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好個大傢伙
卡爾老翁的寶貝

在這段海岸線上滿佈著鬣蜥,在岩石上和殘骸上享受著日光浴。牠們凝視著海,深色的臉龐看來有拳擊手般的嚴肅,卻蘊藏著一種和善可親的氣質。只有一些時候,牠們會為了爭奪地盤而相互鬥毆。我坐在牠們之中,戴頂帽子,試著串聯年輕的達爾文拋扔東西的手,和這一群有著「生態上的天真」的動物。我在那和-圖-書兒一連待了好幾天,耳朵曬傷、脫皮,紅得像紅頭美洲鷲一般。
大體而言,牠們的鼻子比其他種類的鬣蜥鈍,這可能是為了要攫取岩石上的薄層海藻,在解剖生理上演變的一種適應變化。牠們的牙齒則專為剪切和磨碎而生。鬣蜥體表裹覆著一層鹽。而進食時不得不吞下的鹽,牠們藉由www.hetubook.com.com分泌排出體外。排出的含鹽漿狀物從鼻孔流出時,像極了掛著兩行鼻涕的小孩。
我想,達爾文對這群動物的描述有失公允。牠們看起來並不是真的那麼醜,而「髒髒的黑色外表」也無法正確表達出牠們豐富的色彩。不同體型和造型的鬣蜥為了日光浴、為了進食、為了享受一份悠遊,在m.hetubook.com.com這一小塊海岸上群聚著。幼蜥和成年母蜥微黑的體色符合熔岩襯底的顏色,而體型大的成年公蜥身上有橘色、橄欖色、青綠色和深紅色等斑紋。成年的公蜥從頸部至背部長著一排像角一般的脊刺,母蜥也有,但比較不明顯。
有一隻把腹部平攤著,軟軟的有如生牛排般,享受著從炙熱的豔陽和陽光烤熱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熔岩所傳送的溫暖。你可以說牠們相貌平平,但評之以醜陋的話就太過火了。
如今,達爾文研究站座落在加拉巴哥群島中的聖克魯茲島(Santa Cruz)南岸,出學院灣(Academy Bay)一處小村落的泥土路旁。學院灣是早期岩漿翻騰和冷卻後所形成的天然港灣。有一小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把這個和*圖*書研究站當成基地。研究站有一間建築是圖書館,收藏的資料大部份都關於加拉巴哥群島。除此之外,關於地球另一邊的阿黛博拉群島之出版品也相當完備。從研究站步行可到一間陳設簡單的旅館。旅館外的海岸線是由被海浪磨光的熔岩肩狀突出物構成,呈巧克力和血紅色彩。海岸線向內陸延伸到潮間帶以上,緊接著是一片蘋果綠般的地毯——由耐鹽性植物所形成。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