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好個大傢伙
物種與群落屬性

第一個範疇,也就是物種屬性,乃反應作用於物種和其後代的演化力量。
為了討論島嶼生物學標誌鮮明的特徵,專家們提供大家一份依發展脈絡所列出的明細表,請參見下一頁:
在這份明細表中的項目,都是特別切合島嶼物種或島嶼群落的特點,但這麼一放卻像把葡萄乾和花生全部都拌在一起,那是因為這個表中並沒有把「物種屬性」和「群落屬性」區分開來。
如上表所列,在物種屬性方面有:物種體型改變、m.hetubook.com.com物種散佈能力、物種喪失散佈能力或喪失防衛性的適應力、物種為特有分佈或物種為孑遺種、一組近親物種(而不是整個群落)表現出適應輻射(編按,參見第二篇〈奇特的無尾蝟〉)。

不協調
適應輻射
第二類群落屬性
為了方便起見,在此我們先姑且稱呼上列的這份表單為:「孤立明細表」(Insu和-圖-書lar Menu)。
特有種的分佈(endemism)
島嶼物種形成
孑遺種(relictualism)

喪失散佈能力
體型改變(size change)

每一個物種屬性和群落屬性都有一套生物學上的解釋,並且,在某些特定的點上,這些解釋是彼此連結的。但現在我們才剛起步,最好先把這兩個範疇分開來考慮,相信會清楚些。
體型改變
也許以下是更和-圖-書好的思索方式,請再參考下一頁的明細表:
喪失防衛性的適應力
第一類物種屬性
散佈能力(dispersal ability)
貧瘠
島嶼物種形成(archipelago speciation)
散佈能力
喪失防衛性的適應力(loss of defensive adaptations )
喪失散佈能力(loss of dispersal abili和*圖*書ty)
我們先撇開群落屬性不談。因為要了解島嶼上的演化,必須先從物種層次著手。
孑遺種
第二個範疇,即群落屬性,突顯出影響群落聚集方式的生態力量。
不協調(disharmony)

貧瘠(impoverishment)
其中,散佈能力是其他各屬性的先決條件。冒著被視為愚蠢的風險,我敢說,演化直到首批活生生的動物到達後才能開始。至於牠們如何到達、什麼時候到達、那些物種較早和圖書出現,又有那些物種到達的次數比其他的多——就是這些事件的結果,決定了一個島的生物史。
特有種的分佈
適應輻射(adaptive radiation)
模里西斯島上多多鳥的巨大化,屬於物種屬性;加拉巴哥群島上不會飛的鸕鶿也是一種物種屬性;而馬達加斯加島上沒有土生的貓科動物,是為群落屬性。像加拉巴哥群島那樣的小島上,沒有大的掠食者、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這一點相當引人注目,此類現象都歸類為:群落屬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