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二九 車裂之刑

「說得甚是。」
「為了闡明孝道,以及向諸侯顯示我國國力,葬儀非極其盛大不可。」
(蘇秦果真有所發揮嘛!)
臣屬如此不敬誠為大大不該,應予處斬——有人提出這樣的意見,不過,這樣的人袛佔少數。雖然蘇秦目前住在燕國,但他是六國合縱的主導人物,若處分他,有可能引起重大國際問題,這將會使弱國燕的國運受到左右——大多數人持的是這等慎重態度。
蘇秦用手按著胸部呻|吟。
「我要建議他們推動軍事以外的大事業。這個事業包括土木、建築等。由於財政負擔過巨,齊國國力一定會弱化的。」
這項會議當然是秘密進行,絕不讓蘇秦知道。但謀略家蘇秦不可能不在國君身邊佈置眼線,他很快就得到這項情報了。
——蘇秦用下面的武器奪了王母之心,不久之後,大概要用上面的武器奪去君王之國吧?
他「先稱讚後威脅」的那一套,著實易於奏效。此外,他的巧妙言辭,的確攫住了諸侯的心。
合縱政策主導人物的蘇秦,到齊國後,也被重用為宰相。
——蘇秦是個調情能手。他有兩枚舌頭,分別在身體的上面和下面。其中,下面的一枚大到令人驚嚇的程度。
「蘇秦變得對我過分在意。他由於精神緊繃,腦子裡袛有我這個人的存在……他好像忘記齊國有些大臣正企圖挖他牆腳的這件事。」
其餘六國都算勢小,但楚和齊還稍具局面,兩國必須成為合縱之中心。
蘇秦在就讀鬼谷先生學塾時,就有容易得意忘形之缺點。稍微被人稱讚或略有成就,他就忘了自己是誰。
「事情好像越來越難辦了。」
為此,蘇秦確實花了不少心機。
韓惠宣王就是有感於這句話,拒絕服從秦而贊成合縱。
將左右手腳分別綁在兩輛馬車車輪上,然後一聲令下,兩輛馬車分別往左右兩面駛去,受刑人的身m•hetubook•com.com體在剎那間就被撕裂為二。「車裂」指的是如此殘酷之處刑。
他們所說的「事情好不好辦」,指的是派刺客謀刺蘇秦的計劃。
一名刺客在傭人內應之下,潛入府邸,刺殺蘇秦。
這件緋聞很快傳開。
以秦為盟主的連橫之策和以對抗秦為目的的合縱之策,為了爭得天下霸權,展開了一場惡鬥。
「燕國最大之憂患乃南方之齊。燕之安全唯有使齊國衰弱才有保障。我這就到齊,讓該國國力弱化吧!」
「什麼!?你要離開燕國……?」
「說的也是。」
「我以叛徒身份被處刑後,行刺我的人為領取獎金會馬上出面到衙門,逮捕這個人後,加以拷問,一定會查出企圖不利於齊國的地下組織!」
在齊國身為「外來人」,卻甚得國君信任,對於這一點,大臣及諸卿中,已有人表示不滿,並產生嫉妒心理。
自己為何落到如此危險地步?
由於張儀致力破壞,合縱結盟近來已產生極大裂痕,燕與齊之間的鴻溝逐漸加深。
爬到兼任六國宰相的地位後,他果然得意忘形起來。「得意忘形」從某個角度來解釋,是渴望顯耀自己的存在。
這是《史記》作者司馬遷對張儀和蘇秦的見解。
他用昂然的口氣,在心中對不見形影的敵人說。
謠言內容越傳越變質乃屬必然。後來變成這種猥褻謠傳,原來也是張儀一手操縱的。
蘇秦棄燕到齊,以及屈原出使齊國,《史記》上都有記載。由於發生在同一時代,且屬外交事宜,因此,這兩人在齊一定碰過面。而正史卻無詳細記述。
(還好這次是慎重派佔多數,但下次會如何就不得而知。我的處境不是很危險嗎!?)
「人生本來就是一齣戲,有何不可呢?」他用這句話自我解嘲,擺出和自己主君之母非常狎近的樣子。
https://m.hetubook.com•com儀攻擊的目標是敵手蘇秦在人性上的弱點。
「可是,如何說服齊王呢?」
燕王含糊其辭地說。
「我到齊國去。」
楚國也有人強力主張與齊締結友好關係,認為這是當務之急。這批人以屈原為代表。
蘇秦以其舌燦蓮花,一度成功地造成六國合縱,並兼任六國宰相,可謂躥紅到極點。
蘇秦是成熟力壯的男人,而王母則為半老徐娘——說兩人有曖昧關係,簡直是笑話,誰會當真呢?
蘇秦便從政治舞台跌落下來,因離開燕而得以保全一命。
秦國國力越來越強大。
他決定演完一齣戲後,才離開燕國。於是悄悄謁見燕王:
人們喜歡說閒話,是任何時代都有的事。
一般緋聞可以區分為兩種:一種是聽到時令人莞爾一笑,另一種則是聽到時會興起齷齪感受。初期屬於前者的蘇秦與燕王之母的謠傳,後來逐漸變質為後者。
張儀所謂的「好辦」,乃是指蘇秦有這方面的疏漏。結果,他並不由自己派出刺客,而是暗中煽動這些大臣,讓他們派人行刺蘇秦。
蘇秦開始有所思索。
——先死的人吃虧。
(如果是張儀在操縱,那我就沒有希望了,非趕快離開燕國不可。但我絕不甘心就這樣夾著尾巴逃走。)
舉例而言,對小國進行遊說時,他一定以「寧為雞首,勿為牛後」為警句。這句話的意思當然不用多說。
一般而言,自我顯示慾強的人,對同儕都相當倨傲。同儕之間理應彼此客客氣氣,而這類人卻喜歡以高人一等的態度對待別人;對上位者,則常常擺出平起平坐的架勢。
齊王依照蘇秦的建議,將他處以車裂之刑後,以佈告告知人民其為叛徒。結果,刺客果然出面,被逮捕拷問後,一干人遂被查出而悉數被處死刑。
和*圖*書怎麼說?」
雖然凶刃並未刺及心臟,但大量出血是無法避免的。諷刺的是,由於戒備森嚴,所以醫生拖延了一段時間才得以進入內宅,因而延誤了急救時機。
謠傳演變成如此,還能等閒視之嗎?
他知道原因在於惡意中傷。但,謠傳是自然發生的嗎?倘若這是人為的……
不管真相如何,已不能坐視不管,非好好處理蘇秦的問題不可——燕王開始有了這個念頭。
屈原曾以楚國使節身份,親自到齊,為增進楚、齊友好關係而有所努力。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蘇秦和王母有曖昧關係。
兼任六國宰相期間,他曾衣錦還鄉,並以千金施予同族及舊友,來顯耀自己。
蘇秦不以為意。
由於是同門之爭,所以彼此對對方所使的手段,都很瞭解。正因為如此,惡鬥情形更為熾烈。袛是,學生時代成績較為優秀的張儀,在謀略術數上也略勝一籌。
「我死後,把我的屍體在市場處以車裂之刑……」
蘇秦畢竟是謀略長才,他很快想到幕後會有張儀操控的可能性。
國君之母對蘇秦而言,是居上位的人。他理應恭敬對待,對方卻對他頻送秋波。容易得意忘形的他,於是以和她狎近來顯示自己身份之不同。
蘇秦喘氣喘得越來越厲害。
這是無聊之極的事。
師徒間不必多言,簡單幾句就能會意。
蘇秦於片刻後斷氣。
「怎樣才能逮捕到刺客呢?」
燕、齊反目,乃是張儀的策謀。蘇秦利用這個宿敵的成果,由燕跳槽到齊。不受燕歡迎的人是自己的同志——齊國人普遍有此觀念。
蘇秦隨時都有被人跟蹤的感覺。因此,他留意自己的週遭到了幾近神經質的程度,絕對不讓來歷不明的人物接近自己。僱用人時,一定要查明對方過去的人際關係,任何有可能受張儀指使的人,他一概不用。
「是的。……不過,要是我大和圖書大方方地離開燕,齊王必定認為我的建議乃出自燕之唆使,事情便難望成功。因此,我必須佯裝犯了大罪、畏罪逃亡的樣子。剛好國內正在盛傳有關我的莫名其妙的謠言,我就以此為由逃亡吧!」
倘若謠言是以繪聲繪影的形態自然膨脹,就不值得擔憂,但如果背後由張儀主導,陷害程度絕難預測,自己的處境誠可謂岌岌可危。
(你們這群鄉巴佬算什麼!?)
「行刺於我的,就是企圖破壞合縱,使齊國滅亡的不法之徒……我要大王逮捕刺客……」
這兩個人雖然有共同目的,卻彼此迴避——事實似乎如此。史書因而沒有事跡可以記載吧?
不久,宣王歿故,齊國舉行極隆重的葬儀。這是因為蘇秦對新即位的湣王做如下進言:
「我有將與齊為敵的黨徒一網打盡的方法……」
「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你用什麼方法呢?」
身邊戒備森嚴,當然使謀刺之事難以實現。但對方集中精神以張儀為戒備對象,殊不知因此會在其他方面有所疏忽。
燕王就這個問題,暗中與近臣商議。
聽到弟子說這句話時,張儀卻笑道:
蘇秦的目的在於藉此整理一番鬆弛了的六國合縱。因為六國合縱在宿敵張儀的策謀之下,不但變得鬆弛,更有瓦解之跡象。
將左右手腳分別綁在兩輛馬車車輪上,然後一聲令下,兩輛馬車分別往左右兩面駛去,受刑人的身體在剎那間就被撕裂為二。
「什麼!?……車裂之刑!?」
齊王親自探望奄奄一息的蘇秦。
但,蘇秦最大的願望未達成,他的目的在於肅清張儀之黨羽,但結果卻扯不上這條線——行事慎重的張儀本來就是在別條線上進行這項工作的。
「人死後還怕什麼痛呢!?大王不用有所顧慮,儘管把我處以車裂之刑吧!然後以佈告告知人民說:蘇秦乃燕國派來之奸細,從事顛覆齊國之地下活動,因而處以此刑…hetubook.com.com…」
以現在北京為領地的燕國國君易王,有位令人搖頭的母親,原來她是少見的喜歡玩弄男人的女人。守寡且已徐娘半老的她,看到男人就情不自禁地想要勾引。
這不是普普通通的探望。蘇秦是掌理國政的重要人物,對之無限信任的齊王,期待的是在他撒手西歸之前,能夠聽到一些有關國政的建言。
蘇秦變得心焦氣躁。張儀的計謀不斷地針對他而來。由於同門出身的關係,蘇秦對此知之甚詳。
以天下為活動舞台的蘇秦,壓根兒瞧不起齊國大臣。要是有人企圖謀刺自己,那除了是和自己同樣以天下為活動舞台的張儀外,絕不可能會有第二個。對蘇秦而言,以生命為賭注去爭取齊王寵愛,是根本不值得做的事情,但大臣中會有人以此賭命。專注於張儀並以之為目標的蘇秦,似乎忘了齊國政客的存在。
這個情報當然會傳到秦國的張儀耳朵裡。
(對待蘇秦,該如何是好?)
「這……」
「哎喲!……」
(怎麼樣,張儀!?我不會那麼簡單就被你撂倒啊!)
蘇秦喘著氣說。齊王移動上身靠近蘇秦。他前來探望,為的就是要聽這句話。
聽到齊國舉行空前隆重之國君葬儀時,燕王暗自竊喜。
有同窗之誼的這兩名謀略家,手段之毒辣似乎不相上下。他們生前的事跡常被混淆不清,袛是,活得較久的張儀,把自己的一些惡行統統推諉於先死的蘇秦,因而佔了便宜。
謠言卻越傳越厲害。
「我知道了……」齊王頷首道。
「這是誰說的!?事情越來越好辦呀!」
屈原之楚齊友好和蘇秦之合縱,在利害關係上有其一致之處。因此,此二人甚至可以說是同志。但他們在性格上好像格格不入。為人嚴謹的屈原不屑與以耍弄謀略為能事的蘇秦成為搭檔,在他眼裡,蘇秦是和張儀屬於同一類型的奸詐人物。
原來這是他的敵手張儀在幕後統籌操縱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