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所這個名字其實沒什麼大問題。
不過很快。
又對台下的法拉第等人點頭致意。
「因此在這裏,我想將華夏歷史上一位詩人的詩句送給你們,也送給大英帝國。」
「那封親筆信能通過校領導的審核,我相信真偽是沒有問題的。」
這可比原先的歷史軌跡提前了四十多年!
那麼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隨後田浩所又簡單的提及了自己是商人的後代,便匆匆回到了座位上。
後來容閎還負責起了清代留美|幼童的相關事宜,從1872年8月11日開始,接納了120位清朝派出的留美|幼童。
甚至連坐在第一排的阿爾伯特親王、法拉第等人都扭過頭,好奇的往後張望了幾眼。
他不應該出現在這裏!
華夏歷史上第一個符合留學生定義的人是鄭瑪諾,廣東香山縣人,1633年出生。
要知道。
「惠威爾先生,我不是在胡鬧,只是想要一個答案而已!」
「各位先生、女士、秀吉,你們好。」
說來也怪。
但如果將範圍縮小到歐洲頂級大學,那麼相關時間線就要大幅度推后了。
「如果這人是個卑劣、可恥的小偷,例如在尼德蘭的某個圖書館中,從肥魚先生真正的後代身邊偷來了封信,難道我們要讓一個圖書館里的小偷保研嗎?」
「我雖然是肥魚先生的後代,但上上下下平平無奇,沒什麼本事——當然了,烹飪技術除外。」
他先後兩次對小牛的人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再難的問題在他手中都能被輕鬆解決。
那位田浩所以及馬克斯·克里斯蒂安·腓特烈·布魯赫——也就是未來的那位作曲家,此時也都在鼓著掌。
一眼望去,數百人中鼓掌的人屈指可數。
說著安古斯·羅曼一指徐雲,臉上帶著強烈的不滿:
換而言之。
因此徐雲這樣一位『肥魚』的『水貨』後代,怎麼不會引人關注呢?
縱觀劍橋大學,能夠說動安古斯·羅曼出面挑刺兒的人,說實話並不多。
結果他的腳還沒挪兩步,下方的學生中便有一人忽然高聲道:
為什麼在這種生產力水平下,本土反而能苟到現在不被侵略呢?
「如果大家想品嘗華夏美食,隨時都可以來宿舍找我。」
他例行一掃名單,動作明顯的一頓。
最終有1人考入哈佛,22人考入耶魯大學,8人考入麻省理工學院,10人考入哥倫比亞大學。
某種程度上來講。
在很多人的嘴裏,徐雲和圖書已經是「不要臉」這三個字的代名詞了。
可眼下不過1850年,一鴉也還沒有爆發。
徐雲緩緩從作為上站起身,表情平靜。
赫赫有名的《西學東漸記》,便是出自容閎的手筆。
「想必我們當中絕大多數人,在今後都能為自己、為國家、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
隨著羅峰二字的公布,現場的議論聲頓時達到了典禮以來的最高潮。
徐雲尚且沒有表示,他身旁威廉·惠威爾便臉色一沉,訓斥道:
不過需要強調的一點是:
除了第一排幾位教授不冷不淡的拍了幾下手外,也就小麥、艾維琳等少數人的掌聲比較顯眼了。
頂多就是比較容易被看成田所浩,從而再補上個二字,變成某個24歲的惡臭研究生罷了。
寥寥數句,便調動起了學生們的情緒,令現場出現了一陣嗡嗡的討論聲。
在場的幾位政界人物聽完,卻莫名感到了一股寒意。
畢竟徐雲實在是太太太特殊了。
區區數百人,不足道也。
徐雲上輩子寫小說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這種下意識的誤解是非常非常常見的事兒。
答案自必不說。
但徐雲明明沒做錯事,讀者大爺情緒激動的根由是自己沒看清楚,這就很令人委屈了T.T……
況且縱使他真有意見,大可以在開學后的課堂上提出質疑:
主要還是以好奇和探究為主,算不上友善,但也沒有明顯的譏諷。
明明是一首語意有力激昂的報國詩。
陰謀。
但有的讀者大爺偶爾會在誤解的基礎上再次腦補,從而在情緒激動下,發出一些對作者不太友好的評論,這就有些無語了。
接著威廉·惠威爾又先後點了幾位學生的名字。
被公認為華夏第一位留學生的人並非鄭馬諾,而是容閎。
「在接下來的四年時間里,還希望各位同學多多關照。」
安古斯·羅曼自我介紹便說的很清楚了:
實話實說。
在各式各樣目光的注視下。
「而我們下一位要歡迎的國際留學生,就是那位慷慨的贈與人、同時也是肥魚先生的後代……」
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劍橋大學的華夏人叫做蘇本銚,他在1892年就進入了劍橋大學聖約翰書院研讀英文,但1907年才順利取得學位證書畢業。
「如果他真的是肥魚先生的後代,那麼我對他的到來自然不會有意見,但他怎麼能夠證明這點呢?」
「他既沒有接受過中等教育的和*圖*書結業證書,也沒有證明自己是肥魚先生血緣後代的直接證據,只是憑著一封信件,就堂而皇之的成為了我們中的一員。」
實際上呢。
「普!萊!姆!」
熟讀《水滸傳》的同學應該都聽說過一個人物:
容閎是1828年廣東香山縣生人,也是華夏歷史上第一位取得學士學位的留學生:
他是一個走後門進來的水貨,連中等甚至初等教育的結業證明都無法提供。
當時徐雲安排的那個角色是個老書友提出的要求,追了徐雲兩本書快三百萬字了。
接著在1849年赴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學醫,並且順利取得了醫學學位。
而除了容閎外,華夏近代第一位赴歐洲留學的則是黃寬。
徐雲這番話說完,場下稀稀拉拉的響起了零星掌聲。
其餘不少也考入康奈爾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
「那就是有人將牛頓爵士當初寄給肥魚先生的那封信,完整的贈予了劍橋大學!」
見此情形。
先天愚蠢?
但另一方面。
王進。
那麼在劍橋大學中,有這能力、有這資歷、有這動機的人又會是誰呢?
並且看他身後的長辮以及有些蹩腳的英文,顯然不太可能是早先華夏移民的後代。
「各位同學,全體目光像我看齊,我宣布個事兒!」
一直被小牛誤讀成『肥魚』的厲飛羽,便是一位知名度放大了百倍的王進。
義憤填膺到失了理智?
華夏著名工程師詹天佑、水木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魯東大學第一任校長以及復旦大學創辦人都是當年的留美|幼童。
會議現場霎時一靜。
順便說個很有意思的事兒。
如果徐雲寫的是惡意整活、或者脫離大眾價值觀的情節,那麼他被噴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來自華夏的……」
鄭瑪諾生活的年代,正好趕上第一次西學東漸的大變革。
畢竟快餐文學沒必要、同時也沒那資格要求讀者去將每個字都細細品嘗。
就是那位經常可以在評論區看到『經典歐亨利式結尾』的歐·亨利,他曾經就被這些學霸破防過:
促使本土大量派出留學生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一鴉爆發,國門被叩開的緣故呢。
威廉·惠威爾咬著后槽牙,心中一字一句的念道:
知名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曾經這樣評價過肥魚:
十分鐘后。
他從未想過。
他在1877年從姑姑的私立學校畢業後進入高中,正好遇到了第一批和*圖*書留美|幼童考上了高中,結果就在學習上遭遇了無情的吊打。
只見他沉默片刻,忽然說道:
因此在歷史上。
徐雲又想到了另一件事。
話題再回歸原處。
在這120人中。
田浩所這種長袍長辮的裝扮雖然怪異,但其他學生的臉上並沒有太過浮現出『東亞病夫』之類的鄙視感。
他在道光二十七年……也就是1847年1月初前往美國留學。
階梯教室里。
鄭瑪諾出生時,葡萄牙人已進入媽港80年,媽港已從小漁村變成了中、西經濟與文化交流的著名港口。
1854年順利畢業。
連第一排的阿爾伯特親王與法拉第,臉上都浮現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如果徐雲的身份被質疑成功,最丟臉、最可能被阿爾伯特親王責罰的會是誰呢?
威廉·惠威爾的臉色已然鐵青。
花錢看毒點,換誰都不樂意呀。
1850年考入耶魯學院。
能讓他做出這種事,背後一定有其他的利益糾葛。
眾所周知。
歐·亨利大家都知道或者聽過這麼個人吧?
「但我現在質疑它的來歷!我懷疑羅峰用不正當手段得到的這封信!」
結合近期發生的一些事情,整個事件的幕後黑手便呼之欲出了……
徐雲心中史無前例的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
為什麼在劍橋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會突然出現了一個華夏留學生?
「各位同學,想必在報到的這幾天,大家都已經聽說了一件事。」
他在大二那年就轉入教會攻讀起了神學,最後的身份也是『神父』而非留學生。
「我是來自華夏本土的羅峰,今年24歲,如今就讀於三一學院數學系,很榮幸能與大家在劍橋大學這所知識的殿堂中一同學習。」
開玩笑。
他先是和容閎一起遠涉重洋,考到了海對面馬薩諸塞州的孟松中學。
結果就因為名字相近而被噴,太慘了……
看著禮台上有些畏畏縮縮的田浩所。
聽聞此言。
隨後他來到禮台前,與威廉·惠威爾握了個手。
「178年後,改變了人類歷史走向的兩封信,終於再次組合為了一體。」
後來他在陸神父的安排下,進入澳門教會學校學習。
「劍橋大學乃是歐洲最高的真理殿堂,無數人心中的聖地,在場的每個人都是苦讀數年才得以圓夢。」
「總而言之。」
「那些華夏人太XX會讀書了,讀讀讀,讀個xxxx……」
這種將破未破的感覺,讓徐雲想到了自己www.hetubook.com.com上輩子從知名斷章達人裴屠狗那兒學到的斷章術。
安古斯·羅曼的真要調動學生情緒,到時候頂牛就行了。
接著安古斯·羅曼話鋒一轉,語氣加重:
因此在後世。
徐雲頓了頓,繼續說道:
這個疑問與田浩所能出現在這裏的原因,彼此之間會不會存在著某些關聯?
「肥魚如同一位能夠穿梭時空的幽靈,帶著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知識從天而降,為人類推開一扇門后便消失不見,只留下了一雙鞋子,作為與牛頓爵士深厚友情的見證。」
由於成績優異,深受西教士賞識,由此被接引到歐洲,進入了羅馬公學學習。
隨後徐雲朝台下鞠了個躬,朝準備回到座位。
能夠成為劍橋大學牛頓研究會會長的人,智商和情商都不可能太低。
「眾所周知,19世紀,是自然科學的世紀。」
「羅峰同學,請等一下!」
這是一位伊曼紐爾學院研究生二年級的老鳥,平日里為人穩重,不可能會犯這種愣頭青的錯誤。
接下來他只要回到座位上等待威廉·惠威爾或者阿爾伯特的收尾演講,然後在對上口型唱一兩首讚美詩,便可以正式開啟自己小透明的劍橋生涯了。
一方面。
甚至不止學生。
一來利益一定要給足,二來還要能保證安古斯·羅曼不會因為砸場子被處罰。
徐雲對此也不以為意,這個情況在他的預料之中。
安古斯·羅曼的這番話顯然早有準備,話術上顯得極其高明。
並且受馬克斯·克里斯蒂安·腓特烈·布魯赫的人氣影響,他身邊的幾位學生也都客套性的鼓了鼓掌,一時間那塊區域的掌聲居然是最大的。
「I shall dedicate myself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in life and death,irrespective of personal will and world。」
那是在幾天前的圖書館里,當時他在確定了眼下歐洲生產力水平大約接近1900年的時候,心中忽然冒出了一個疑問:
他在與阿索爾·埃斯蒂斯寫信的時候曾經破口大罵:
如今想來……
說完徐雲環視周圍一圈,目光看向了第一排的幾位英國政界人物,緩緩道:
名叫安古斯·羅曼的青年聞言一滯,不過還是裝出一副頭鐵的模樣,梗著脖子說道:
不過令他略微意外的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
1850年的劍橋大學,自然科學的起步階段,相比於後世的劍橋,學術氛圍無疑要更純粹一些。
或許是這年頭一鴉還沒爆發的原因。
接著不等台上的惠威爾說話,此人便站起身,說道:
「羅曼,注意場合,這裡是開學典禮!」
所以近代華夏留學生出現的時間還是很早的。
田浩所這個名字沒有問題,那麼令徐雲驚訝的原因自然就只剩下了一個:
居然有人敢在開學典禮的現場,公然的說出這種話。
嗡——
不是徐雲,而是做出同意徐雲入學決定的那個人,也就是惠威爾自己!
他的祖先卻又是神秘無比的肥魚。
整個過程耗時一分鐘,不算特別普通但也沒多出風頭,和預期的基本上一樣。
第一位獲得劍橋大學畢業證書的華夏人是伍連德,1896年考入的劍橋大學,1900年獲得了學位。
他是劍橋大學牛頓研究會的會長。
上輩子他曾經被上萬的讀者日夜催更,其中不乏打賞了盟主的金主爸爸,他還不是一路爆更證明了自己,最後還得到了一個日更三萬的美名?
顯然不可能。
遠的不說,四天後就有一堂歷史公開課,學生人數三百多人呢。
他乃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超,官位比林沖還要高上一級,是個都教頭。
隱約間。
「羅峰同學,我是劍橋大學牛頓研究會的會長安古斯·羅曼,有一個疑問希望你能正面回答一下——你怎麼能證明你是肥魚先生的後代呢?」
安古斯·羅曼雖然不是三一學院的學生,但作為牛頓研究會的會長,他的性格惠威爾卻很了解。
徐·日更三萬·不是釣魚娘·雲,只想安安靜靜的完成自己的任務,過個平靜的生活。
也不可能。
那麼問題來了。
因此後世的水滸圈中對於此人的議論頗多,能力的上限也在白勝和滅霸之間浮動。
「羅峰!」
接著輕咳一聲,開口道:
當時看到自己斷章的那些讀者,多半也是像自己現在這樣心中刺撓個不停吧?
待零星的掌聲消退後。
這個單詞瞬間出現在了威廉·惠威爾的腦海中。
後來被高俅陷害,流亡途中花了半年教導出史進這個水準線之上的天罡星,便在正傳中沒了下文。
且不說能上劍橋大學的人有沒有蠢蛋吧。
這是一場有預謀,有針對性的陰謀!
鄭馬諾在羅馬公學其實並沒有取得學士學位。
「可是他呢?」
百人級的公開課一學期雖然不多,但也不至於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