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男人不懂女人心

陳平沒有殺樊噲,這個我們都知道了。陳平如何處理樊噲是一回事,劉邦下令立斬樊噲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要討論的是,劉邦為什麼僅憑一面之詞就要斬樊噲呢?
首先,周昌值得信賴

三是囑託太子

劉邦在放棄易儲的打算時,絕對想不到呂后將來會殘殺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從這個意義上講,劉邦並不完全了解呂后,特別是不了解掌握了皇權之後的呂后會多麼霸道、多麼殘忍。一句話,劉邦不懂女人!更不懂手握大權的女人!
從「周昌相趙」可以看出:劉邦對劉如意的保護顯然大大勝過對戚夫人的保護。
周昌是劉邦任泗水亭長時的同事,他的堂兄周苛是漢帝國的烈士。周昌自劉邦起兵就一直追隨他,是劉邦集團的中堅力量之一,非常值得信賴。
和-圖-書應當說,此時的劉邦已經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受到戚夫人的慫恿,動了易儲的心思是一個大錯誤,但他只顧及愛子劉如意的安危,卻忽略了同樣凶多吉少的戚夫人。他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反制呂后,事實上,如果他真想有所為的話,也並非毫無辦法,譬如說專為戚夫人立下一道詔書,或是為戚夫人預留一道詔書,都是可行的。
高帝十二年,劉邦彌留之際突然聽到小道消息稱,樊噲要在自己百年後誅殺趙王劉如意與戚夫人。他氣得急火攻心,立即派陳平帶領大將周勃,趕赴前線立斬樊噲。
與「白馬盟誓」稍作對比之後我們就可以發現,劉邦對戚夫人的保護確實無所作為。為了讓劉氏江山世世代代延續下去,劉邦和所有功臣殺白馬歃血盟誓:不是劉姓皇和-圖-書族之人不得封為王,沒有功勞之人不得封為侯,無論誰違犯這兩條原則,天下共誅之。這一約定顯示出劉邦的果敢與機敏,也成為日後封諸呂為王時,呂后最為顧忌的問題。不怕不做,就怕不想。劉邦若是真動了心思要保護一種制度、一個人,怎麼會做不到?不但可以做得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劉邦臨終時立下一封遺詔,敕令太子說,我身患重病,只能把如意母子拜託給你。其餘各子,都能自立,最可憐的就是這個兒子還那麼年幼。劉如意這個時候的確年幼,劉邦是擔心他將來會遭到迫害,才將其母子二人託付給即將繼位的劉盈,一方面因為劉盈登基稱帝之後,手中有權;另一方面他深知劉盈雖然愚鈍,但仁孝有加,即使經歷了易儲的風波,孝順的劉盈仍和_圖_書然值得信任。
戰爭雖然被叫停,硝煙卻遲遲無法散去,劉邦陷入巨大的隱憂之中:戚夫人和愛子劉如意都有生命危險,該怎麼辦好呢?呂后的殘忍在誅殺韓信、黥布時已經初露端倪,戚夫人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如何應付得了呢?苦大仇深的呂后這次被刺|激得夠嗆,難保她不會在上位之後報復戚夫人和劉如意。
周昌可謂是呂后與太子的恩人,呂后因為感謝他的力挺而「跪謝」,劉邦認為呂后至少不會太為難周昌。

一是周昌相趙

劉邦能夠在中止這場奪位大戰後,確保戚夫人和劉如意在自己百年之後的安全嗎?他為此又做了些什麼呢?
眾所周知,樊噲是功臣加親貴,素日裡劉邦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時卻毫不手軟,可見,在劉邦心中,愛子劉如意和*圖*書的生命安危是何等重要。
以我之見,這樣的保護遠遠沒有到位,劉邦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一點,以避免日後的後宮相殘,愛子被殺。

二是立斬樊噲

其次,周昌不辱使命
劉邦一句話發動了戰爭,又一句話結束了戰爭。然而呂后和戚夫人成了生死冤家,情敵加政敵。此時的劉邦年老傷重,特別是滎陽之戰和平定黥布時兩受致命箭傷,給他的健康埋下了隱患。
「周昌相趙」是劉邦保護劉如意的重要部署,他為何會選擇這樣一位中央級別的御史大夫呢?
從「周昌相趙」到「立斬樊噲」,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劉邦在易儲失敗後,對趙了劉如意是多麼維護。
劉邦打消易儲的想法之後,愛妃戚夫人和愛子劉如意即刻陷入被動局面,身處險境。易儲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和*圖*書旦發動必有一方會萬劫不復。皇后和嬪妃結下死怨,廢立之事成或不成,敗下陣來就意味著跌入深淵,更何況,這次敗的是嬪妃而非皇后。
最後,周昌有恩呂后
那麼,劉邦對趙王劉如意和戚夫人的保護到位了嗎?
積鬱萬分的劉邦每天都悶悶不樂,總是幽怨地唱著楚歌,大臣們不了解他心中的憂慮,也不知道如何開口去勸解。一名年輕的符璽御史敏銳地捕捉到皇上的心思,在他的建議下,劉邦任命一向耿直的御史大夫周昌擔任趙王劉如意的相國。
周昌因為反對廢長立幼說了「臣期期知其不可」、「臣期期不奉詔」而聞名朝中。他在保護太子劉盈時的直言不諱,深受劉邦欣賞,被視為直臣。劉邦相信他能夠不辱使命,擔當起保護愛子的重任。周昌在明白了劉邦一番良苦用心後,接受了這項棘手的工作。
上一頁