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亞馬遜刺蝟
重量不重質?

.如果幾個小型保護區提供的生境,和單一一個大型保護區相似,是不是兩種保護區失去的生物和保留的生物也都會相同?或是會各有差異,保留不同而互補的一群生物?
.生物絕跡的情況是隨機的,還是生態系的環境結構的各項因素造成的?
後來「一大或多小」之辯引發了兩項密切相關的議題,使得這番辯論更形複雜,這兩項議題分別是:第一,規劃自然保護區的最佳策略是什麼?第二,對於規劃www.hetubook.com.com自然保護區的最佳策略,平衡理論的見解(如果有的話)是什麼?第一個議題的著眼點在於實用性;第二個則在智識性。洛夫喬伊身為務實的保育人士,自然比較關心第一項議題。
「我會讀這些論文,也會跟別人討論,但這種爭執簡直叫人生氣。」洛夫喬伊說:「這種爭執的確叫人不安。不用想就知道某些生物就是需要比較大的生存空間,這是很明顯的;要想保護這類的動物,你就得有大面積地區。」就像一群美洲虎不能被圈在和_圖_書一個小小的地方,否則就活不下去。
.可不可能有個特別的自然生態保護區,可以長期保護最容易絕種的生物?或者是該生態保護區短時間內會失去容易絕種的生物,卻能夠長期保留那些不太需要保護的生物?


「以前我常跟同事討論這個問題。」洛夫喬伊回憶道。後來他開始相信像他這類的保護區規劃人員,需要的不只是理論和看法,還需要實際的數據資料。說明白一點,他們需要生態環和*圖*書境結構中的資料,也需要戴蒙稱之為「緩趨」的那種致命現象的資料。此外,有幾個聽來專業但相當重要的問題需要解答:
.當樣本生境剛剛被孤立,緩趨平衡開始發生時,這個生境究竟會發生什麼事?生物絕跡了,沒錯,但是,是哪些生物絕跡了呢?
然後,就在一九七六年聖誕節前,洛夫喬伊應邀到「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與一些生物學家進行腦力激盪會議,辛伯洛夫正是與會的生m.hetubook.com.com物學家之一。「我們坐下來談這個問題,」洛夫喬伊回憶著:「突然間,這個計畫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閃入我腦海。」
另一方面,洛夫喬伊也承認辛伯洛夫與阿培爾說得沒錯,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並沒有提供邏輯基礎假定大保護區一定比較好。他說:「這套理論基本上認定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它只做數的定奪,沒有做質的判斷;它預估大保護區達到平衡狀態時,生物種類應該比小保護區多,但卻無法區分大保護區裡孕育的是常見生物還是稀有生物,沒有考慮到某個保和-圖-書護區裡孕育的生物,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否已面臨了危急存亡之秋。它知道大島和小島的差別,卻不知道象牙嘴啄木鳥和掠鳥這兩種生物的不同。
辛伯洛夫在紅樹島的研究無法對這些問題提供解答,布朗對大盆地沙漠區山頂的研究也差不多,至於其他的實證探索與早期的「一大或多小」之說更是不用提了。
洛夫喬伊相當謹慎地看待「一大或多小」之辯。「可能是我天性如此,不過我絕不會介入這場撒尿大賽。」他說:「我不知道還能再說什麼,那時候我想到最好的辦法是出去找資料。」可是,怎麼找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