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支離破碎的世界
有效族群分析

在瓊斯把模里西斯紅隼從絕跡邊緣拉回來的同時,保育生物學正逐漸邁向成熟的階段。棕皮書、綠皮書、灰皮書都已相繼出版,蘇利與薩瓦瑟為探討有效族群所發起的討論會已經召開,預計在會後出版的藍皮書也進入了編輯階段。理論工作進展之際,實務與理論的交流也在同時進行。「當時大家剛開始閱讀有效族群這類的東西,」吉爾賓說:「也開始把這種觀念運用在規劃工作上。」
當時最和圖書小有效族群的觀念開始以MVP的簡稱而為人所知。這三個字母對某些人來說,帶有一種潛意識的暗示,暗示最小有效族群的觀念,是新的科學遊戲中「最珍貴的玩家」。
吉爾賓回憶說,蘇利曾收到幾份保育規劃推薦函,信中提到一種瀕臨絕種的鸚鵡,數目已經降至二十五。套句吉爾賓的話,這些函件中的攻擊,實在令人氣餒,信中是這樣寫的:「這種鸚鵡的數目,已經低www.hetubook.com.com於蘇利那兩個魔幻數字,所以我們放棄吧!把錢花在別的地方!」他們認為這些鸚鵡數目不足五十,所以短期內容易遭到近交衰退的厄運,沒有復育的希望了。
吉爾賓並不是很樂見MVP這種觀念,他覺得這種觀念實在沒珍貴到那種程度,它只是保育問題上的首次探索,往後還需要設法找出更好的辦法;蘇利也很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為,把有效族群的問題,縮寫成Mhttps://m.hetubook.com.comVP這三個字母,實在太簡潔、也太簡化了,無法確實表現出影響小族群的各種變數的交互作用。還記得嗎?蘇利與佛蘭克林的「五〇/五〇〇原則」,吸引太多人輕信其字面意義,導致許多科學家與野生動物管理者奉之為圭臬,絲毫不知這個原則只是一種勸誡式的指導方針,單純反映出遺傳考量。
吉爾賓知道米爾斯在《沉沒中的方舟》一書中,提出了宿命的建議,也得知瓊斯和_圖_書和同事們,如何成功地反駁米爾斯的說法,他補充說:「探討有效族群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猜模里西斯紅隼會是個更有趣的例子。」
於是吉爾賓和蘇利討論這一切,兩人都認為MVP的觀念只暗示單一的最小數字,這樣並不充分。沒錯,這種概括性的經驗法則,乍看之下非常有用,對資源管理者有其吸引力,一般大眾也很容易瞭解。不過,早期最小有效族群的研究工作,已經把概括性的原則用得太浮濫了,吉爾賓和蘇https://m•hetubook.com.com利對此非常不滿。他們知道,影響任何生物的風險因素,都會在特定的時空中以複雜多面的方式作用,不僅有所反饋,也有所統合。某種數量的族群,可能在某種環境條件下能夠生存下去,但是在另一種環境條件下就不能;或者,某種環境條件,足以讓某種生物維持有效族群數目,卻不足以讓另一種生物也維持有效族群。以此類推,爬蟲類不同於昆蟲;肉食性哺乳動物不同於草食性哺乳動物;大島上的生物也不同於小島上的生物。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