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沉
3.望垣峽突圍

帳下諸位都是跟隨董卓多年的老部屬,當然知道他說一不二的脾氣,也深知他殺人不眨眼的作風,眾將只好不明不白地離開大帳,回到各自營盤,召集士卒,前往河邊砍樹、搬石、築堰、填河。
見漢軍不敢出戰,叛軍更是得意萬分,韓遂縱馬躍至張溫馬前,肆無忌憚地嘲罵道:「張溫老匹夫,養著這麼多窩囊廢,竟無一人敢應戰,來!有種的和韓爺較量較量。」
「媽的,什麼妙計,不過是讓我們改行做漁夫。這河裡能有幾尾魚?可供二萬人食用?」郭汜見董卓僅對李傕一人面授機宜,自己被撇在一邊,便心懷不滿地發起牢騷來。
冬天的渭水,正是枯水季節。此時的渭水已失去夏日洪水氾濫時的浩蕩氣勢,平緩的水流,給築堰帶來很大的方便。人多力量大,不到三天,就在渭河上築起一道一丈闊,二丈多高的河堰,頓時,滾滾的河水被阻攔在堰內,而失去源頭的堰下河道,漸漸地水變小了,漸漸地水落石出,露出河底,魚蝦龜鱉也逐漸露出脊背,潑剌剌地在石縫裡、樹根間竄來竄去。士卒一見到魚蝦,立刻歡呼雀躍,忘掉多日的飢餓和築堰的疲乏,大家爭先恐後撲到泥濘的河道中,捕魚捉蝦。有的用手摸,有的脫下戰袍和頭盔做網兜撈,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居然也捕捉到不少魚蝦,每捕到一條大魚,人們忍不住要發出一陣歡呼。陣陣歡呼,在峽谷裡激起巨大的回響。
漢軍士卒飽食一餐魚湯後,準備帶著難得一飽的快|感進入睡鄉,忽然接到從中軍帳傳來的口令,「四更突圍,沿著結冰的河道衝出峽谷去!」一下子,二萬將士都明白過來,那高臥在中軍帳裡的主帥讓他們築堰的真正目的。人人都驚喜萬分。尤其是那幫將官更對董卓的這齣妙計佩服得五體投地,董大帥真神了!難道真有什麼異人傳給他錦囊妙計?
「不用在本將面前耍花招,若自認是個漢子,速來決一死戰!」
在大帳裡,胸有成竹的董卓告訴諸將,留屯安定郡的別部司馬劉靖率四千步騎按計劃於今晚進抵望垣羌胡聯軍的大營附近,佯為攻寨,實則掩護被圍在峽內的部隊突圍。已打探得實,先零羌首領抽走了大部分圍困我軍的兵力,往增大營,目前守備空虛,為我軍突圍提供了良機。
四更時分,被圍困多日的漢m•hetubook.com.com軍按董卓的佈置,沿鋪著乾草的河道向峽谷外撤去。人人生死攸關,個個小心謹慎,二萬多人的隊伍裡,除了極輕微的呼吸聲,沒有人語,沒有馬嘶,也沒有器物的撞擊聲,可以說,沒有一點可引起峽上守軍警覺的聲音,整個隊伍就像一條沒有聲音的長蛇疾行在蜿蜒曲折的峽谷間。
到嘴的勝利果實,卻被人一把奪走,董卓豈不氣惱,便用冷冷的眼光打量著這位頂頭上司。
經此一挫,張溫元氣大傷,無心再出城應戰。他一面令士卒緊閉城門,一面送信讓駐紮在郿縣的董卓前來增援。
「似周慎這等庸將,實乃誤國之賊,某當稟明皇上,嚴懲不貸!」接著,張溫又問:「孫參軍,你在隴西,可曾聽到其他幾路人馬的消息?」
「董將軍果然快人快語,老夫欽佩無比。等到凱旋歸來,老夫定要在皇上面前竭力保舉,望將軍好自為之。」
「孫參軍所言極是,周慎為何不聽?」張溫問道。
諸郡奉詔而來的步騎馬兵迅速向美陽城集結。檢點一下,竟有十萬之多,美陽這個彈丸小城立刻車馬喧嘩,人聲鼎沸。主帥張溫見手下戰將如雲,步騎甚眾,心下大喜。便想率兵進軍涼州,一舉平定隴右,建立蓋世功勛。
這一戰,董卓消滅俘虜了邊、韓叛軍的大部,只是走脫了二位叛將。邊章、韓遂如脫鉤之魚,向老巢金城郡榆中城逃竄而去。
見涼州叛軍如此猖狂,而手下將士卻如此怯戰,張溫火冒三丈,「嗖」地拔出佩劍,厲聲喝道:「諸位食漢祿、穿漢衣,當為國盡忠!老夫奉皇上欽命,臨陣斬將,若不拼死決戰,莫怪本帥寶刀無情!」說罷,寶劍一揮驅趕手下殺向叛眾。
張溫本以為憑借自己的十萬之眾,迎戰千里奔襲而來的區區叛眾,是穩操勝券的。出得城來,卻見賊勢甚大,不由吃了一驚。再者邊章、韓遂又各率一哨精悍的人馬,躍躍欲試,趾高氣揚,狂呼亂罵,似乎根本沒有瞧見張溫率領的大隊人馬,張溫頓時氣得發昏。即命身後的鼓手把金鼓擂得震天價響,「咚咚!」「咚咚!」「咚咚!」戰鼓足足敲了三遍,可是漢軍陣中卻沒有一將應聲拍馬出戰。
「某願從命。」
等到大軍消失在峽谷外,李傕指揮士卒在圍堰上扒開一道小口子,河m.hetubook.com.com水又嘩嘩地往下游流淌起來。水聲越來越響,那口子越衝越大,待到圍堰徹底被衝開,斷後的五百精騎也消失在夜色蒼茫的峽谷出口處。
「回司空大人,據小將所知,幾路人馬情況都不甚妙、與我部遭遇相差無幾,就連號稱涼州之雄的董卓如今也被羌胡圍困在望垣峽內。這是個狹長的山谷,兩岸都是崇山峻嶺,渭水橫貫其中。聽說他們的糧草已經吃光,如今靠宰殺軍馬度日,看來董卓也是插翅難突重圍了。」孫堅憂心忡忡地說。
望垣峽,董卓大帳內正在開軍事會議。
然而一邊是尋釁挑戰,一邊是敷衍應戰,士氣迥然有別,不過數合,漢軍就敗下陣來。漢軍一退,涼州叛軍又鼓噪進逼過來,漢軍陣容大亂,士卒們放開腳丫子拼命往美陽城逃命而去。混戰之中,潰敗狂奔的漢軍踩死不少自己人,無數的輜重甲仗都丟棄在地上。張溫見軍勢大亂,急得大喊:「退不得!退不得!」無奈兵敗如山倒,憑他一己之力又如何能挽住敗軍的狂瀾?到後來,他自己也被敗軍裹挾著回到美陽城。
等到天明,羌胡聯軍繞出望垣峽時,董卓和他的三萬人馬,早已進入隴關,正向右扶風的駐地進發。
且說張溫、袁滂等率眾辭闕西行,不數日就來到右扶風屬下的美陽城。當即下令,在此設立征討涼州叛軍的行轅。
「既然主帥有令,董某敢不從命!」說罷,董卓就氣呼呼地掉轉馬頭,逕自回營挑選人馬進軍隴西。
未等張溫的命令傳至董卓的營帳,董卓已獲悉邊、韓叛軍進逼美陽的消息,便約好右扶風郡守鮑鴻同時出擊,從左右兩翼對叛軍形成包抄之勢。邊章、韓遂只顧縱兵大肆擄掠張溫敗軍遺留下的戰利品,絲毫沒有發現包抄上來的董卓人馬,等到背後金鼓大作,喊殺連天時,才發現大事不好,慌忙整頓隊伍,倉促應戰。
董卓身披大氅,手按腰間的佩劍,威風凜凜地站在河岸邊一塊突起的巨石上,注視著從面前經過的每一個將士,如同一尊令人望而生畏的鐵像。
這倒出乎董卓的意料,沒想到韓遂竟是一個如此不中用的孬種,未戰一個回合,就逃之夭夭,董卓又好氣又好笑,當即率領部下,全力追殺。
董卓說罷,對李傕的肩頭重重拍了一掌,然後撇下眾將,徑回內帳歇息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提。
「董大將軍,小的甲冑在身,不能行大禮,乞恕罪。」韓遂知道不是董卓的對手,便想用好言好語來與他軟磨。「董將軍乃我涼州英雄,想必識時務,明大義,如今庸主當政,閹豎弄權,生靈塗炭,黎元遭殃,將軍也屢蒙冤屈,似此等鳥朝廷,還有什麼值得賣命處?董將軍莫如棄暗投明,另闖天下,韓某願率所部歸於麾下,望董將軍三思之。」
董卓根本沒有把邊章、韓遂放在眼前,這二人不過是無名後輩罷了。他躍馬揚鞭,持戟衝進敵陣,如入無人之境。「無名鼠輩,還不趕快下馬受縛,免得老子性起,將爾等斬盡殺絕。」董卓大名,涼州誰人不知。此刻這尊凶神就在眼前,那幫叛眾個個心驚膽戰。
董卓說畢,見諸將仍有難色,便笑道:「爾等是否擔心大部隊出峽,會發出響聲。對此,本帥早有安排:四更時分,既是峽上羌胡人馬最為困乏的時候,也是一夜中最冷的時候,料想河道上的冰層已經堅厚,不致泥濘難行。再者,為了不出響聲,本帥特令爾等輕裝出峽。何謂輕裝,營帳裝具一律不帶;能發出響聲的武器亦一律不許攜帶;所有馬匹摘鈴銜枚,馬蹄還要用破布草包裹好;突圍時,所有將士一律不准講話出聲,違者當場格殺勿論!」至此,諸將才放下心來。
「司空大人,本次戰敗,非小將不盡心,實乃周慎一意孤行,不聽在下所言。出征之初,我就對周將軍說:叛軍城中無糧,一定要從外路轉運糧食,堅願率萬人斷其糧道,賊必困乏,軍心動搖,將不攻自破,我軍並力討之,則涼州可定也!」
董卓出發後,張溫又抽調四支人馬,分四個方向殺向隴西,以期迅速奪下陷入叛軍之手的涼州,為朝廷徹底解除邊患之憂。
「郭多兒,你不要囉嗦,主將令你圍堰捕魚,你千萬不得延誤,將軍有令,三日內誰完不成築堰任務,就砍誰的頭!」
「董將軍,本帥並非分爾人馬,千里轉戰,人馬過多,給養難以為繼呀,再說三輔屢遭寇亂,守備繁重,此處不可空虛,本帥擬派將軍之餘部充任三輔警衛。董將軍,國難之時,尚須知難而進啊。」
董卓本想一路追擊到榆中,卻被聞捷趕來的張溫喝住。張溫把追擊邊、韓的任務交給了蕩寇將軍周慎。
「率兵進擊涼州叛亂和*圖*書的禍首——先零羌。」
但董卓意猶未足,又下令道:「本次突圍,由郭汜率一千人打前鋒,三更時分出發,沿河道鋪設乾草,切切不得有誤!」郭汜以性命擔保絕不誤事。董卓又對李傕下令道:「爾率五百精騎斷後,大軍一出峽,立即破堰放水,以阻追兵!諸位,明日出峽,犒賞三軍,哈哈!」董卓得意地大笑起來。
「在下有所不解,董某原轄五萬人馬,進擊叛羌尤需強大兵力,為何卻減我二萬人馬?」一聽張溫要削減自己的兵力,董卓頓時忿然作色。
見董卓很爽快地接受了命令,張溫心中大喜。又說道:「適才本帥已命周將軍率三萬人馬進擊邊、韓,董將軍也率三萬人馬進擊叛羌。」
「何等差事?」
「周慎非但不聽,還羞辱在下,說什麼領兵打仗乃將軍之事,毋庸參軍多言。他便領三萬人馬將榆中城圍住,誰知邊章、韓遂卻繞至城外,分屯於葵園峽,反而斷了我軍的糧道,當此之際,周慎又無鬥志,盡棄輜重甲仗,倉皇退回關中。」
欣喜之餘,大家不免又擔心起來:二萬多人出峽,如何不發出一點響聲?要是萬一被羌胡守軍發現,豈不前功盡棄!
「爾等真是木魚腦袋,全然不知本帥的心思,可嘆也夫!李傕,附耳過來。」只見董卓對著李傕的耳朵,用極低的聲音說了半天,李傕臉上先是一副驚訝之色,接著又是恍然大悟的神色,最後是欽佩無比的神情。諸將無不心中癢癢的,都想聽他說個明白,無奈董卓的聲音是如此之輕,連李催也要耳朵緊貼著董卓的大嘴才能聽得清楚。看來如此妙計,只有天知地知他二人知了。
嘩嘩的河水聲終於驚醒守衛在兩岸山頭上的羌胡士卒,慌忙向大營報告,頭領接到報告,叫苦不迭,立即率兵追擊。然而河水無情,此刻渭水又恢復往日的水勢,又成為鎖住望垣峽出口的一道屏障。望著滔滔不絕的渭河流水,先零羌的大頭領,氣得直跺腳,大罵董卓這個老狐狸太狡猾。
「董大人,如何置於死地而後生呢?前有重兵,左右都是高山,渭水攔在身後,我們既沒有長翅膀,也沒有一隻船,怎麼突圍?難道讓兩萬人從水底鑽過去?」號稱「智多星」的李傕,此刻也點子用盡,無計可施,更不要說那些等而下之有勇無謀的將弁。
「哈哈!羌胡以為把咱們圍困在這荒無人m•hetubook•com•com煙的峽谷裡,就可以置我部於死地,豈不聞『置於死地而後生』?」諸將被圍在望垣峽裡已有好多天,不免意氣沮喪,加之連日來都吃不飽肚子,誰還有心情逗樂。然而董卓的樂觀態度,使他們隱約看到一線希望。只是沒人明白如何死裡逃生。
夜暮降臨之時,守衛在山頭的羌胡士兵開始啃羊肉,吃乾糧,峽谷裡的漢兵也點起篝火,架起吊爐,一股股濃烈的魚湯香味四下瀰散開來。夜深了,山谷裡飄浮出一陣陣刺骨的潮氣,失去源流的河道上結起一層冰凌。晶瑩的冰光被月光反射著,宛如一條玉石砌成的銀光大道。
韓遂見董卓不吃軟的,便想開溜,於是對邊章使個眼,要他做好逃跑的準備。
在兩邊山上擔任監視任務的羌胡哨兵,見漢軍忙於圍河築堰,不知董卓要搞什麼花樣,十分緊張。後來見到漢兵個個像泥猴子似的逮魚捉蝦,才恍然大悟。被他們圍困的漢兵,敢情是餓急了,才想出這樣蠢笨的覓食辦法。唉!這幫漢蠻子,真是呆鳥一群。
「董將軍,非本帥不欲把追窮寇的差事交給你,」張溫大約也察覺到董卓的不滿,便解釋道,「只是,這幫不堪一擊的叛軍敗將,毋庸勞動董將軍的大駕。況且老夫另有重任委之將軍。」
董卓一走,諸將便圍住李傕,要他說個明白。誰知李傕一擺手,止住眾人七嘴八舌的問話,「各位,將軍有令,我部二萬人馬三日之內在渭水上築一道河堰,截住上游之水,待到水涸石露,讓我軍捕魚為食,以解缺糧之困。」
董卓挑戰心切,軍陣尚未擺開,董軍與鮑鴻軍之間,還有一塊無人把守的空檔。邊、韓二人一邊佯裝應戰,一邊往空檔處轉移。忽然間,韓遂一聲呼哨,便拼命從空檔處衝出去,往西逃跑,邊章及所部也緊隨其後。
在美陽城,周慎的參軍孫堅向張溫匯報了敗軍的經過。
就在張溫尋思如何出兵之際,探子飛騎來報:賊將邊章、韓遂率眾傾巢而出,已撲至美陽城下,欲與我軍決一死戰。張溫聽了大笑不止:「那叛賊,本帥正愁無處尋找,爾等竟打上門來,來得好!殺個片甲不存,也省得遠征涼州。左右,披甲上馬迎敵,不滅叛賊,誓不朝食!」
諸將出征,張溫穩坐中軍,靜候佳音了,誰知各路探馬報來的消息,都是壞透了的消息。最先敗下來的,也是最先派出的周慎所部。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