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山農場」簡介

其次,農場開闢連外產業道路又抵觸戶及開路奉公的民眾產生不快。主人劉少興雖然用盡一切懷柔手段,也僅能化解立即的衝突,農場二主人致遠則因為稻田排水問題被鄰人以鋤頭擊傷腦袋,最後傷重不治,使農場元氣大損。此外,分區以租賃合作的墾戶有些祇是騙取地上樹木資源,虛應事故栽種一些咖啡苗應付,並不是真心經營,等到樹木砍伐盜賣一空之後,便偷偷一溜了之。有幾家真心認真經營者,咖啡苗成長快速,令人鼓舞,但自然的病害又偏偏侵襲了這些外來嬌客,包括主人劉少興所栽的成千上萬株樹苗,全都染上了黃枯病,健壯的咖啡苗紛紛落葉凋零。
幾年後,當年農場老友到了笠山,聽到半山腰有悠揚的山歌傳開,這些山歌,正足以說明農場興衰的歷史。
笠山位於高雄縣境內,地處屏東平原東北邊,中央山脈支脈的尖端。附近居民全是客家人,與屏東縣境內的客家村落合稱六堆。劉少興便是六堆屏東縣境內的富農,在稱為下庄的屏東hetubook.com.com客家部落中,是有名望的企業家兼地主。為了以後退隱養老之用,在偶然的機會下購買了笠山二百甲的山場。為了經營墾殖在上庄的笠山,劉少興帶領了二子致遠與三子致平到此建立家園,留下長子致中在下庄老家管照生意。
淑華十幾歲時便不幸喪父,隨著母親阿喜嫂輔育一群弟妹,貧苦的生活將她磨練得堅強精明,生活上的各種事務,粗細都擔當得起,而且處理得圓滑得體。農場主人夫婦的器重使她有知遇之感,並深自珍惜。她與致平之妹相處情同姊妹,對致平她是真正喜歡他,她用最大的關心照顧他。那是類似手足般的親情,她時時提防著不使逾越,偶然她也有:「假如他們不是同姓」的想法,祇是注重現實的客家人性格,讓她將這種想法深埋於心底。
工人半是初相識,祇解山歌唱太平。

如今農場又換名,磨刀不聽舊時聲;m.hetubook.com.com
莫向人前提舊事,笠山誰復說咖啡?
笠山農場的經營因為大違傳統農業型態,所以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首先是將山林地視為私產,禁止附近民眾再去採取草柴樹木等資財,這與當地傳統視山林為公有的態度習慣相抵觸,以致農場與當地許多依山林資源求生者產生嚴重的磨擦,甚至發生巡山員被盜林者綑綁的事件。
農場的宅第雖然建成了,也風風光光的落成,但前後因致遠之死,致平攜帶了淑華遠走他鄉,經營又不順利,即使健強的劉少興也不得不承認失敗了。
自古山林地並不受到農民們重視,那祇是供附近居民採樵、打獵和好事家遊玩的地方。而且山林地一向都是公家所有,任何人在需要時都可以任意採取各種資源,包括樹木、竹枝、山產、野獸。劉少興買下笠山後,打算以企業和-圖-書方式在此興建農場,將山林地當作農田般墾殖的作法,與當時農村人們的想法差異太大,令人側目,甚至一開始就預期他的經營必然失敗。且農場所種植的,並非他們所熟知的樹木、稻子或蕃薯,而是他們前所未聞的咖啡。所以附近農民雖然參與了開墾的工作賺取工資,或與農場合作,以承租方式共同墾殖,但都抱著看熱鬧的態度。
農場工人都是鄰近村落的居民,利用農閒期打零工,男女老小都有,客家社會裏婦女的地位與男子平等,女工跟著男工做一樣的工作。她們個個大方活潑,能幹精明。她們對年輕謙和,甚至有些樸質木訥的頭家子致平,由開始初識防範的敵意,慢慢轉為親密和友愛。其中致平最注意的是淑華,一個年紀與他相當的女工,她性格爽朗,處理事情明快果敢,正是致平所欠缺的,因此特別吸引著他。據以輩份,淑華一直稱呼致平為「致平叔」,因為他們是同姓。就是因為同姓而被視為同宗,所以農場主人對劉淑華及她的家人便有了一種自家人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親切與依託,把必須在當地解決的雜務委交淑華的家人處理,比如向雇工、買辦農場用品等等,甚至在農場忙得不可開交時,將視同女兒的淑華留下來,成了家庭成員的一份子。
劉致平隨父親到笠山時,學校教育剛剛結束,他在農場的職務多而雜:買辦、巡山、帶工,晚上整理文牘和簿冊。起初他是很不情願到這人地生疏的上庄來工作,後來笠山的景致深深地吸引了他:在山岡之傍,在曲水之濱,在樹蔭深處,處處有與世無爭的田家,有的竹籬茅舍,有的白牆紅瓦。由山巔高處看下去,像極了一幅幅圖畫,充滿平和寧靜的氣息。此外,此處人情風俗淳厚、質樸、溫良,男女工人都善良真誠,男的強健,女的美麗能幹,使致平慢慢喜歡上農場的生活。
劉少興將農場劃分為幾個區域,分別交給幾個承租人,以合作墾殖方式來栽植咖啡幼苗。約定將山上墾地的林木送承租人砍伐出售,闢出空地栽植樹苗,以後咖啡成功收成,雙方拆帳分享。而最大最平坦的地方,劉少www•hetubook.com•com興親自經營,致平則負責帶工。大家都熱烈的在進行闢地植苗的工作。
山鳥不管人間事,猶向農場深處啼。
一同工作,一同生活,相處的時間越長,就越使致平感到淑華的出眾與可親。受過日本現代教育的洗禮,使他對傳統封建社會的許多不理性的觀念與行為多所反對,不問親疏,祇要同姓就是家人的宗族觀念更是他所不能接受的,於是他對淑華有了一種執拗的愛,在手足親情之間,另有一種親密。淑華雖曾排拒躲避,但在長期耳鬢廝磨下,終於還是壓抑不下內心對致平的愛。於是他們立刻面對了強大的社會壓力,兩方的家庭想盡辦法要拆散他們,劉少興願意贈送大筆嫁妝像自己女兒般讓淑華出嫁。不是他們不喜愛淑華,祇因為他們同姓,劉少興雖然開明,卻無法對抗封建社會的力量,他丟不起這個臉。在各種方法使盡卻無法如願之後,致平勇敢的帶領淑華離開了笠山農場,經日本、朝鮮到了大陸滿州,追求理想和愛情。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