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好個大傢伙
科莫多龍傳說

「科莫多龍」是個卡通用詞,是我們這些英語世界的人給一種巨蜥(Varanus komodoensis)取的小名。這類巨蜥生活於科莫多島到佛羅勒斯西濱一帶,以及周遭的一些小島上。牠們當然有以土話所取的名字,叫做歐惹(ora),只是隨著新文化普及此地區後,這個名字已漸漸被人遺忘。現在當地人習慣以「科莫多」稱呼牠們,因此「科莫多」也就成為地名兼巨蜥名。
我們下錨處是一處碧藍見底的珊瑚礁海灣。島上的火山外https://m.hetubook.com.com形像布丁般,邊坡陡峭,環型峰頂,一副軟軟的樣子。凸式碼頭的盡頭標誌上寫著「科莫多國家公園」。長滿樹的羅亮谷地(Lo Liang)一路延伸到海灘後的高地。一棟茅草頂的公園辦公室,稀落的簡陋小屋和露天的自助餐館,就是科莫多島供遊客遊憩之處。人們在那兒一睹「龍」之神采。
尼羅河鱷般的大鱷終其一生都在水上生活,藉水之浮力以減輕體重負荷;而巨龜的代謝速率www.hetubook.com.com之緩慢,跟牠們從一放牧地到另一放牧地移動速度相當。以上兩者皆享有適應能力上的優勢,以緩解因體型巨大所衍生的各種問題。而科莫多就無福消受這樣的優點,因此牠必須以冷酷無情的求生方式來維持其龐大的身軀——藉狼吞虎嚥的嗜肉習性,突顯其恣意橫行的暴虐。
事實上這種巨蜥不僅棲息於科莫多島,也出沒於鄰近的潤卡島和吉勒莫塘島(Gilimotang)及佛羅勒斯島西端,一般來說,大家似乎都忽略了此www.hetubook•com.com一細節。除此之外,在一般人的理解裏,多半知道牠是一種大得出奇的爬蟲類;也知道牠是恐怖的掠食者,對生肉「沙西米」貪得無饜。就這兩點而言,人們的印象即使不是完全正確,也八九不離十了。
這一趟遠行,峇里島的裁縫師尼歐曼又被我哄來。船渡海時,尼歐曼塞著耳機,一臉天真的在木質甲板上熟睡著。而我凝視著海,一路以我牙牙學語般的破印尼話,不停地向薩爾吞船長討教。終於到達科莫多島了,這時已是午後時分。
還有其他種類和*圖*書的巨蜥生活在非洲、亞洲和澳洲,其中不乏一些體型大的種類,但若和科莫多巨蜥一比,仍甘拜下風。一隻成年的「科莫多」長度可達十英呎,若是拖著剛吃飽的便便大腹可重達五百磅,而一隻精瘦九英呎的巨蜥,體重可能只有一百二十磅。與鱷類動物不同,科莫多是陸生的;也不像動作優雅的阿黛博拉巨龜,科莫多是同類中的快腳,只在某些環境下才會行動緩慢。再者,牠是肉食性的,這是與巨龜間的另一個不同點。綜合這些重要的生態因子,讓科莫多成為奇葩中的奇葩。
https://m•hetubook•com.com躲開季風時節,花了二十五美元在佛羅勒斯島西部一處港埠雇了艘舊貨船。以這艘船牛步般的速度計算,要跨過在一年中算是風平浪靜的海洋,到達西邊的科莫多島,大概要花上四小時。我的船長叫薩爾吞(Sultan),人長得瘦而結實,一嘴變形牙齒的臉,堆滿樸實的笑容。船員是兩位年輕男孩,事實上就是船長的兒子。薩爾吞打著赤腳,下身穿著印尼傳統的莎籠,上身僅著吊肩式的內衣。他的英文甚至比我的印尼文還要破,如果沒有尼歐曼相伴,要和這位船長溝通恐怕就夠傷腦筋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