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狐猴之歌
滅絕的悲歌

他補充說,從這裡,我們可以推想出兩點:「第一,不管在任何時期,族群越小,滅絕的可能越大;第二,不管族群有多大,時間越久,滅絕的機率就越高。」他解釋說,最小有效族群的觀念,只不過是將這兩點加以形式化而已,目的在於hetubook.com.com統計數目銳減的動植物族群,其絕跡的風險究竟有多大。有效族群這樣一個形式化的觀念,使我們有權決定人類社會樂於接受的風險程度。我們到底有多迫切想要蘇門答臘的犀牛?我們到底有多迫切想和-圖-書要非洲象?我們又有多迫切想要黃石公園的大灰熊?薛佛問道:「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機率可以再存活一百年這樣的說法,究竟是讓生物滅絕充分延後,還是反而讓滅絕現象迅速發生?」他沒有提供答案,因為他知道這是政治問題,不是科hetubook•com•com學問題。
薛佛為藍皮書所寫的論文,題目是〈最小有效族群:力抗變數〉(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s: Coping with Uncertainty),他與九年前的博士論文承繼一脈的思和*圖*書路。薛佛寫道,雖說人類任性妄為所造成的全面壓迫(systematic pressures)往往迫使生物族群數目降至危急存亡的關頭,但是最後的下場——滅絕,還是牽涉到機率的成分。變數固然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對小族群來說,變數往往是生存m•hetubook.com.com的敵人。
悲觀的不只他一個,蘇利等人也唱著同樣的悲歌。
但是他做了一項冰冷的預測,他是根據粗略估計的有效族群數目,做出了這樣的結論:「現有自然保護區的面積與數量,可能尚不足以充分保證某些哺乳動物能夠長期存活,尤其是大型、稀有的哺乳動物。」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