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可以繼續了

所以思路肯定得往藥物那邊發展。
老郭轉頭看了他一眼,低聲解釋道:
聽到王方定最後這句話。
如今具備實時應用概率的多半只有天然成分——最少最少是紫杉醇那樣的天然提取物。
三十年前日寇叩開國門,三十年後我們用核爆來證明自己任然屹立不倒,這倒也不失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不願意承受這種風險組織就會委派他們去負責其他研究,如果願意的話就要寫一封絕命書……說白了其實就是遺書吧。」
它是華夏近代史上最為悲壯的屈辱日,那日之後東三省迅速淪陷,點燃了長達14年侵華戰爭的戰火。
朱光亞說完。
【就這】?
「首先是那台氦質譜檢漏儀,這玩意兒雖然放在我們項目組的實驗室里,但實際上平時都是四個小組分著用的。」
徐雲摸了摸下巴,老老實實的道:
於是……
「你們研發小組需要多少人手以及哪些設備都先報上來,張郃同志會同步對設備庫進行錄入。」
「另外還有有一些抗輻射的液體藥品——雖然大家都已經寫下了絕命書,但能讓同志們多活兩年也好嘛。」
「這種絕命書分成兩份,一份是給家裡人的話,比如老婆孩子父母這些。」
徐雲的腦海中劃過了一道閃電。
核爆的時間應該是一年或者兩年後的6月20日。
徐雲原本沒太指望首都方面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畢竟他的很多情感必須要有後世各種事件哦加持才能被人體會。
甚至由於保密問題,其中有些人直到後世都無法被揭秘。
那個東西雖然不一定能完全阻隔核輻射,但至少比如今的普魯士藍好用多了。
剛剛回過神沒多久的汪海聞言,立馬胸脯一挺:
不過早些時候核武器的相關理論一直沒有得到突破,原子彈的爆炸更是八字沒一撇,因此這相對虛無縹緲的話題只是偶爾被人提起。
https://www.hetubook.com.com海原本興奮的神色聞言霎時一僵,不過最終還是認同的點了點頭。
在他穿越來的後世。
「朱主任,不瞞你說,我們組設備的缺口倒是蠻大的。」
慶祝?
王方定聞言也朝張郃點頭回了個禮,隨後便認真思考了起來:
如今221基地擁有的生產設備不多,其中一些精度很高的儀器甚至可能只有一兩台。
驀然。
「汪海同志,現在你對組織上的安排了解了嗎?」
現場不少大佬的臉上,先是齊齊浮現出了一絲明顯的錯愕與意外。
徐雲不由皺起了眉頭。
如果剩下的設備多,那麼氫彈或許就有同步研發的機會。
後來喻秉誠的兒子給他生了個孫女,並且長期得到了撫優處的經濟補助,但因為喻秉誠的兒子還活著,喻秉誠的明面上又沒有從軍經歷,所以一家人愣是被從九十年代投訴到了新世紀。
在整個基地廣泛流傳的「小道消息」中。
王方定此前也和劉子旭打過交道,對於這位同志還算了解,於是便當即同意了朱光亞的安排:
但是……
這些藥物需要時間合成,短期內用到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剩下的就是年三十或者偉人誕辰之類的時間,基本上都是為了湊個好的寓意或者彩頭。
「另一份一般記著自己的經濟情況,一般隔三個月可以更新一次,上頭會記著某某同志借給過自己多少錢,或者自己借出去多少錢。」
按照徐雲原本的想法,核爆的時間可以直接選定九月十八號。
想到這裏。
看著打了雞血似的汪海,朱光亞則笑著朝他搖了搖頭:
正如徐雲所說。
「除了中子源項目組之外,其他同志們呢?你們還需要哪些設備和人手?」
「咱們基地裏面的物資和設備就那麼些,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確定原子彈生產小組需要的資源,然後再m•hetubook.com•com來討論氫彈部件生產的可能性,這個道理你應該能理解吧?」
徐雲便想到了九月十九這個日子。
這種情況下肯定要先統計原子彈生產小組需要的資源,然後再根據餘下的設備來討論氫彈的生產了。
朱光亞便又走到了原先掛著原子彈構造圖邊上,小心翼翼的將構造圖收好,並且重新拉來了一塊黑板。
老郭的這番話說的很隨意,但徐雲聽起來卻莫名有些不是滋味。
接著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點火中子源的字樣,同時看向了王方定:
大家在吃飽喝足后經常會坐在草坪上,一邊數天上的星星,一邊就會用「嘿,你覺得咱們原子彈什麼時候能爆」作為話題開頭。
記錄好王方定的需求后,朱光亞又看向了現場的其他人:
「了解了!朱主任,請你分配任務吧!」
504廠有不少職工因為長期缺乏足夠的條件而遭遇了輻射,雖然當時沒什麼問題,但晚年身體卻出了各種毛病。
雖然國家對於這部分職工以及他們的後代都有補償,而且他們當初也都寫下過絕命書,但至少在徐雲看來,這些都不足以彌補他們的付出。
「如今要研發原子彈部件,這台設備我們每天的使用時間最少要保證八個小時。」
在三十年前的那個九月十八號。
爆轟試驗場那邊如今基本上可以不用擔心有慘劇發生了,那麼504廠的輻射方面是不是有什麼解決辦法呢……
不過很快。
她便是朱光亞口中的張郃,一個和《三國演義》中某名將質檢器同名的女性,目前負責基地設備方面的調度。
隨後朱光亞環視了一圈現場,繼續對剛才站起來質疑的那位汪海說道:
而徐雲想讓他們看到的則是……
從此錦繡河山步步淪陷,人民顛沛流離……
另外還有人認為可能會是某年的9月30號或者10月1號,以此來在國慶節為和-圖-書全國人民獻禮。
然而沒想到的是……
破折號,原子的核爆時間。
九月十八號是華夏國殤,是國恥日,也是東北同胞的受難日。
因為這一天是毛熊專家撤離華夏的日期,原子彈項目原本的代號596,就是為了銘記這一天的屈辱。
如果你提及一鴉,很多人可能只會想到1840年這個年份,至於具體的日期、後續的什麼馬關金陵條約的簽訂時間,很多人不百度其實是記不得的。
後來徐雲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後世抗輻射的藥物一般是螯合劑,比如說鈣促排靈、鋅促排靈等等。
朱光亞的說法確實很現實。
一旁的老郭忍不住用胳膊肘捅了捅徐雲,有些好奇的問道:
「從哪裡跌倒,咱們就應該從哪裡站起來——九月十八號就顯然是個很典型的時間,全國人民都記著呢。」
這顯然不合適。
「六分廠爆轟實驗場的高曉同志你知道吧?魔都人,喜歡精打細算,信上連誰欠他幾根煙都記得清清楚楚呢。」
「汪海同志,你的覺悟我很讚賞,不過氫彈研發這種事兒可不是嘴上說幾句就行了的。」
位於他左手邊一位綁著馬尾辮的中年女子也朝王方定點了點頭。
等等?!
王方定在很短的時間里其實有少報些設備的想法,但考慮到原子彈的重要性,他還是決定不再「節儉」了:
制服方面肯定沒啥可能了,畢竟濃縮鈾的提煉馬上就要開始,從這時候研發一種新材料幾乎不可能。
「我代表我們421組全體成員表態,不管多艱巨的生產任務都能保證完成!」
「哦對了,射線方面的專家倒是可以選派一位,這方面確實是我們小組的薄弱項。」
在原本歷史中。
朱光亞所說的劉子旭今年36歲,津門畢業,師從華夏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的胡剛復,專業和能力都符合王方定的要求。
「提煉濃縮鈾不是有反射性和危險性和圖書嘛,所以涉及輻射、炸藥這些項目的同志都會提前徵求他們的意見。」
原子彈高大的發射架就如同一根中指,遙遙的對霓虹發出某個親切的問候:
核武器的研製過程充滿了危害性。
正如老郭所言。
於是想著想著,徐雲腦海中又浮現出了他曾經聽說過的一句話:
「方定同志,現在負責串列式加速器射線校準的劉子旭同志怎麼樣?」
但沒想到組織上最終還是接納了他的意見,將核爆的時間確定在了明年的九月十九號。
三十年後的「明天」,整個華夏民族依舊還頑強的活著,所謂的毀滅更是痴心妄想!
「設備啊……」
「……」
但在原子彈理論臨近完成之後。
「另外鈾樣品靶也必須足量,否則我們沒法分析中子源的轟擊效果——一個月最少要20克。」
天然提取物?
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那個東西似乎有一定應用的可行性?
例如504廠有一位叫做喻秉誠的濃縮鈾提煉工程師,他和妻子因為沾染了放射物的緣故在兩年後就犧牲了。
「畢竟……九月十九臨近九月十八號,它本身的紀念意義還是不容忽視的嘛。」
「沒問題。」
不慶祝?
隨後徐雲仔細回憶了一下相關信息,內心的把握又增加了幾分。
日寇或許便是抱著「今天過後再無華夏」的想法,大步踏上了華夏東北的版圖,妄圖徹底毀滅華夏。
待汪海坐下后。
這是刻在中華民族心口上的一道傷疤,是永遠無法忘卻的痛。
與此同時。
至於氫彈能否研製成功……說實話,哪怕是徐雲和首都也不知道。
但與一鴉不同。
現場的這些學者臉上的錯愕便逐漸被明悟取代,眼中的光芒亦是越來越亮。
「郭工,方定同志說的絕命書是什麼東西?」
只要你是個信息接受正常的華夏人,就絕對不會忘掉九月十八號這個節點。
核爆時間。
朱光亞聞言摸了摸下巴:https://www.hetubook•com•com
見此情形。
「小徐,這個日期是你提議的?」
基地從上到下幾乎沒有人會忘記這一天,原子彈也因此有了個「爭氣彈」的綽號。
那這也太浪費原子彈爆炸的意義了——這可是華夏近代史關鍵的分割點!
這個話題便逐漸成為了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或者說期望。
雖然在徐雲的協助下爆轟試驗場那邊已經不用人力收集數據了,但濃縮鈾這個生產環節卻依舊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如果核爆的日子與這一天重疊……那麼多年後該怎麼紀念這一天呢?
直到10年221基地第七次檔案解密,喻秉誠的兒子和孫女才擺脫了【關係戶】的帽子。
因此首都這次給朱光亞的指示是原子彈研製必須全部穩妥落實人選,氫彈則在保證前者生產配置充足的情況下酌情進行任務分配。
當然了。
但要是剩下的設備少,那麼氫彈就只能先生產一些零部件,起爆時間也需要隨之推遲。
組織上居然會把這個時間定在九月十九號?
聽到朱光亞報出的這個日期。
徐雲又忍不住看向了老郭,問道:
眼下這個情況並不適合提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徐雲很快便又恢復了乖巧.JPG的坐姿。
說實話。
【如果世界在今天毀滅,那我們就活到明天】
當然了。
朱光亞在黑板上寫下了劉子旭的名字,繼續問道:
「方定同志,老規矩,咱們還是從你這邊開始吧。」
「那麼設備呢?」
「唔,也不算我提議吧……就是順口提了一嘴,具體的決定權還是首都那邊下達的。」
這四個字其實從221基地成立之初就擁有了一些話題度,大家其實多多少少都討論過這方面的事兒,畢竟這可是檢驗所有人成果的最終日期呢。
「人員的話倒是夠了……我們原本的9501項目組一共有快二十個人,剛好可以無縫對接中子源研發。」
「射線方面的專家嗎……」
九月十九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