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雄風

瀚海雄風
作者 : 梁羽生
類別 : 武俠小說
字數 : 60.08萬字
本書目錄
作品簡介
第一回 單騎一劍江湖客 萬里西風瀚海沙
第二回 留書示警疑真幻 揮劍誰知是友仇
第三回 錦帳團圓傷變節 殘篇未續憶前塵
第四回 欲謀策馬圖中土 只識彎弓射大鵰
第五回 要從字跡分真偽 細聽前情識友仇
第六回 骨肉團圓如隔世 親恩須慰締良緣
第七回 疊鼓清笳空引劍 落花飛絮總無心
第八回 公主有情空惹恨 襄王無夢各分飛
第九回 忍聽悲歌紅袖濕 持為信物繡巾香
更多目錄

《瀚海雄風》一書於1968年3月15日至1970年1月21日連載於「大公報‧小說林」版。台版更名為《大漠騰龍記》,回目只為單句,與港版用聯語者不同。

本書一如梁羽生大部分著作,有真實的歷史背景,以虛構的人物穿插交互成章。本書的歷史背景是南宋、金國及蒙古三國並立時代。

少林弟子李思南學成下山,受母親囑咐,獨身到蒙古找尋失散多年的父親李思浩。經過一番波折,終覓得父親。本來父子相逢,是喜不自勝的,但這個父親的行徑卻引起李思南的猜疑。

李思南在蒙古得到成吉思汗的賞識,賜弓及欲立其為金帳武士,也認識了四王子拖雷,明慧公主亦傾心於李思南。其後李思南得到楊滔的指引,終於見到了病在垂危的父親。原來那個人——餘一中,一直冒認李思浩,意圖從李思南手中得到韓世忠當年遺留下來的兵書,以獻給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國策是表面上聯宋滅金,實為滅金,再南下牧馬,故此重用不肖漢人,為其劃謀思策,餘一中正是其中的一頭鷹犬。李思浩臨終前為李思南訂下了親事,與其義女楊婉成親,並著其離開大漠,返回中原,期間兩夫妻不幸失散。兩人的感情更衍生重重波折,終是誤會冰釋,重拾舊好。

李思南獨自返回中原後,得大俠孟少剛父女、已故綠林盟主女兒屠鳳之助,繼任綠林盟主,肩負抗金、抗蒙責任,聯合各地正義之士,粉碎金國國師陽天雷等人的陰謀。陽天雷雖是金國國師,實是「識時務之豪傑」,一腳踏兩船,同時暗通蒙古。

《瀚海雄風》除了李思南一條保家衛國的主線外,另有一線述及褚雲峰、谷涵虛師兄弟兩人,要清理師門,將違反門規的「師叔」陽天雷正法。

李思南、褚雲峰及谷涵虛三人,與群雄和以拖雷領導下的蒙古國師龍象法王及陽天雷在劈天崖進行正邪大比併……。

本書雖仍可觀,唯與相類歷史背景的金庸作品《射鵰英雄傳》的寫作方向不同,相比起來,稍見其下。

金庸此書成於1957至1959年,早於《瀚海雄風》十年。《射鵰英雄傳》的歷史感更強,比起《瀚海雄風》更多歷史真實的人物,虛實互間,人物描寫更立體,正是歷史武俠小說的可觀之處。郭靖雖為虛構人物,少年成長於蒙古,一生處於國仇、家恨的矛盾糾纏,不少章節寫得栩栩如生。他在大漠與鐵木真、拖雷的相處,與華箏公主的感情,都較《瀚海雄風》的李思南與拖雷、明慧公主寫得有聲有色。《射鵰英雄傳》的楊康自小於金國王朝長大,為郭靖的反襯角色,書中寫楊康情義兩難全,如何走上歪路亦層層轉折,較《瀚海雄風》相類的反襯角色屠龍,自是不可同日而語。《射鵰英雄傳》有更多家傳戶曉人物,如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及中神通等,此亦是此書不能企及之處。梁羽生或許是有珠玉在前之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