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亞馬遜刺蝟
森林碎裂計畫

到底要一大片,還是要幾小片?這個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在洛夫喬伊想到要用一個大型實驗來釐清這個問題時,論戰之激烈,已經陷入了邏輯上的僵局。
這個名稱事實上已經有許多種含意。追溯其歷史,洛夫喬伊的研究計畫包括了幾個主要的子計畫及一些小規模的研究:他研究地方性的蛇和圖書類、蝙蝠、靈長類、嚙齒動物、非群居性的蜜蜂、群居性的蜘蛛、棕櫚的分佈與生態、重要的樹種(像是山欖科植物)、掐人無花果的生殖學、土壤含氮量、保護區內次氣候以及植物和水之間的關係、保護區邊緣幼苗重生的情形、蜥蜴、青蛙、各類甲蟲、螞蟻與植物的共生關係和-圖-書、溪流動態,腐葉裡蕈類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鳥類生存環境的各個面向。此外,白頭狐尾猴的小族群,也是這項研究中的一個子計劃。最近還有一篇報導列出這項計晝的三個不同研究主題,其中並不包括「生態系衰減」或是「最小臨界面積」這種字眼,雖然這兩項是最初、最首hetubook•com.com要的議題。
一九八〇年代,由於某個評議會施壓使得這個計畫被迫更名,以反其映更廣泛的目標,並在語意上符合它的葡萄牙名稱。此刻它的正式名稱是「森林碎裂的生物動態學計畫」。洛夫喬伊比較喜歡原來的標題,我也一樣。原來的名稱範圍比較狹窄沒錯,但是比較活,也比https://m.hetubook.com.com較能夠反映這個計畫的理論根源:物種-面積關係、平衡理論、戴蒙等人將島嶼生物地理學應用到生態保護區規劃上的努力,以及後來通稱為「一大或多小」的那個謎語。
一九七九年以來,洛夫喬伊等人稱他們的計畫為「生態系最小臨界面積計畫」(Minimum Critical Si和-圖-書ze of Ecosystems Project),這項計畫在巴西還有個葡萄牙文名字,叫做「Projeto Dinamica Biologica de Fragmentos Florestais」,意義上就不像英文名稱那樣侷限。根據其字源,我們不難將之翻譯為「森林碎裂的生物動態學計畫」。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