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島嶼通
從新加坡到沙撈越

他在西里伯斯島停留了三個月。雖然人病了,天氣又陰溼多雨,加上馬卡薩周圍沒有茂密的森林,以及其他的重重困難,但他還是盡可能到處去蒐集。這場病可能又是瘧疾,雖然華萊士歸咎於污染的水。
反省自己早期的粗心大意,和達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所犯的無知錯誤後,華萊士下定決心:「到達東方之初始,我就已經打定主意,造訪過的每一個島嶼或特殊地區,定要保留某些動物一份完整的標本,以供返家後研究。因為我相信牠們是寶貴的材料,能讓我研究出動物在這個群島上之地理分佈,以及提示其他種種問題的解決之道。」——www•hetubook.com•com這些「其他問題」首要的當然是演化。
西里伯斯島上的鳥類、哺乳類和昆蟲均有別於他在沙撈越所見。
沙撈越之行成果豐碩,不管在甲蟲、蝴蝶或鳥類都有相當的斬獲。華萊士獵到幾頭紅毛猩猩,並養了一隻成為孤兒的猩猩寶寶(雖然只存活一小段時間):他遇過俗稱的黑蹼樹蛙(flying frog);他花時間融入內地的迪雅克人;他寫了篇文章討論血緣相近物種的「通則」,隨即寄出。他還成為布魯克爵士歡度耶誕慶典時的座上賓,這位爵士是沙撈越的首長,老是喜歡找有智慧和-圖-書的英國年輕人聊上幾句。
他也蒐集到兩種島上特產的犀鳥(hornbill)、一隻漂亮杜鵑和三隻鳥翼蝴蝶的標本。鳥翼蝴蝶是美麗至極的動物,展翅達七英吋,翅膀上妝點著白色和絲綢般黃色的斑點或條紋。他稍後記述:「當我拿出網中第一隻蝴蝶,發現完好無缺時,激動得都會顫抖。」對照攜帶的動物手冊後,他把這三個樣品歸入一個種(Ornithoptera remus)。但不完全相符,因此華萊士懷疑是西里伯斯島上特有之變種。除了這些以外,他有點失望。
與華萊士在婆羅洲和馬來西亞所見的相較,這裏和*圖*書的鳥類及昆蟲之多樣性似乎較為貧乏。他找不到擬啄木鳥、咬鵑、寬喙鴨和伯勞鳥。在寫給史迪芬的信中,華萊士抱怨道:「整個屬、整個科的動物都缺席了,而且沒有其他物種來填補牠們的空缺。」西里伯斯島於馬來群島幾近中點處孤立著,令人感興趣,可惜並不多產。
他的足跡遠至峇里島,又跨海至龍目島。在那兒他發現這兩座相鄰島嶼上鳥類動物區系竟有令人訝異的極端差距。由那兒再上行到西里伯斯島的馬卡薩(Macassar)。
野外工作停頓好一段時間,在婆羅洲的這一區待了一年多後,讓華萊士有家的感覺。但家是日後才可https://www.hetubook.com.com享受的奢侈品。因此華萊士決定離開,返回新加坡後再東遊,向船可及之遙遠境地、鮮為人知的群島東緣進軍。
以新加坡為基地,華萊士在馬來大陸上蒐集了六個月的時間。這塊大陸的物種很豐富,但沒有他尋找的地理障礙和因而產生的陡峻分佈模式。十一月,他移師到位在婆羅洲西北區的沙撈越,展開隨後七年遊蕩於諸島的行程。
有一種東南亞疣豬(babirusa)給他的印象特別深刻,學名為鹿豚(Babyrousa babyrussa),那是一種奇特的野豬。公豬的上犬齒就好像鹿角一樣,伸長並向上捲曲,穿過鼻子上的肉再和*圖*書彎回前額。華萊士並沒有因牠而連想到非洲疣豬,所以說:「世界上已經完全沒有與此相類似的豬,東南亞疣豬能夠繼續存在,是歸因於完全的隔絕。」牠如何進食?他想知道。牠如何運用那對外觀看起來怪異又不方便的長牙?什麼生長或行為因子能解釋這種解剖學上的變化?把這種有彎曲長牙的西里伯斯豬,看成是上帝的神來之筆的,華萊士不是唯一一個。
這時候的華萊士更聰明、更小心翼翼了,他除了在標本上註記產地外,並逐批裝載運回英國,不再囤積身邊。他沒料到那個大問題在他踏上歸途之前就會破解。事實上是破解了兩次,一次來自他本人,另一次則是達爾文。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