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的錯誤》淺析

自從一九七八年成名作《十八歲出門遠行》誕生後,余華以荒誕的寫作手法和精妙的故事情節,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隨後的幾年裡,又發表了中短篇小說《四月三日事件》、《現實一種》、《河邊的錯誤》等。其中中篇小說《河邊的錯誤》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這部小說曾被認為是中國傳統偵探小說的戲仿和拆解,或是余華暴力美學的展示和人性深處「惡」的證明。
(全書完)
「什麼地方也沒去。」他說。
余華在《我的文學道路》,《中國作家評論》中說到:「我覺得今天的社會生活充滿著荒誕,從壓抑禁慾到縱慾亂性,從政治癲狂到經濟混亂,從無視經濟到金錢至上,從人性遏制到倫理顛覆。」
「碰到熟人了嗎?」
最後徐亮自殺,因為「他總把別人的事想成自己的事」,www.hetubook•com•com在聽聞河邊又有人死了的事情後,趕緊「畏罪」自殺,這說明人在絕望的時候,活著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煎熬,生不如死,這也體現了生活的荒誕之處。寫完徐亮自殺之後,小說並沒有就此結束,余華接著描寫了徐亮自盡以後,馬哲和發現徐亮自盡的他的朋友的對話,徐亮的朋友對他的死表現的異常冷漠和不關心,彷彿自殺的不是他的朋友,僅僅是從不相識的陌生人。他不願意繳入徐亮自殺的禍事中去,「覺得麻煩」,面對馬哲的不斷追問,他表現出「惱火」、「心煩」、「終於發火了」。還說出一些驚人的話語:「自殺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他想自殺,雖然沒有成功,可是他已經不想活了,你們可以把他抓起來,在這個地方,』他用手指著太陽穴,『給他一槍,一槍就成全他了。』」等等www.hetubook.com.com。徐亮沒有殺人,卻由於擔心被認定為殺人犯而自盡,徐亮的朋友不想被捲入這場麻煩中,卻不能躲避,如此這些荒誕的故事情節表現了生存境遇的荒誕與窘境。
「碰到了一個,然後我和他在街旁人行道上聊天了。」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在那一個多小時裡,你去了什麼地方?」
「沒有。」徐亮懶洋洋地說。「我在街上轉了好一會。」
余華說:「從文革裡壓抑的荒誕,到今天氾濫的荒誕,當我試圖正面去描述這些時,我的作品也就同樣荒誕了,荒誕是虛構作品重要的敘述品質,因為荒誕的敘述不是為了離開現實,而是為了回到現實。」余華以荒誕的手法寫出了現實生活的荒誕,揭露了某種生活的本質: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多少難以消除的隔膜和敵意。
www.hetubook.com.com「你剛才說是熟人,可又記不起是誰了。」馬哲微微一笑。
不過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了,真正的兇手是瘋子,徐亮等人都是無辜的,人在被懷疑時往往會極力擺脫嫌疑,但正如我們常說的「越描越黑」,他們反而越發說不清楚了。這反映了余華經常談到的人與人、社會關係的緊張。這篇小說另類的是揭示真兇沒用多少筆墨,卻花費了近三分之一的筆墨去描寫無罪之人和他們的恐慌,在現代社會裡,一旦發生了命案,人們都會假定為有罪,於是人們開始極力擺脫自己的嫌疑,撇清自己,使人們陷入了一種恐慌之中。
馬哲殺死瘋子以後,他越保持冷靜,越是證明自己是個精神病患者,瘋子殺人時無意識的本能的行為,而警官殺死瘋子卻是有意識的行為,二者雖看起來不同,但事實上都是暴力的展示,這種荒誕的事情具有很強的反諷意味。
《河hetubook.com.com邊的錯誤》也將這種人生的荒誕演繹的淋漓盡致,這篇小說虛構了一個偵探的破案的故事:在美麗的河邊,么四婆婆慘死,負責此案的警官馬哲經過重重困難,終於發現殺害么四婆婆的竟是她收留並悉心照料的瘋子,由於在法律上無法將瘋子繩之以法,而瘋子又接二連三的殺了幾個無辜的人,使人們人心惶惶,警官馬哲忍無可忍,終於在河邊開槍殺死了瘋子,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妻子和局長想出一計,讓警官承認他是瘋子,那樣警官最多就是被送進精神病院,過不了多久就會被釋放出來,迫於這二人的壓力或者是人求生的本能,警官承認了他是瘋子。試想一個昔日如此的警官,如今要靠「瘋子」的外衣來活命,寫出了現實的荒唐。其實瘋子的行為確實不被社會認可,可是社會卻給了瘋子一條活路,任由正常人在瘋子製造的陰影下備受煎熬,我們同情弱者,給弱者特和*圖*書殊的待遇,可是他們未必能以同樣來回報社會,這之中潛藏了大量的不公平,甚至是罪惡,正因為無法理解這種生存狀態和社會規則的荒誕,馬哲無奈開槍打死了瘋子。
「那人是誰?」徐亮想了一下,然後說:「記不起來了。」
「那麼你是四點左右就去了河邊?」馬哲問。
崔思文
中國的荒誕小說是中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形成的,當「傷痕文學」、「反思文學」主潮過去之後,荒誕小說逐漸為人們所重視。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荒誕小說以荒誕的手法揭社會生活的荒誕。
余華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去寫一些惶恐的人們,他們都去過河邊,雖不是兇手,卻想極力擺脫嫌疑,撇清自己,這反而使他們失去了常態,顯得不正常起來,例如馬哲對徐亮的審問,鄰居說徐亮那天是下午四點左右出去的,而徐亮自己說是五點半到的河邊。
上一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