆平常,屬於正常操作。
所以么,在現如今的國際競爭環境下,想要開源,那是真的難,能守住現在的飯碗不丟就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橫看豎看左看右看,嗯,好像就只有一項開支是可以減,減了也應該出不了什麼大問題的了——軍費!
老歐洲之所以能維持高福利的社會m.hetubook.com.com制度很長一段時間,是因為其早期快人一步實現了工業化的紅利一直都還沒消耗完,並且通過壟斷、專利等各種工具儘可能地延長著享受這份紅利的時間。然而,早先有倭國,後來是亞洲四小龍,再後來是整個東南亞都加入了進來,最後更不得了,一條東方巨龍開始發力……
也就是說,發動這場科索沃戰爭的經費,實際上是由歐盟的大部分成員國分擔的。
反正那頭咄咄逼人的毛熊墳頭上的草都已經有三尺高了,應該詐不了屍了吧?
到了這個時候,歐洲終於有「政治精英」覺悟了:我靠,左算右算,這一把好像虧大發了啊?
說一千道一萬,要想切實有效地拯救陷入債務和匯率崩潰雙重危機的「歐盟」各國政府,其實也不過就是需要做好「開源、節流」兩條而已。
然而道理人人都懂,想要做好,卻是千難萬難。
一個搞經濟的高手,在看待問題的時候m.hetubook.com•com,出發點經常是不一樣的,比如,克雷頓總統一度也希望以談判的手段來解決科索沃衝突問題,畢竟以武力介入的話,那就要打仗,而打仗是要花錢的,但當他意識到在科索沃幹上一仗,是在歐洲腹心訂上一枚契子,並能夠對歐元產生重大影響時,便毫不猶豫地改弦更張,不但加入了戰爭,還利用米國強大的軍力和政治影響力,理所當然地拿下了北約聯軍的指揮權。
福利不能減,那還能減什麼?
順便說一句,小馬哥只是打算每升汽油加征7歐分的稅而已,合人民幣不到6毛錢,比比咱大華夏的汽油價格里40%的稅……咳咳咳……
所以,減什麼也不能減福利,這是全體歐洲領導人都遵循的潛規則和共識……當然也有頭比較鐵想要挑戰一把這個潛規則的,比如我們高盧的帥哥總統小馬哥,為了彌補財政虧空,在2018年打著「環保」的名義企圖提高燃油稅,然後就引發了至https://m.hetubook•com.com今已持續兩年多,且依然看不到平息希望的「黃馬甲運動」。
與老布希不同,克雷頓在搞經濟方面可是一把公認的好手,在他的推動下,米國國內的產業結構經歷了一次重大調整,並奠定了在半導體、互聯網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依靠在這些高科技領域的成功,米國人成功地實現了國內產業的轉型升級,確立了一項全新的霸權——數字霸權。
於是北約內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確認的戰爭經費分攤比例中,米國人只出了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由北約其他各成員國分擔。
不過比開源更難的,卻是節流。
最關鍵的問題是,選票,真的不要了?
老歐洲的武備廢弛,就是這麼來的。
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的崛起是全方位的,並不僅限於低端的製造業,這就給老歐洲的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過去那種拿捏住一兩項關鍵技術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榨取高額利潤的好項目,眼看著就越來越少了,而讓m.hetubook.com.com享受慣了的歐洲人重新去一針一線地織毛衣縫襯衫換幾個辛苦錢?想想也不可能啊——好吧凡事無絕對,在做這些事的歐洲人還是有幾個的,不過他們管那叫「工匠精神」、「全手工打造」,是最高端的奢侈品,要收智商稅賣天價的……
不過武備廢弛這種事吧,費的時候很容易,想要恢復起來那可就難了,比如東西合併后的漢斯,在軍隊服役的士兵們不但到點上下班,甚至還有打卡簽到的環節……這也是為啥老歐洲一幫政治精英們想要在科索沃搞點動作,卻發現竟然集整個歐洲之力都搞不定,非得拖米國佬下水的根本原因。
原本這些國家都分擔一點,這場在預想中規模其實並不大的戰爭,也就支撐下來了,但現在的情況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方面是各個國家都因為自身債務問題而陷入了財政困境,無法長期支撐龐大戰爭機器的運作,甚至就連原先為這場戰爭準備的預算,都有可能無法按時撥付;另一方面呢,又因為這m•hetubook•com•com場戰爭的進程並未按照設想的進程走向,反而因為敵人出乎意料的頑強,並且有了強力外援的支持的緣故,很可能走向讓人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向——變成一座所謂的「戰爭泥潭」,打成一場永遠也無法獲得最終勝利的地區衝突,並成為歐洲各國的長期財政包袱,就像當年的阿福汗之於前蘇俄。
你只要仔細研究一下北約除米國之外的成員國名單就會發現,這份國家名單,與歐盟成員國的名單,重合度極高。
原本呢,歐洲這幫政治精英想著把米國人拖下了水,那以米國人原先的一貫做派,軍費啥的,肯定也是他家拿大頭吧?但他們忘了,現在米國當政的,可是克雷頓。
而且還有一樣,一個懂經濟的總統,算盤都會打的比較精,眼前這場戰爭尤其如此——科索沃問題,是歐洲的問題,也是你們歐洲強烈要求我們米國介入的,我們米國人出得最多、武器裝備消耗的也最多,那這戰爭費用怎麼算?總不能還讓我們米國承擔大頭吧?這也不合適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