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於對世界能有自己一份獨特的看法,在有了獨特的看法之後,又能以獨特的敘述方式將其表達出來。智慧在於發現自己與世界有了緊張之後,保持了一種彈性,並發現瞭解構的妙法,或者是發現了,一條可以走出障礙的暗道。智慧在於思維不再是僵直的機械的,當路被堵死時,能換另一種思路,而思路一換,則柳暗花明,頓時發現了另一種價值,事情又有了另一種解釋。他有七門功課成績糟不可言,但他的表述是:七門紅燈。而七門紅燈的悲劇在他的腦海中一過,又被轉換成了喜劇:「照亮我的前程。」生活中的他是如此面對「嚴峻的」、「嚴重的」事實的,而在《三重門》中,他則更是由著他的性子顯示了他的瀟灑。一個少年,居然覺得這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真有點讓人吃驚。他哪來的膽量?哪來的勇氣?哪來的精神支柱?他是覺察到了自己的智慧——有智慧在助他。有了智慧,一切都會變成另一副樣子,一切都會有另一種說法。智慧顯示在語言上,就是幽默感。
中國作協會全委會委員、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作協副主席、北大教授、當代文學博導、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曹文軒
韓寒的成熟,可能https://m.hetubook.com.com
會使人覺得他有點不合自然規律——而不合自然規律,則要使人生疑,甚至覺其不夠可愛。人們肯定喜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要像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韓寒不像——至少他在他的文字中不像——我沒有接觸過韓寒,所以不知生活中的韓寒是否還是一個孩子。
對於韓寒的未來,我無法判斷。
倒不是因為他才十幾歲就寫出這麼長的一部長篇來。以前,我也沒少看到像他這麼大的孩子寫的長篇。但那些長篇,大多以天真、稚拙見長。它們讓我感受到的是,它們的作者還是一個個單純、幼稚的孩子。他們的作品,純粹是一種童真的流露。儘管有時,他們也想扮演一下老成的形象,但字裡行間仍然藏不住他們的童心與童趣。他們的作品,一般來說,都還屬於兒童文學範疇,讀者只能是一些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孩子。而在《三重門》的作者韓寒身上,卻已幾乎不見孩子的蹤影。若沒有知情人告訴你這部作品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你就可能以為它出自於成年人之手。可以這麼說:《三重門》是一部由一個少年寫就,但卻不能簡單劃人兒童文學的一般意義上的小說。在我的感覺上,它恰恰是以成熟、老練,甚至以老到見長的。
《三重門》隱含著一種讓人m.hetubook•com.com欣喜的極大可能性。
這番成熟,又表現在語言上。語言是分年齡層次的,什麼樣的年齡說什麼樣的話。然而少年韓寒卻是一個例外,他不再以一般少年的語言來思考世界,來敘述世界。他已從童真話語中先一步脫出了。看到藥丸,他居然這樣說話:「那藥和人在一起久了,也沾染了人的習氣,粒粒圓滑無比。」見到烈日暴曬後的膚色,他居然這樣說話:「全身黑得發亮,晚上皮膚竟可反射月光,省去不少照明用的電費。」韓寒似乎喜歡歷史,喜歡中國古代的一些文字,因此還在語言上沾了一些古文的風氣。在用語上,有一些文不文、白不白、文白雜糅的句子。有些用得十分自然,有些用得有點生硬——而這份生硬又似乎是故意做出來的,往往更有一些味道。
誰也幫不了他,我以為,也沒有必要幫。我認定人才的成長,是有若干種方式的。但自從有了學校,有了世人共認的成材方式之後,人們幾乎相信了現在所擁有的方式,是唯一合理的,是天經地義的。人們在不假思索地說,學文的,應該懂理,並且必須懂理。其實,這些結論,並沒有人去論證過它到底是否就是絕對的真理。沒有人會去想:難道就沒有反例嗎?為什麼就不能有一個特殊?從前出了那麼多偉大的思想家、文https://www.hetubook.com.com學家,他們又有幾個懂得數學?懂得物理?而當下那些倒是什麼都懂的思想家、文學家,又有多少超出了那些偉大的先人?我無意為韓寒辯護,更無意否定當下的成材模式。一般的人,畢竟要如此按部就班地成材。我只是說,社會應當看到,蒼天之下,絕非只有一條道可走——即使沒有道,也應該為一個特殊的人,讓出一條道來。韓寒也不必在為自己證明時而否定常人的成材路數。
就我所知,這個韓寒除了在寫作上超人一等,幾乎各門功課都很糟糕。他已成了一個現象,一個話題。他讓人擔憂,讓人揪心,讓人七嘴八舌、莫衷一是。但他小小年紀,竟擺出「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風度,並為自己辯護,對抱以「庸見」的人給予嘲諷。
二〇〇〇年三月二十七日夜於北京大學燕北園
韓寒的早熟顯然不是來自於他的人生經驗。一個少年,就是一個少年,他在人生經驗方面,是無法設計的。你年齡沒有到那個份上,有些經驗你就無法獲得。經驗是造物主按預先的計畫一點一點給予的。韓寒的早熟來自於知識,並只是來自於一脈的知識:人文方面的知識。他在作品中所顯示出的深刻與經驗,是由知識造成的。這些知識積蓄在和_圖_書一起,突然地將他推出了蒙昧的童真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深刻與經驗是他學來的,並非來自於他的切身感受。他是在感受他人的經驗,而不是在感受自己的經驗。韓寒的小說提出了一個新鮮的問題:知識也可轉化為寫作的資源。
《三重門》的責編袁敏知道我對這個奇怪的少年感興趣,就讓我來給這部長篇作序,我說:行。
韓寒在《三重門》中,從頭到尾地幽默著。有些幽默還是黑色的。他習慣於幽默,不幽默那麼幾下,他似乎就難以維繫他的文字。
這番成熟,首先表現在思想的銳利上。一個少年對社會、對人世、對人生、對周圍的一切,常能發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見解來,既使人感到可怕,又使人感到驚羨。這個少年不知由於什麼原因,不再用少年所特有的清純目光看待這個世界了。他用了挑剔的目光,懷疑的目光,甚至是很不留情的目光。一些情景,一些關係,一些問題,即使是在成年人眼裡也會一閃而過的,但卻在他眼裡顯出一些破綻來,一些漏洞來,甚至是一些醜陋來。他太厲害了,他會因為這份厲害而失去人們的喜歡。然而,看來他已無法再回到童真狀態了。由童真過渡到非童真,是可能的,甚至說是必然的。但,由非童真再退回到童真,卻是絕對不可能的。也許,一直到他在年齡上已成為成年人之前,m.hetubook.com.com
人們都會對他抱有疑慮、甚至戒備之心。因為,通常來說,人們希望少年是簡單的,幼稚的,是好糊弄的,是容易對付的。
韓寒不只是一味地顯示他的尖刻,還顯示了他的智慧。《三重門》更多的是智慧。
《萌芽》雜誌社舉辦的兩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韓寒都參加了。我對他參賽的作品,都給了最高的等級,並還寫了一些讚揚的言辭。他的早熟、早慧,使我感到驚奇,甚至感到不可思議。
韓寒以後能否成為一個出色的作家,誰也無法打包票。因為,一個出色的作家是由無數的隱形因素混合在一起促成的。而其中,經驗畢竟是十分重要的,是知識所無法相比的,更是無法取代的。
讀罷《三重門》,愈發使我感到驚奇。
智慧也可能是為尷尬的自己找到一條逃路。從這一點意義上講,它有時也許是消極的,是一種自嘲,一種自我安慰,一種阿Q主義。生活中的韓寒在使用智慧時興許也是消極的,興許又不是,而在《三重門》中肯定不是。
然而,即便是生活中的韓寒與他在作品中所顯示出的韓寒是一樣的,我也是喜愛的。他無非是成熟得早一點罷了。他比他的同齡人先走了一步,如此而已。其實,世上早慧、早熟的人也不是韓寒一人。思想史、文學史,甚至是科學史上,都有這樣的人。
看來,他只有走他自己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